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5天,吃了2场酒席,才明白现在的农村,这些人地位最高
导语:回老家5天,吃了2场酒席,才明白现在的农村,这些人地位最高去农村吃酒席
因为家里有点事,21日回到了湖南农村的老家。穿着短袖的我一下火车,就得到了家乡人民热烈而深刻的迎接——绵绵细雨中,气温只有9度,冻得我在春风中直哆嗦。
回到家连续四天都是雨天,已经是阳历的四月底了,竟然还需要烤火,走到哪一家都是围在火炉旁,这样的场景让我很不适应。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告诉我,阿林家里今天有喜事,让我中午去吃席。
我应该已经很多年没吃过席,想着反正暂时没事就答应了。十一点的时候,听到阿林家里鞭炮声越来越密,路上的乡亲们也三三五五往他家的方向走,于是便换好鞋出发。
从我家到阿林家大概两百多米的样子,单独的一个大院子,一栋三层的新建小别墅,今天是新居乔迁的日子,在乡下也算是除婚丧之外的第三大事了。
我进去的时候,看到院子里已经搭建了彩棚,里面摆下了二十张圆桌,据说楼上楼下还有十几张桌子。
负责写礼簿的是一个堂哥,同时还是咨客,稍微比我大几岁,见我和几个乡亲走进院门,很远就大声叫我的名字,显得非常热情,走近后紧紧握住我的手,问我什么时候回来的,回老家有什么事。
然后引导我在一张贴着红纸写着“礼房”字样旁的书桌座下,递上一支芙蓉王,同时大声喊帮忙的女人端茶。
我和他寒暄了几句,便让他帮我写个名字,因为不懂行情,随口问他现在老家送礼是什么情况。
他告诉我,现在普通关系的就是一百块,稍微亲近一点的就写两百,嫡亲亲友就看情况自己决定了。
我和阿林的父亲其实还是刚好出五服的堂兄弟,只是到了阿林这一代就基本丢了。于是就送了两百块钱,回礼了一个十块的红包,还有一小包糖果。
堂哥让我进正房的偏屋去坐,说那里稍微安静一点,也没有那么大风,还生了点火就不冷了。
我刚站起身,满面笑容的阿林从屋里走出来,看到我时脸上的表情更加丰富了,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包芙蓉王香烟,马上又塞进去,从另外一边口袋里掏出一包和天下,抽了一支递给我,口里还在叫叔,你什么时候回来了。
我对抽烟并没有讲究,随口奉承了他几句,他也是口吐莲花,不愧是在深圳做房地产经理的人。在我面前显得很谦虚,还说自己没有啥学历,算是走点狗屎运再加上朋友们帮忙才有今天。
然后就握着我的手,把我拖到堂屋一旁的桌子上坐下。
桌子上已经坐了好几个人,都是阿林自家的长辈,同样也是我们村的人。大家都很熟络,我一一和几个年纪大的打了招呼,也掏出烟派了一圈。
坐下聊了一阵后,很快就上菜了,十菜一汤的场面倒是很丰盛,等到大家都吃好了,好几个菜都还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
同桌的人有好几个喝酒的,我看了一下瓶子,竟然是天之蓝,也不得不佩服农村现在的奢华了。
因为我不喝酒的缘故,两碗米饭很快就下肚吃完,嘴巴一抹,和年纪大的人打了个招呼就起身走了。
刚刚走出远门,阿林的父亲就在门口,应该是特意在那里送客的。见到我也是很客气,又是握手又是派烟。还说起二十几年前,我还在老家做医生,小时候的阿林姐弟经常生病,半夜三更来找我的糗事。
总之,这场喜酒喝完,我还是感慨很深的。一来是现在农村的消费,攀比与奢侈已经成了主流,不管是送礼的还是接礼的,都得达到一定水平,不能让别人小瞧。
其次,农村原本那种以辈分、年龄分尊卑的传统已经所剩无几了,更多是以血亲关系、金钱关系为依托来决定的。
就像我今天的座次,和我同桌的阿林的长辈,原本应该坐“雅座”的,可阿林都让他们坐在次一等的堂屋里,雅座都是安排的他自己的同事们。
而我这个外人,却受到了意外的礼遇,或许是我常年不在家的缘故,也许是阿林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多少受过我一点小恩惠的缘故吧。
第三天又在家里烤火,很享受一家人坐在火炉边聊家常的那种感觉,尤其是哥哥九个月大的小外孙,更是全家人的开心果。
第四天,村里阿春家里摆喜酒,他的老父母今年都是八十岁,干脆就在父亲生日的时候一起操办了。
我还在家里的时候,村里的老人一般都会操办60岁,但现在至少得70才摆寿酒,80岁还是算得上大寿了,乡亲们自然都会去捧场。
和阿林的住屋不同,寿酒的桌席不会分几个等次,除了一些年龄很老的长辈,会有人特意安排到稍微安静的角落外,来的都是客,只要有空位随便坐就行。
我去的时候也是十一点刚过,但除了外地的亲友还在路上外,乡亲们基本都已经到齐了。反正绝大多数都是同村的人都认识,也就没有那么多讲究。
我随意选了一张桌子座下,同桌还有个小时候一起长大的玩伴,以及几个年轻的带着孩子的堂客们,我一个也不认识,至于那些“不安分”的孩子,更是无从说起了。
玩伴见我一脸的迷茫,便给我介绍了一圈,这个是某某的老婆,那个是谁谁的孩子,我也一一点头打了个招呼。
十二点不到就开始上菜了,大家都没有什么客套,自己喜欢吃的菜就多吃点,孩子们更是无拘无束,有一个应该是很喜欢吃鱼,一碗河里捞的小鱼让他把碗都拖到面前了。
我依旧是第一个吃完的,和玩伴示意了一下就起身离开,整个过程也没有见到两个老寿星,就连阿春这个主人也只是远远地看见了一眼。
和阿林家的酒席比起来,寿酒固然稍微随意一点,但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农村邻里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淡漠,以熟人为基础的乡情社会,已经慢慢演变成金钱和物质为基础的关系圈。
回家五天里,喝了这两场喜酒,给我带来的感慨还是非常深的。虽然我很享受这种乡亲们坐在一起吃饭交流的场景,但隐隐还是更多了几分遗憾,再也体验不到小时候那种更淳朴、更随意的民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