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静谋逆案,雍正特旨“子孙不得翻案”,乾隆为何一上位就翻案呢
导语:曾静谋逆案,雍正特旨“子孙不得翻案”,乾隆为何一上位就翻案呢
前言
雍正年间,曾经发生过一起惊天大案,那就是曾静谋逆案;此案惹得雍正皇帝大为恼怒,可他并没有严惩首犯曾静,反而把曾静恩养起来,弄出了一本《大义觉迷录》,向全国刊发,以正视听。
同时,雍正皇帝还特别颁布谕旨:“后世子孙永不许翻案”。
可是,雍正皇帝刚刚驾崩,他的儿子乾隆皇帝竟然马上推翻了雍正的决定,断然翻案,严旨彻底销毁《大义觉迷录》一书,并且立即把已获恩赦的谋逆案主角曾静、张熙满门抄斩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雍正皇帝亲自编撰的《大义觉迷录》
曾静谋逆案始末
1728年,有一个名叫曾静的落魄老秀才,他对满清夷族竟能统治华夏非常不满。
思来想去,曾静就写了一封信,派遣自己的学生张熙,前往西安去见时任清朝川陕总督的名将岳钟琪,以岳钟琪的先祖——抗金名将岳飞为榜样,劝说岳钟琪继承先祖的志向,马上起兵反清,恢复汉家江山。
这封信的内容极其大逆不道,即使像岳忠琪这样厉害的朝廷大员,也着实被吓坏了。
于是,岳忠琪丝毫不敢怠慢,立刻命人把张熙抓起来,严加审讯。同时,岳忠琪急忙写了一封密折,连同张熙带来的这封信,一起送往北京,呈送给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一看,原来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说岳忠琪是抗金英雄岳飞的后代,理应继承先祖遗志,起兵反清,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信中还对雍正皇帝个人进行了诸多谩骂,涉及许多有关雍正的宫闺丑闻。
看完这封信,雍正皇帝非常愤怒。他认为这肯定是有人在策划着一场惊天大阴谋,便命令岳忠琪务必把此案彻查清楚;在审讯过程中,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岳忠琪就遵照雍正的意思,对送信的张熙严加刑讯。
张熙虽然没有见过啥世面,但是他的骨头倒是很硬,官府的各种刑讯手段都使上了,却始终未达到让他开口的目的。
清朝川陕总督岳忠琪
无可奈何之下,岳钟琪不得不亲自出面,与张熙套近乎,忽悠他说是为防万一,我不得不使用苦肉计,来看看你是不是朝廷派来试探我的。现在好了,你的坚贞不屈,使我相信你了。现在我们可以开诚布公,共商大计啦。在老奸巨猾的岳忠琪面前,硬骨头的张熙上当了。不过他还是留了一个心眼。要求岳钟琪与他一起盟誓。岳钟琪答应了。二人对天盟誓以后,张熙把他的老师曾静供了出来。
曾静立即就被官府抓捕了。相比自己的学生张熙,曾静差了很远,他一五一十地全盘招供了。经过一番紧张的调查取证,结果令雍正皇帝和岳钟琪哭笑不得:
原本以为是一场惊天大阴谋,没有想到竟是一个山村老秀才的异想天开之举,真是荒唐至极了啊。
异想天开的老秀才——曾静
雍正皇帝对此案采取的应对措施
由于曾静在信中写出了中伤雍正皇帝的许多宫闺秽闻,诸如“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嗜酒、淫色、好谀、任佞”等等大罪过,雍正皇帝敏锐地意识到:
这些东西绝不可能是一个乡村愚夫能够编造出来的,一定是自己的政敌们捏造出来,故意散布在民间,诋毁自己,让世人质疑自己继承帝位的合法性的。
思虑及此,雍正皇帝决定宽大处理曾静、张熙,利用他们来为自己洗刷罪名。
雍正皇帝让曾静按照自己的意思,写出了一本《大义觉迷录》。在书中,曾静进行了沉痛的悔过,对有关雍正皇帝的种种罪名。进行了十分有力的批驳。
屡遭谣言攻击的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为了彻底洗清政敌们强加到自己身上的罪名,决定让《大义觉迷录》一书深植全国民心,因此,在这本书刊刻的时候,他特意颁布圣谕:
著将吕留良、严鸿逵、曾静等悖逆之言,及朕谕旨,一一刊刻通行,颁布天下各府州县,远乡僻壌,俾读书士子及乡曲小民共知之,并令各贮一册于学宫之中,使将来后学新进之士,人人观览知悉。
雍正刊发《大义觉迷录》一书,主要是为了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帝位是光明正大得来的,是符合封建正统性的。此举在客观上也向世人表明:雍正为人磊落,不惧流言蜚语的攻击。
雍正皇帝还专门颁旨:“子孙永不许翻案”,禁止自己的后代推翻自己拍板定案的曾静谋逆一案。
乾隆皇帝推翻父亲拍板的“铁案”
1735年8月,雍正皇帝因病驾崩,他的儿子弘历继承了清朝的帝位,成为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登基之后,马上就命令彻底销毁《大义觉迷录》,严禁此书流传于世;同时,他下令将谋逆案的主角曾静、张熙二人都满门抄斩。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置父皇的严旨于不顾,竟然断然推翻雍正亲自拍板定的大案呢?
原来呀,《大义觉迷录》刚刚刊刻出来,乾隆皇帝就对此书非常腹诽了。
一向注重名声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一向最爱面子;他认为父皇在此书中自曝其“丑闻”,容易引起后世的无限遐想,对父皇及自己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比如,书中说道,有流言中伤雍正有“谋父之举”,那么,后人就会联想:既然雍正“谋父”,那他的皇位就是非法得来的;如果雍正“得位不正”,同样,那他乾隆皇帝的帝位继承权同样在历史上无法站得住脚......
因此,为了父皇在历史上的地位,更为了自己皇位继承权的正统性、合法性,乾隆皇帝痛下决心,不惜冒着“不肖”的罪名,断然推翻了父皇“子孙不得翻案”的严旨,将《大义觉迷录》一书彻底销毁,并将曾静谋逆案的一干人犯诛杀殆尽,使此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结语
雍正、乾隆父子二人对曾静谋逆一案的不同处理,各有各的出发点:
雍正是为了肃清当时“八爷党”等政敌在朝野上下编造的谣言,证明自己继承康熙帝位的合法性;
而乾隆则是为了确保父皇与自己在历史上的合法帝位,避免后人利用书中的谣言,对他们父子进行诋毁,质疑他们皇位的正统性、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