晁盖之死,迷雾重重,充满诡异,凶手假如不是史文恭,那是谁?
导语:晁盖之死,迷雾重重,充满诡异,凶手假如不是史文恭,那是谁?晁盖死之谜
凡是看过小说《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水浒里最大的一个谜团,就是梁山第二任寨主晁盖之死。
《水浒传》中,梁山上曾经有过两次易主。第一次非常“江湖”,直接而暴力。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雄等人劫取生辰纲,事情败露,火烧晁家庄,上了梁山。他们原先想法很简单,上梁山落草为寇,在王伦手下混日子。但是,原来的山寨之主白衣秀士王伦这个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生怕别人比他强,篡了他的位子。
林冲比晁盖等人先上了梁山几天,受够了王伦的白眼黑脸。见晁盖等人来了,王伦又故技重施,本来憋了一肚子火的林冲,在吴用的挑拨下,顿时爆发出来,火并了王伦,拥戴晁盖做了山寨之主。
第二次山寨易主,与其说显得有一些“庙堂”,倒不如说是混沌,或者说暗黑和迷雾重重。晁盖带人马攻打曾头市,被两个和尚骗进了曾头市的埋伏圈里。混战中,晁盖面部中箭,军队只好撤回山寨。晁盖水米不进,命在旦夕。拔出箭来,只见上面赫然刻着三个字“史文恭”。当天晚上,晁盖就不治身亡了。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两个疑点。
第一个疑点是,明明箭杆上刻着“史文恭”三个字,晁盖却不提史文恭,而是给宋江留下的遗言却说:“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晁盖这么说,一定有着另外的含义。
第二个疑点是,古代的那些英雄好汉,大多是以自己的武功、射箭术为傲,既然他非常自信自己的武功、箭术,一般不会在箭上涂毒,因为这样,会让天下英雄诟病。即使他们在箭上涂毒,也绝不会让人知道,毕竟属于下三滥做法。然而,大名鼎鼎的史文恭却在箭杆上刻着自己名字的箭头上涂毒,这是不合情理的。
就在梁山上全山挂孝、祭奠晁盖的时候,又是一个和尚游荡到梁山,说起了大名府有一位英雄叫卢俊义。
这个和尚同样让人生疑。我们知道,在那个乱世,到处烽烟四起,盗贼频发。只要是个正常人,肯定会躲避所有危险的区域,特别是被官军扫荡多次无果的水泊梁山,一般平民百姓是不敢路过这里的。何况是个四大皆空、与世无争的和尚。总之,晁盖遇难前后,梁山内外总是透着那么一股不合情理的诡异气息。
但是这个和尚却故意游荡到水泊梁山上,带来了卢俊义的消息。很有刻意安排的痕迹。
于是,宋江名正言顺地动用了几乎整个山寨的人力资源,赚卢俊义上山,让卢俊义活捉史文恭,避开了晁盖遗言的阻挠,他自己堂而皇之地上位成梁山寨主。因为,不管卢俊义有多大本事,他也不可能初来乍到就跳过宋江这个副寨主成为梁山之主的。
在这两次梁山易主中,晁盖都是个焦点人物。一次他是受益人,被林冲拥戴反客为主,做了梁山的老大。
第二次,晁盖则是直接送了命,而且这个过程很诡异,就是说晁盖死得不明不白,遗言更是欲言又止话里有话。所以晁盖之死,一直都是水浒最大的谜团:晁盖,到底是怎么死的?究竟是死于内部暗害,还是外部正常战死?
若破解这个谜团,如果只纠结于晁盖出征曾头市的情节描述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很容易陷入怪圈之内。比如前面举出的那两个疑问,怎么解释。而且,这世界上的哪一次阴谋能让人从表面上看出端倪?
