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之战惨遭失败,暴露出孙可望在军事指挥上的短板
导语:宝庆之战惨遭失败,暴露出孙可望在军事指挥上的短板宝庆之战 孙可望
前言
大西军余部联明抗清、加入南明永历朝廷之后,孙可望取得了永历朝廷的最高权力,号称“国主”;他大刀阔斧地对南明内部进行了整顿,树立了个人权威,保证了政令军令的畅通无阻。
从1651年开始,孙可望指挥整编过的南明军队,展开了对清军的大反攻。
在云南壮大的大西军
1652年,南明军队的猛烈反攻,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打得清军狼狈不堪,使得清廷无比震恐。
巨大的胜利,也使孙可望私欲膨胀,滋长了强烈的个人野心。
宝庆战役前的历史背景
南明军队在1652年取得的军事胜利,震动了天下,极大地鼓舞了各地的反清斗争,人们似乎都看到了打败清朝的希望。
作为最高领导者,孙可望自然也赢得极高的声望;此时,野心勃勃的孙可望开始萌生了取代永历帝、由自己来当皇帝的念头。
孙可望开始着手排斥异己,永历朝廷中的明朝官僚自不必说,不断遭到孙可望的铁腕打压;而真正让孙可望感到忌惮的是李定国和刘文秀。
李定国、刘文秀这两个人,本来在大西军中是与孙可望平起平坐的;这次反清作战中,二人又率军出征,分别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而且,李定国、刘文秀都非常尊敬永历帝,这让孙可望极为不满。
于是,孙可望采取手段去打压李定国和刘文秀。
孙可望先是借刘文秀兵败保宁之机,削夺了刘文秀的兵权,把刘文秀赶回昆明当了寓公。
接着,孙可望打算收拾李定国。这时候,李定国因取得桂林、衡阳两次大捷,威名远扬,孙可望对此既妒又恨,打算以召开军事会议的名义,召李定国前来,予以杀害。
南明最具军事天才的李定国
李定国得到密报,为了躲避孙可望的迫害,不得不率部离开湖南,开赴两广地区。
孙可望发动宝庆战役的原因
软禁了刘文秀,赶走了李定国,孙可望个人权威达到了顶峰。
孙可望确实很有政治才干,治国理政的本领非常强,他经营云南,恢复生产,发展经济,让云南成为乱世中的一块乐土。
加入南明以后,孙可望收拾了贵州、四川等地的南明军阀,收编了南明残余的军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孙可望自己来到贵阳坐镇,短时间就把贵州建设成西南反清斗争的大本营。
这些史实,足以证明孙可望的政治才华。
处于战乱之世,孙可望强烈梦想着由自己来取得一场巨大的军事胜利,力压李定国,迫使永历帝主动把皇位禅让给自己。
基于这一强烈的个人野心,孙可望决意在湖南发动一场大战,用军事上的胜利为自己称帝来营造声势。
一代枭雄孙可望
明清双方为宝庆战役所做的战前准备
1653年正月,孙可望从贵阳出发,来到湖南,指挥南明军队对清军发起了攻击。
明军主力在孙可望的督率之下,从靖州出击,一路疾行,兵锋直趋宝庆。
当时的宝庆,是清军在湖南的最大据点。孙可望的战略意图就是攻占宝庆,全歼湖南清军,收复整个湖广地区,建立一番超越李定国的卓著功勋。
南明方面,战前的军事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
孙可望把大将白文选、冯双礼、马进忠等部兵马都集结起来,用于作战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之众。
而清军方面侦知孙可望亲征湖南的消息以后,赶紧把湖广一带的八旗精锐及汉军主力集中起来,组成了重兵集团,准备应对孙可望的进攻。
因为清军统帅尼堪在衡阳死于李定国之手,清廷就任命满族将领屯齐为定远大将军,担任湖南清军的主帅。
1653年3月6日,屯齐统率清军满汉主力从永州出发,开赴宝庆。
清军主力前往宝庆增援
宝庆之战的整个过程
1653年3月15日,屯齐率清军到达宝庆附近,驻扎于岔路口。
而明军白文选、冯双礼、马进忠等部则扎营在周家铺,双方的距离只有三十里的路程。
3月16日,清军进军到周家铺;而明军占据着山顶的险要之处,居高临下,处于战略优势。
这一天,天降大雨,无法作战,于是,双方都布下阵势,互相对峙。
当天晚上,孙可望率领亲军由宝庆前往周家铺,说是增援,其实孙可望是要亲自指挥这场大战。
3月17日,孙可望一声令下,各部明军纷纷冲下山来,向清军发起全面进攻。
屯齐指挥清军分路迎击,双方展开激烈的大战。
以大西军为主的南明军队战力强劲,而屯齐带领的清军主力是从北京过来的精锐八旗兵,因此,明清双方战斗力都很强,直杀得天昏地暗,草木为之失色。
激战中的南明将士
激战过程中,八旗劲旅展现出惊人的野战能力。他们死死抗住了明军发起的一波又一波的猛烈冲锋,直到各部明军都精疲力竭而无力再战了。
而清军在拚死力战中,多名骁悍的八旗将领都战死在战场之上,由此可见,这场血战是何等的惨烈!
历经一天血战,明军最后战败,孙可望被迫下令全军撤退了。
清军统帅屯齐指挥清军,乘胜把宝庆又夺了回来。
此次宝庆大战,明清双方都伤亡很大,谁也无力再发动进攻了;于是,双方军队都驻扎在靖州、武冈一线 ,长期处于对峙状态。
结语
在宝庆战役中,南明军队人多势众,战斗意志很强,又占据地利,结果却惨遭失败,这说明孙可望虽然是一个军政全才,但是他最擅长的还是治国理政,在军事指挥方面欠缺太多,远远不及军事天才的李定国。
孙可望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他心中明白:在瞬息多变的战场指挥方面,不是自己的强项。因此,第二年的“东西合进、会师长江”的计划开展时,孙可望不得不又启用了闲居昆明的大西军第三号人物——刘文秀,让刘文秀代替自己去率军出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