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立国三百余年的鲜卑吐谷浑国的前世今生

导语:立国三百余年的鲜卑吐谷浑国的前世今生吐谷浑鲜卑族

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生活着鲜卑族的慕容部落。吐谷浑是首领涉归的庶长子,统领着1700户部众,而他的弟弟慕容廆因为是嫡出,于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五年(284年)继承了单于之位。一天,吐谷浑与慕容廆两部的马群在草场上争斗,兄弟二人为此发生了争执。一气之下,“受气包”吐谷浑率部出走,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长途旅行。

在马群的神秘指引下,他们从徒河青山(今辽宁义县境内)一路向西,穿过辽宁北部、内蒙古草原南边,在呼和浩特以西的河套平原滞留了二十年。晋永嘉六年(312年),由于受到拓跋鲜卑的压力,吐谷浑不顾年老体衰,再次率部西迁,他们从阴山向西南,逾陇山,渡洮河,最终来到了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北的羌人居住区——罕原地区。他们用先进的文化和铿锵的铁蹄征服当地的羌人,陆续攻占了南到今四川阿坝,松潘,西到鄂陵湖、扎陵湖,东西绵延数干里的地区。在这里,他们抛弃了动物般的流浪生活,建起了房屋、村庄乃至城堡,宣布组成了鲜卑、羌人的联合政权,都城就设在今青海布哈河附近的伏俟城(王者之城)。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颠沛流离了一生,始终坚定不移地为部落寻找繁衍生息之地的吐谷浑大人,在完成了民族迁徙的历史使命后,溘然长逝,终年72岁。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奠基者,他赢得了后人的无限敬仰。东晋咸和四年(329年),为了永远记住这位国父,吐谷浑的孙子叶延用祖父的名字做了王族的姓氏,并立国号为吐谷浑。从此,这个稍稍有些拗口的名称频繁地出现在妙曼的唐诗中。吐谷浑国之所以能够长期逍遥,一方面因为地处偏僻,另一方面则是中原五胡十六国的内乱。但是当隋朝统一中国后,弱小的吐谷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亲率远征军将他们赶出了世代居住的牧地,伏允可汗亡命他乡,儿子伏顺被扣作人质,此地的原名“西海郡”也被隋炀帝改名鄯州。

他们只有企盼和等待,企盼强大的隋朝发生内乱,等待着浑水摸鱼的机会。果然没过几年,在隋朝乱得一塌糊涂时,吐谷浑人趁机返回故乡,重建了记忆中的吐谷浑国。经过上一次的挫折,他们变得明智起来,协助唐高祖李渊击败了甘肃叛乱者李轨。作为对吐谷浑的报答,李渊送还了被隋炀帝扣作人质的伏顺,双方进入了蜜月期。

蜜月终有结束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一伙使臣在从长安朝贡归国途中,顺手牵羊掠夺了大唐边民的财物。抢劫对于吐谷浑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对唐朝宫廷却是不小的冒犯,一向“爱民如子”的唐太宗发怒了,传下圣旨,要求伏允可汗亲临长安道歉。

“对不起,我体弱多病去不了长安。”伏允回信说。可宽容是一件奢侈品,并非人人都可以得到它。自感有失颜面的唐太宗愤怒地取消了唐朝公主与伏允之子的婚约,伏允恼羞成怒,主动挑起战火,屡犯唐边,战争已然不可避免。

第二年,唐太宗挥师西征。李靖率部从北道切断吐谷浑的退路,侯君集和李道宗率部从南道追截南逃的吐谷浑。两路唐军穿过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人吃冰、马啖雪”,长途追击数千里,沿途作战数十次,跟踪追击至今新疆且末西,伏允可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绝望自杀。边塞诗人王昌龄豪情满怀地吟咏道:“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吐谷浑被征服后,唐朝立成长于中原的伏顺为可汗,将吐谷浑划入了唐朝版图,吐谷浑成为唐朝与吐蕃之间的缓冲地带。后来,因为受不了吐蕃的蚕食鲸吞,吐谷浑人被迫迁往灵州、朔方,与羌、藏、蒙、汉杂居,最终衍生出一个新的民族——土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