晁盖中箭的时候,是梁山好汉溃逃的时候,晁盖骑马带着一帮人摸黑瞎跑。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荒野中什么都看不清,晁盖等人就如同没头苍蝇一般仓皇逃命。
《水浒传》描述晁盖中箭时的场景:“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处不见了两个僧人,前军不敢行动。看四边路杂难行,又不见有人家。军士却慌起来,报与晁盖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振地,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
这一段描述,透露出以下几个信息:第一,天色非常黑暗,说是伸手不见五指一点也不为过。第二,晁盖带领人马是往回走,晁盖是骑着马跑,周围很多人保护晁盖。当时簇拥着晁盖仓皇撤退的有刘唐、阮小二、呼延灼、阮小五、欧鹏、阮小七、燕顺、杜迁、宋万、白胜十个头领,别人都没中箭,唯独晁盖中了箭,不觉得蹊跷吗?
第三,曾头市是个小地方,说是市,其实就是几个小村落,他们即使中了埋伏,这个埋伏圈也不会有多大。晁盖他们骑着马往回跑了一段路,就是仍然没有跑出包围圈,也至少到了包围圈的边缘地带,晁盖即使中箭,也应该是从左右侧面、后面射来的箭,可是,晁盖中的箭却是迎面射来的。这就很让人怀疑了。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梁山上有人在晁盖率领的这伙人后面埋伏了一支人马,专门等着晁盖败退下来时截杀他。
四,“才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这彪人马是哪来的?是一伙什么人?书里始终没有交待明白。
在黑黢黢的夜里,能见度极低,尽管晁盖率领的二千五百人马,只剩得一千二三百人,那些损失了的人马,也大多数是喽啰兵,跟来的十个头领一个都没有损失,也没有中箭受伤,却单单首领晁盖被乱箭射中了,而且还是毒箭。即使是在现代战争中,对方在晁盖他们撤回的路上埋伏了一个狙击手,恐怕在夜里也不一定能把骑着马狂奔出逃的晁盖击毙吧?难道不奇怪吗?
另外,史文恭是曾头市这个地主民团武装的总教师爷,他担任的肯定是这次伏击战的总指挥,难道在混战中他还需要亲自手执弓箭围捕梁山人马吗?即使他亲自弯弓搭箭,混乱之中也不一定恰好能够射中晁盖。难道史文恭在夜里看东西和白天一样?他在弓箭上安装了瞄准镜?
整个水浒传里关于史文恭射死晁盖这件事,我们始终没有看到任何实锤的东西。这个过程一直是虚无缥缈、以讹传讹的存在。梁山好汉们只是从箭杆上刻着“史文恭”三个字,便认定是史文恭干的。
到后来梁山人马攻破曾头市,活捉了史文恭,也一直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那射死晁盖的一箭是史文恭的。只是把史文恭抓到以后,立刻剖腹剜心,享祭晁盖。
然后,宋江就忠义堂上与众弟兄商议立梁山泊之主。吴用便道:“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其余众弟兄各依旧位。”宋江道:“向者晁天王遗言:‘但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不拣是谁,便为梁山泊之主。’今日卢员外生擒此贼,赴山祭献晁兄,报仇雪恨,正当为尊,不必多说。”卢俊义道:“小弟德薄才疏,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
看看,晁盖原来的遗言都被宋江篡改了。这射死晁盖的毒箭,不管是不是史文恭射出的,也只能算在史文恭头上了。把史文恭剖腹剜心,自然是活不成了,死无对证。至于晁盖遗言“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这句话,就犹如放屁一样,根本就行不通。卢俊义一个外来人,他怎么敢一到山寨就坐第一把交椅?那不就是找死吗?宋江得偿所愿,名正言顺成为山寨之主。史文恭稀里糊涂被杀,他一死,这件事就永远成为一件无头公案,再也没人怀疑了。而且,从梁山人马攻打曾头市的过程来看,史文恭的本领并没有让我们看出这个人究竟有多高。作者描写史文恭的时候,也只是说他是曾头市的教师爷,五虎的师父,仅此而已。
