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是带奶奶,可长大后却不和奶奶亲近了为啥?并非是不孝顺
导语:孩子从小是带奶奶,可长大后却不和奶奶亲近了为啥?并非是不孝顺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某个孩子“隔代亲”的,说的就是这个孩子和自己的奶奶或爷爷之间的情感,要比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情感更加深厚、更加强烈。
但是,这种“隔代亲”却往往“坚持”不了很久,随着孩子的年龄不断增长,这种现象也会逐渐变淡。
小齐结婚之后就怀孕了,因为年轻,对于孕期的注意事项并不是很懂,所以婆婆就搬过来一起住,一边帮助小齐养胎,一边帮助小齐做一下家务。
而孩子出生之后,婆婆也一直帮助小齐带孩子,让小齐能够好好的坐月子,好好的养身体。
几个月之后,虽说小齐带孩子的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了,但是由于工作的原因,孩子仍旧由婆婆带。
毕竟,婆婆对于带孩子这件事是很乐意的,正好也退休了没啥事儿,和孩子天天一起玩挺开心。而看到婆婆带孩子很负责,小齐也就安心的去工作了。
至于孩子,天天能够有奶奶陪着玩、做好吃的,身体倍儿棒,吃嘛嘛儿香,简直就是“三赢”的局面。
后来,小齐就发现,孩子和奶奶特别的亲,甚至比和自己都亲,小齐知道,这是“隔代亲”了。
于是,小齐不免就有点“吃醋”,便在工作之余,尽量的陪伴孩子,希望孩子不要把自己这个当妈的“看得太轻”。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但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小齐却发现了一件事,就是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和奶奶亲近了,以前孩子在奶奶身边就是一个“跟屁虫”,但是现在对奶奶却是有点“稀松平常”了,反倒是和自己越来越亲。
对此,小齐感到有点疑惑,毕竟孩子可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为什么孩子年龄越大,就越不喜欢和奶奶亲近了呢?毕竟奶奶还是和以前一样陪孩子。
孩子从小是带奶奶,可孩子越长大却越不喜欢和奶奶亲近,究竟是何原因?
小齐家里的这种情况,其实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孩子打小就是跟着奶奶或是姥姥长大的,平时简直就是黏在了奶奶身上。
但是当孩子的年龄逐渐长大的时候,就开始“疏远”奶奶,对此,心理学家表示是因为“依恋”,这种依恋通常发生在和孩子关系密切、接触频繁的人身上,并且更偏向于母婴之间。
所以,小齐的孩子才会和“频繁接触”的奶奶变得亲密,又和“关系密切”的妈妈变得亲密。
对此,不少网友心中尚存一些疑问:
为什么孩子一开始和奶奶更亲?
孩子一开始和奶奶亲,主要有两个原因,分别是依恋反应的年龄特征,以及接触频率。
小齐因为带娃的经验不足,所以孩子小时候一直都是由奶奶带,这就增加了奶奶和孩子之间的接触频率,孩子对于奶奶的熟悉感更加强留,能够从奶奶身上得到较多的安全感,这就增加了孩子对于奶奶的依赖。
孩子出生之后的三个月,属于无差别反应阶段,也就是对任何人都是保持同样态度的。
而三到六个月期间,孩子开始对亲人的反应更加强烈,也就是开始认人了。
在认人阶段,虽说妈妈仍旧陪着孩子,给孩子母乳,但是孩子平时更多的时间是由奶奶带的,所以孩子和奶奶的关系就会更好一些。这就是孩子一开始和奶奶更亲的原因。
为什么妈妈陪孩子的时间少,却在后来获得了孩子的依恋?
奶奶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妈妈陪孩子的时间虽说不少,但却没有奶奶多,按理说孩子依旧会和奶奶亲,但奇怪的是,妈妈却得到了孩子更多的依恋,孩子对于奶奶的依恋反倒少了,这主要因为孩子在年龄增长的时候,慢慢的进入了情感联结阶段。
在此阶段内,孩子将会开始对自己的妈妈产生极大的依恋,这种依恋受接触频率的影响较少,孩子在接触妈妈的时候,情感因素会迅速飙升,从而出现和奶奶不亲近的情况。
那么,家长如何增加孩子的依恋程度?
很多人觉得孩子随年龄进入情感联结阶段之后,就会和妈妈亲,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这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孩子在一定年龄之后,还会从情感联结阶段,发展到关系调整阶段,从而被动的优化自己的情感关系,在潜意识中选择对自己发展有利的情感关系。
也就是说,当孩子继续长大的时候,如果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少,那么还是可能会导致孩子与妈妈的情感变淡。
比如一些留守儿童,和妈妈的关系就很普通,甚至有些留守儿童根本不喜欢和妈妈在一起。
所以,作为孩子家长,妈妈应该注意维护孩子对自己的依恋关系,而在增加孩子依恋程度方面,父母可以这样做:
①注意多陪伴孩子,陪伴是增长情感关系的最佳手段,近距离的相依能够让孩子获得大量的安全感。②注意多关心孩子,你对孩子的照顾,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说孩子可能不懂事,但孩子最明白谁对自己好。③注意多和孩子互动交流,言语和肢体上的输出,不但会让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得到维系,并且还能够迅速提升情感亲密程度。写在最后
现在的年轻父母,往往工作较忙,所以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带孩子。不过,这里还是建议年轻的父母自己带孩子,毕竟孩子是自己生的,以后的教育也都要靠自己完成,如果亲子关系还不如家里的老人,孩子以后的教育引导就会很麻烦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