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起兵反清之后,吴军已经饮马长江了,吴三桂为何却停止步伐了呢

导语:起兵反清之后,吴军已经饮马长江了,吴三桂为何却停止步伐了呢

前言

1673年11月,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反清 ;由于吴三桂在西南地区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因此,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文官武将 纷纷响应,声势非常 浩大。

吴军主力迅速从云贵地区杀入湖南,几乎占据了整个湖南。吴军将士已经来到长江岸边,只待吴三桂一声令下 ,就要渡江北上 ,直捣中原腹心了。

可是,此时的吴三桂却下令让吴军停止进军的步伐,就地修筑防御工事,作长期驻守的准备。

起兵反清之后,吴军已经饮马长江了,吴三桂为何却停止步伐了呢

那时候,前锋吴军已经抵达长江南岸的松滋地区,与江北的清军大本营荆州隔江相望,随时可以渡过长江,对清军发起进攻。而江北的清军主力尚未集结,防守力量非常薄弱,整个长江北岸已呈风声鹤唳之势,军心民心一片混乱。

如果吴军能够迅速渡江北上,势必可以攻城略地,占尽长江天险,稳操军事主动权;而且还能在政治上营造更大的影响,有利于号召和动员江北地区和黄河流域的广大汉族官民加入反清的行列,使清廷无法收拾局面。

令当时及后世异常奇怪的是:吴军进驻松滋3个多月了,却毫无渡江北上的迹象。吴三桂集团内部的核心人物都非常焦急,吴三桂的谋士刘玄初等人纷纷上书,劝说吴三桂抓住时机,赶紧进兵,不要给康熙以喘息之机。

起兵反清之后,吴军已经饮马长江了,吴三桂为何却停止步伐了呢

但是,吴三桂固执己见,坚持在长江南岸固守的计划,拒绝了渡江北上的正确意见。

吴三桂为什么不愿渡江北上呢?

一.不愿放弃云贵根据地

吴三桂是久经战阵的沙场宿将,谋略过人,但他这次起兵反清,心中有一个根本的看法,那就是:“欲出万全,断不可弃滇、黔根本。

吴三桂自从进入云南之后,苦心经营了十几年,一心想要把云贵地区当作是自家的产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因此,吴三桂心中一直都把云南、贵州视为自己的根基所在,不肯让吴军主力远离这块根据地。

起兵反清之后,吴军已经饮马长江了,吴三桂为何却停止步伐了呢

作为既得利益者,吴三桂心中是患得患失的。渡江北上,就意味着抛弃根基所在,去开辟新的天地;一切都顺利的话,自然是可以的;一旦军事进展不顺,遭受到重大挫折,势必就会陷入进退失据的危险境地。

在此心态之下,吴三桂采取了持重的做法,把吴军主力屯集于长江南岸,固守阵地,站稳脚跟,徐图发展。这样一来,即使日后大事不能成功,自己也可以与清廷划江而治,占据半壁江山。

二.年龄原因

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的时候,已经是60出头的年迈老人了,再也不复当年的锐意进取之精神,凡事都有了老年人固有的持重求稳之心,不敢大胆冒险去放手拼搏了。

步入晚年的吴三桂一心只想着保住既得利益,并没有殊死一搏去争夺天下的雄心,因此,他极为注重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轻易去跟清军进行决战。

当吴军将领们要求积极进兵的时候,吴三桂苦口婆心地告诫他们:

“你们不知满洲兵的虚实啊!我与八旗兵打交道多年了,他们的骑射本领是最不可挡的。如今我们依山傍水,还可以固守;如果到了平原地区,你们如何敌得过他们……”

起兵反清之后,吴军已经饮马长江了,吴三桂为何却停止步伐了呢

由于年龄过大的原因,吴三桂的思想趋于保守,在他看来,只要能够划江而治,或者至少达到割据西南的目的,也就心满意足了。

三.舔犊之情

当初,吴三桂镇守云南,清廷让身为驸马爷的吴应熊留在北京,作为人质来牵制吴三桂。

吴三桂向来自诩风流倜傥,妻妾成群,可惜子嗣却不多:长子是吴应熊,娶了清朝的和硕公主;次子吴应麒,自幼被过继给吴三桂的哥哥,由儿子变为了侄子。

吴应熊本人没有政治野心,与公主的夫妻感情很好,一心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

吴三桂在起兵前夕,曾经派人到北京去,想秘密地接吴应熊父子回云南。可是,吴应熊拒绝了。最后,吴三桂派来的人只得把吴应熊的长子吴世璠一个人接回了云南。

吴三桂对吴应熊非常牵挂,不忍心看他被清廷处死。因此,吴三桂没有加害康熙派遣到云南的撤藩大臣折尔肯等人,希望通过折尔肯等人为其上书请命,达到双方划江而治、罢兵议和的目的,从而让吴应熊得以脱险归来。

起兵反清之后,吴军已经饮马长江了,吴三桂为何却停止步伐了呢

结语

吴三桂在长江边上停兵不前,丧失了绝佳的进兵时机。这一重大失误,使康熙和清廷得到了喘息之机,从而得以从容调兵遣将,开始对吴军进行反击。

而吴三桂这一战略失误,不仅没有实现迫使清廷议和的目的,还失去了进兵的时机,并且消磨了吴军将士勇于进取的锐气,真是得不偿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