那么,晁盖之死,谁的嫌疑最大呢?按照推理学说,只有一个人:宋江。就是现代破获杀人案,也是谁收益谁便会成为第一嫌疑人。只要晁盖一死,最大的受益人毫无疑问就是宋江。
不过,这件事宋江只可能是主谋,让他去埋伏在路上射杀晁盖,他没有那个本事,就是想做也绝然做不到。宋江必须借助一个人:花荣。
花荣此人,武功高强,但最出色的还是箭术。人称“小李广”。李广是谁,大汉朝第一神射手。可见花荣的射术之高明。
既然提到了花荣,这里必须多说几句。
所谓梁山好汉,无论是按照古代标准,还是现代标准,梁山上这些所谓的好汉,其实真没有几个符合好汉标准。除了鲁智深、武松等几个真英雄外,大多数人的行径只能用凶残、恶毒和无耻来形容。即使是那些被迫入伙的朝廷命官们,也看不出有多少优点。什么天罡、地煞,大多属于凑数而已。
“小李广”花荣,算是一个稍微有点特殊的存在。他担任的是朝廷“知寨”,在他坐镇的清风寨里,本来应该是一言九鼎,但是因为和文职知寨刘高不对付,他既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还要顾全与宋江的义气。最后只能被迫杀官造反,上梁山。因为按照宋朝官员重文抑武的设置,只要是一文一武两个官员平级情况下,以文职官员为主。这么一看,花荣这个武职知寨,就相当于是一个副知寨。
花荣这个“知寨”究竟是个什么职级的官员呢?所谓“寨”,是宋朝当时的一种军事防御式设施,设置在各地险要之处,用来抵御周边盗贼或外来入侵。而这样的“寨”通常扼守各地的交通要隘,按照宋人重视商税的惯例,就是要在这里设卡收费,也就很自然的会有商贾聚集。这就让“知寨”除了统筹兵事以外,还要具有治理民事的能力,这大概就是清风寨设有文武两个知寨的原因。
一般认为“知寨”的品级略等于下县的知县,有“从七品”的官品,不过这似乎仅限于某些很大或者位置比较特别重要的关隘处。实际上更多的知寨不过是一种临时性头衔,他们真正的官职应该是“巡检司”的巡检使。其职责是看守交通要点,顺便征点税,手下不过有百八十个摆摆样子、只可吓唬一下普通老百姓的兵士。
也就是说,花荣的职位应该像是巡检使。宋朝时,在京师府界东西两路,各置都同巡检二人,京城四门巡检各一人。又于沿边、沿江、沿海置巡检司,掌训练甲兵,巡逻州邑,职权颇重,后来可能受所在县的县令节制,一般都是正九品。不过,从知寨刘高再次抓获宋江以后,跳过当地县令直接报知青州府知府这件事来看,这个清风寨知寨的级别,应该和当地县令级别或许相差无几,差不多应该是七八品的职务。
这种基层官吏,面对的往往是纷繁复杂的地方具体事务,需要一定的个人综合能力。而据水浒传描述,清风寨被治理得还算不错,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刘高还是花荣,都算是比较优秀的地方基层官员。刘高在谋略方面也显然比花荣要高出许多。
在花荣跟随宋江上了梁山以后,高居梁山第九把交椅,算是进了水泊梁山核心领导层,既说明花荣的才能,也说明他和宋江的关系铁杆。
花荣从清风寨到上水泊梁山,一共射出五箭。但是,这有数的五箭,都可谓是惊世骇俗定乾坤的,既让人们见识到他的高超箭法,稳固了他小李广在江湖上的名声,同时也奠定了他在水泊梁山的排名和地位。
第一箭和第二箭,花荣是在自己的营寨里射的。
宋江被刘高抓住,花荣把宋江抢了回来。刘高派了两个教头带着两百军士,去花荣寨里抢宋江。这些军士们当然知道花荣的厉害,不敢冒然进入,都挤在寨门前左顾右盼,踌躇不前。花荣为了威慑他们,先说要射大门上左边门神的骨朵头,然后弯弓搭箭,果然一箭射中。接着又说第二支箭要射右边门神头盔上的朱缨,只见弓弦响时,第二支箭果然又射中了。
这两支箭只是铺垫,为第三支射出的箭起到震慑作用。果然,花荣说第三支箭要射中穿白色服装教头的心窝时,那人大惊失色,转身就跑。众人也都跟着撤退了。当然,第三支箭其实并没有射,也不需要再射。因为它尽管没有射出,但它的作用已经达到了!
