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

导语: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当老人出现不好处理的问题

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在全球逐渐步入老龄化的进程中,老年人决策存在于方方面面,对个人生活与社会经济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

但老年人的决策机制与年轻人不同,探究风险偏好的年龄差异,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老年人的决策机制。

从决策的结果上看主要体现在决策任务的表现不同与风险偏好不同。其中风险偏好的年龄差异受多种因素影响。

风险偏好的年龄差异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者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加风险规避,但也有研究者发现老年人更加风险寻求。

这是因为风险偏好的年龄差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仅受决策者本身的特征如性别、年龄、收入、教育水平等的影响,决策任务也会影响风险偏好的年龄差异。

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

其中反馈即上一次的决策结果也是影响风险偏好年龄差异的原因之一

根据反馈时提供的信息量多少可以将反馈分为不同的类型:提供的信息量为零则为无反馈,提供已选择选项的结果为部分反馈。

不仅提供已选择选项结果还提供未被选择选项结果为完全反馈,提供的信息还涉及到具体的损益以及大小,承载损益和大小的信息为反馈值。

探究反馈对风险偏好的年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老年人的决策机制。

也为实际生活中老年人碰到的问题得到解决。

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

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

一、不同反馈类型下风险偏好影响的年龄差异

反馈类型影响风险偏好的心理机制

反馈类型不同导致风险偏好受到影响。总体看来决策者在完全反馈阶段比部分反馈阶段更加保守,这与后悔理论所推测的结果相符。

但具体来说完全反馈阶段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更加集中,部分反馈阶段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更加离散。

与后悔理论支持的不同:完全反馈阶段保守只针对那些在部分反馈阶段比较冒险的决策者,而对于部分反馈阶段比较保守的决策者,反而会变得更加冒险。

可能是因为决策者在未被选择选项与已选择选项的比较中,通过更加全面的信息获取,而产生的一种决策策略上的调整所带来的风险偏好的改变。

以往研究对反馈类型对风险偏好的影响有两种理论:

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

(1)后悔理论认为完全反馈阶段决策者会为了避免体验后悔而更加保守

(2)好奇心理论认为完全反馈阶段增添了新的信息,环境中的不确定性降低所以决策者会更加冒险。

结合前人的理论,研究结果的背后机制可能是:

部分反馈阶段冒险的决策者,如后悔理论所示,在完全反馈阶段的冒险更加容易体会到后悔的情绪体验因此变得更加保守。

而对于部分反馈阶段保守的决策者,可能在完全反馈阶段体会到后悔情绪的可能性更小,更多的是由于反馈信息的增加,不确定性减小,从而带来决策者的探索

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

因此更加冒险。

决策者通过以上两种途径,达到调整决策的风险偏好的目的。这为反馈类型所造成的风险偏好差异提供了新的解释。

认知老化影响不同反馈类型下的风险偏好

反馈类型对老年人风险偏好的影响小于年轻人,这可能是由于认知老化带来的。在不同的反馈类型下,对于OFC脑区的激活明显不同。

这是因为OFC脑区对情绪与认知具有整合作用,在适应性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在未被选择选项结果与已选择选项结果的比较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比较产生的后悔情绪是导致决策者风险偏好改变的关键,OFC脑区的激活与后悔情绪的产生密切相关。

