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东汉时期羌族的流转

导语:东汉时期羌族的流转东汉时期羌族的流转是什么

在汉王朝时期,羌人以今青海为中心,在黄河、赐支河、湟河、雅鲁藏布江流域来回游荡,部落达到150多个,能够查到的部落有研、牦牛、白马、参狼、先零、卑湳、封养、牢姐、罕、开、煎巩、黄羝(dí)、烧当、烧何、勒姐、吾良、当煎、当阆(láng)、发、唐旄、锺、虔人、且冻、傅难、巩唐。为了约束多如牛毛的羌人部落,汉朝于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在羌人居住区设立了护羌校尉,职责表面是通过培养羌人的好感来维持边境和平,其实是一边屯田一边用武力控制羌人造反。在东汉时期,至少有4名护羌校尉死于忍无可忍的羌人的暗算。

羌人难以排解的人口压力和汉朝的残酷镇压政策迫使许多羌人由西北举部向西南方向迁徙。发羌来到雪域高原上融入了吐蕃,后来建立了西夏的党项羌,也曾于东汉年间试图在青藏高原落脚,只是因为早已占据此地的唐旄羌的阻挠才折回松州附近;青海的烧当羌被东汉击败后,残兵败卒在首领迷唐率领下西去投奔了发羌。

更多的羌人无奈地定居在汉朝的领土上。从西汉到东汉的漫长岁月里,研、先零等几十万羌人被强行驱赶到汉朝境内。这场大规模的人口移动导致关中人口比例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羌族人数几乎占到了总人口的一半。

大量的羌人部落流入汉朝的凉州和关中地区,不可能立即并入正规的郡县管理体制,这就迫使东汉建立更多的属国收容他们。但是任凭属国怎样调整和扩展,对于汉朝管理机构来说,羌人的压力也难以承受。汉安帝刘祜永初四年(110年),一次大规模的羌人叛乱在凉州爆发,东汉朝廷的直接反应是想将全部的西北边境让给羌人。

朝廷的收缩政策立即引起了凉州驻军和平民的强烈反对。凉州的汉人已经蛮夷化,就连那里的妇女都因羌人的影响而变成了凶猛的战士。而且此时凉州已经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这个集团的代表人物是建立了一支汉人和羌人联合军团的董卓。正是靠这一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董卓于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至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成功地领兵进入首都,成为相国。他掌握实权后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将都城西迁长安,因为那里靠近他的权力基地凉州。为了彻底执行这一计划,董卓纵火焚烧了洛阳。自公元前12世纪姬旦在洛阳建都以来,经营了一千四百年的世界上最伟大、最繁华的都市化为一片焦土,百里以内不见炊烟。都城西迁既没有计划,又没有准备,凉州兵团夹驰两旁,居民像囚犯一样行走在中间,马蹄的践踏和饥饿的折磨,使得洛阳到长安500公里的路途上堆满了发出恶臭的尸体。

董卓有凉州人蛮横的天性,他得势后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王允设计暗杀后,凉州集团的其他将领发起了报复性的叛乱。从此,中原进入了军阀混战时代。

凉州在东汉的衰落与崩溃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由羌人内移以后该地区文化和社会的变化造成的。从这一点上看,汉与羌的关系对于中国历史所产生的直接影响要比汉与匈奴的关系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