花荣这第三支箭,其实是射向秦明的。黄信被清风山三名寨主合力打败,救出宋江和花荣。黄信躲进清风寨里,向慕容知府求救,于是秦明便被委派来攻打清风山。
花荣挺枪和秦明斗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败,于是花荣卖个破绽,转身便走,秦明在后追赶。花荣拈弓搭箭,向秦明盔顶上射了一箭,射落红缨。秦明大吃一惊,不敢再追赶。
花荣这支箭当然并不是真的想射死秦明,而是警告他,我花荣既然能够这么精准地射下你头盔上的红缨,就能够射中你秦明身上的任何部位。
第四支箭,射向纠缠在一起的绒绦。宋江一行上梁山,路过对影山时,遇见吕方和郭盛两个小将在厮杀。他们两人使的都是方天画戟,两支方天画戟上的绒绦纠缠在一起,没法分开。这个时候,花荣射了一箭,把绒绦射断,两支方天画戟得以分开。这一箭,让在场所有人大开眼界。
第五箭,花荣是射向天上飞翔的第三只大雁。
花荣一行上了梁山后,兴致勃勃讲起路上的经过。晁盖有点不大相信花荣箭射绒绦的事情。这时,恰巧天上飞过一行大雁,花荣为了证明自己的箭法,就说要射中第三只大雁的头。然后张弓射箭,果然射穿第三只大雁的头部,箭只穿在大雁的头上。晁盖和众人大惊,都称花荣为“神臂将军”。为什么叫“神臂”呢?你想想,那些大雁至少要在离地面数百米的高空飞翔,假如没有拉开几百斤重的宝雕工的力气,别说射中大雁,恐怕连大雁的毛都挨不着。吴用趁机夸赞花荣赛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射手养由基。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宋江和花荣密谋暗害晁盖,花荣只需跟在晁盖他们马队之后,然后潜伏在一个阴暗角落里,等晁盖他们中计后回撤,曾头市的人马乱箭齐发,混乱之时,花荣凭着他的神箭术,给晁盖一箭,神不知鬼不觉,然后掉头返回。
我们再设想一下,晁盖带领人马进了曾头市的埋伏圈,感觉不妙,就急忙策马往回跑。想想曾头市这么个小地方,包围圈能有多大?既然晁盖明白中了埋伏,往回跑,那马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跑出包围圈。即使没有跑出包围圈,也已经到了包围圈的边缘地带。如果说晁盖中箭,也应该是左右两侧或后背中箭,但是晁盖却是面门中箭,这就不能不让人生疑。
假如是曾头市的人放箭,最先中箭的,也应该是簇拥在晁盖周围或是跟在晁盖身后的十个梁山将领。然而,更让人奇怪的是,簇拥在晁盖身边或跟在他身后逃跑的梁山将领一个都没事,单单是跑在中间或前面的晁盖中箭了。
故此,晁盖中箭之后,他潜意识中,一定预料到这一箭并不是史文恭射出的,而是梁山人马中有人给了他一箭。因此才会说:“谁能捉住那个射我的人,让他当山寨之主。”
至于说箭杆上刻着的“史文恭”三个字,完全可以是用梁山上任何人的箭。毕竟史文恭箭筒里的箭究竟长什么样,谁都没见过,也不清楚。随意从别人箭筒里找一支箭,刻上史文恭三个字就行。
另外,假如宋江认为有必要,让鼓上蚤时迁、白日鼠白胜、锦毛犬段景住三人中任何一个人潜入曾头市偷窃史文恭几支箭,也不是什么难事。要知道,这三人溜门撬锁、偷鸡摸狗的本领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
史文恭被抓获以后,宋江借口要祭奠晁盖,即刻把史文恭开膛挖心。史文恭一死,这件事就永远成为一个悬案,也成为一个铁案。不管射中晁盖的这一箭是谁射的,也只能算成史文恭射的了。说是你,就是你,不是也是。不管史文恭冤不冤,他都是杀害晁天王的凶手。只要他史文恭一死,这件事也就盖棺定论,梁山上再也不会有人怀疑了。外忠厚内小人的宋江既顾全了兄弟义气,又夺了山寨大权,这可能才是晁盖之死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