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

在一些研究中,内侧OFC活动反映了获得奖励,而外侧OFC通常与逆向学习相关,决策者通过获得奖励的获取与逆向学习,改变不再有利的行为策略。

相关研究也发现大鼠OFC中的损伤,会降低基底外侧杏仁核的关联编码能力,表明OFC有助于学习。

这揭示了OFC通过奖励产生的情绪和主观价值来处理奖励信息,通过与其他大脑区域的交互作用,提供价值的编码从而帮助个体产生适应性行为。

因此老年人可能由于OFC脑区的老化,无法产生年轻人在完全反馈阶段体验到的后悔情绪,无法更好的编码未被选择选项与已选择选项比较后的产生的价值。

逆向学习受到阻碍,无法做出更好的行为调整,导致风险偏好与决策任务表现受反馈类型的影响小于年轻人。

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

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

二、不同反馈值损益下对风险偏好影响的年龄差异

老年人与年轻人的风险偏好受反馈值损益的影响不同

老年人在收益情况下比损失情况下更冒险,年轻人在收益与损失情况下风险偏好无明显差异。

反馈值损益的主效应在老年人中边缘显著,年轻人损益的主效应不显著。说明老年人更加容易受到反馈值损益的影响,比起损失在收益后更加冒险。

这与损益框架中认为的老年人在收益框架下更加保守的结论不同。

这是由于收益框架下的收益针对的是决策前的情景,研究中的收益针对的是决策后的特定结果。

损益框架下的现象与前景理论提出的确定性效应有关:决策者对确定性结果会给予较大的权重。

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

因此在收益框架下更加偏好收益小但发生概率大的保守选项,老年人可能对确定性的喜好大于年轻人,赋予确定性更大的权重,因此在收益框架下更加保守。

研究结果与情绪研究中积极情绪导致决策者更加冒险。进一步验证了老年人在决策中受到情绪影响的比重较大。

说明了老年人的决策机制更加依赖于情绪性加工,而年轻人的决策更加依赖于分析性加工

为探究老年人在收益情况下比在损失情况下更冒险,究竟是由于对损失更加敏感导致的,还是由于对收益更敏感导致的。

需要通过对老年人与年轻人大小的主效应以及损益×大小的交互作用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

老年人与年轻人对反馈值损益的敏感度不同

如何衡量老年人与年轻人对收益或损失的敏感度。需要从老年人和年轻人本身出发,去衡量损益对他们各自的影响,而非老年人与年轻人对比产生。

在损益情况下老年人与年轻人对比产生的风险偏好差异,是一种行为结果,而非用来衡量各自对损益的敏感。

如果用这种行为结果作为衡量两种人群对损益的敏感度,如在损失小的情况下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加冒险。

这并不能说明老年人对损失更加敏感,或者年轻人对损失更加敏感。

因为损失带来的可能是冒险也可能是保守,有可能老年人与年轻人对损失一样敏感,但老年人碰到损失的反应是保守,年轻人碰到损失选择冒险。

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

因此统计上将两种人群分别做方差分析,分别考察二者受损益影响风险偏好的情况,是衡量两种人群对损益敏感度的一种方法。

老年人在收益情况下比在损失情况下更加冒险,年轻人中没有这种现象。

但老年人可能因为对收益更加敏感从而更加冒险,也可能因为对损失更加敏感从而更加保守。

但结果表明,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选择之前选择过的选项。

在老年人损失的情况下,反馈值大小的差异不显著,即倾向选择之前选择选项的现象不存在。

也就是说,老年人是为了预防损失,打破了这种现象,导致老年人在损失情况下比收益情况下更加保守。

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

因此老年人对损失更加敏感,老年人中损益×大小的交互作用显著,年轻人中不显著。

老年人在收益情况下,反馈值的大小差异显著,但损失情况下不显著。

结合实验任务发现,由于收益大和小的情况只会在上一次决策是选择风险寻求的选项下出现,中等收益只会在上一次决策是风险规避的选项下出现。

这表示,老年人在收益后更加容易选择之前获得了收益的选项,但损失情况下不存在此现象。

年轻人中不论收益和损失情况下都存在这种现象。

说明比起年轻人,老年人对损失的态度不同,但对收益的态度与年轻人相同。

老年人由于预防损失因此在损失情况下更加保守。

分析老年人做出不理智决策背后的原因,帮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

这与预防损失假说认为的一致:即对老年人对损失的敏感大于年轻人,对收益的敏感度小于年轻人。

不符合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所认为的,随着年龄增长,人觉察到自己所剩的时间有限,他们的主要目标从获取知识的目标逐渐转为情绪有关的目标。

老年人由于所剩时间不多,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体验,而非知识的获取,会更加关注积极的情绪体验回避消极的情绪。

这与以往经验型决策任务中老年人对负反馈更加敏感的结论一致,与描述型决策任务中老年人对正反馈与负反馈敏感性无差异的结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