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405对6票,美国通过反华法案,布林肯:更需要展示接触意愿

导语:405对6票,美国通过反华法案,布林肯:中国更需要展示接触意愿

美国又有新动作了!

在对付中国这件事上,美国向来是无所不用其极。

根据报道,前些天美国通过了一项反华法案,法案通过现场的投票情况是405票对6票。 不得不说,从这项投票就能明显感受到美国议员们对中国的普遍态度。

先来说说这个法案是怎么回事。

405对6票,美国通过反华法案,布林肯:中国更需要展示接触意愿

405对6票,反华议案怎么回事?

法案名叫《维护领空主权法案》,美国国会山报道了当天法案通过的详细情况,通过时间是4月17日。

很明显,这是专门冲着中国来的。

高空气球误入美国,说小了本就是一场误会,美国一直拿着这件事做文章,要求中国对此事负责,要求国际社会对中国进行批评,要求拜登政府就此事对中国展开应有的制裁。

美国的这种民主,确实是给了拜登政府不小的压力。

高空气球误入美国领土是件什么事呢?其实很简单,我国早就在第一时间对此事做出了回应。

中国一艘无人飞艇,因为系统故障失去控制,在受到西风带的影响下误入美国境内。最重要的是,中国的这种无人飞艇,本身就没有军用用途,只是用于民用的高空气象探测,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始终是处于高空飞行,根本不会对任何航空安全造成威胁。

405对6票,美国通过反华法案,布林肯:中国更需要展示接触意愿

但美国的反应就太大了。

美国直接出动了F-22战斗机,对着当时已经离开美国本土的无人艇就是一顿发射,在AIM-9X空空导弹的袭击下,我国的高空无人艇被击落,在事发后,美国不仅公然拒绝归还无人飞艇残骸,而且利用此事大做文章,展现出十分强硬的态度,在国际上对中国进行谴责。

因为不断炒作,于是才有了现在这个法案。

法案通过之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参加G7集团外长峰会期间,也提到了中国。或者准确的是,对中国提出了期望。

这个我们后续再说。

这个法案通过了三天了,目前来看并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法案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法案背后的东西。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法案的通过,足以看出美国国内的对华态度。

405对6票,美国通过反华法案,布林肯:中国更需要展示接触意愿

这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地方。

反华议案,我们需要关注什么?

回顾一下美国这几年都在干什么?

最直观的就是拜登政府通过加大军事部署来提升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和威慑力。美国不断加大在太平洋的军事投入。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2022年2月的时候。拜登政府发布了首份《印太战略报告》,这个报告中就指出了,在未来12个月至24个月之内,也就是一到两年的时间,美国将会把很多新资源都转移到印太地区,全面发展印太,扩大美军在东南亚、南亚以及太平洋的存在与合作。

美国对内休整自身,对外也广结盟友。

他不断推进“多边机制“的构建,其中就包括了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组建的”四方机制“,还有和13个初始成员国组成的”印太经济框架“。

405对6票,美国通过反华法案,布林肯:中国更需要展示接触意愿

所以最近几年,美国特别关注印度的发展,又是送装备又是送钱,想要拉拢印度这个老大哥。毕竟印度就是中国的邻居,并且和中国有着天然的隔阂,我们有着领土之争,历史上也有过战争冲突。利用印度来制衡中国,对于美国来说是个高性价比的选择。

美国对于自身军事力量的调整,以及对外部盟国的合作,都在意图对中国在军事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但拜登所做的,还远不止如此。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延续了以往的对华政策,在多方面对我国进行打压。企图在经济上对华“选择性脱钩”,降低对中国贸易的依赖程度。为什么这么做?答案很明显,无非就是为日后制裁中国做准备。

405对6票,美国通过反华法案,布林肯:中国更需要展示接触意愿

但目前来看,应对国内通货膨胀问题与遏制对华贸易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着严重冲突。美国一直在解决国内的通货膨胀问题,拜登政府想要豁免部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的决定被一再推迟。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受到疫情影响,经济迟迟不能恢复。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各项数据显示,美国整体CPI正面临着最近几十年的高了。

国内经济不行,通货膨胀难以解决,还得在军事部署上投入不小的一笔,收入根本包不住开支。

美国正在面临着通货膨胀不断攀升的风险。

405对6票,美国通过反华法案,布林肯:中国更需要展示接触意愿

于是,在对华关税问题上,美国内部也存在着严重分歧。至于美国什么时候真正能在实质上对中国的关税问题做出行动,还得等国内意见呈压倒性优势或者是美国自身的经济问题稍微解决之后才能实行。

目前美国很大程度上还是会采取“关税豁免”的方式,一方面缓解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危机,一方面又能在对华政策上保持较大的灵活性,并通过将“友岸“外包的这种形式逐步降低对于中国经济的依赖。

除了关税上的直观动作,拜登还可能会通过审查、限制等手段,尽可能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上实现“去中国化“,把中国排除在国际体系之外。

说白了,一切与发展相关的,美国都尽可能不带着中国玩。

405对6票,美国通过反华法案,布林肯:中国更需要展示接触意愿

但大国之争,早已不是单纯局限于经济和军事,高科技,才是大国之争的重头戏。

大国之争,我们应做些什么?

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在军事上直接发生冲突,只会两败俱伤。经济上的捆绑现在较为严重,根本分不出你死我活。现在全球资源的倾斜,就在于谁能把握住高科技的命脉。

于是可以看到,最近几年美国政府一直在对华技术限制上做文章。

先是在几个月前的2022年10月7日发布新规,要求与中国合作的相关企业在半导体设备的使用上必须获得相关许可证。答案很明显,就是明摆着在政策上卡这些企业。

谁还敢和中国企业开展半导体技术合作?

美国商务部许可证到底好不好办?我们心里都清楚。

这个新规实施之后,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科磊等美国公司都停止了和中国的合作。

之后又呼吁日德法等十几个国家联合对中国进行抵制。

美国手段太多了。

405对6票,美国通过反华法案,布林肯:中国更需要展示接触意愿

除此之外,美国还在科技人才,科研资金等很多个方面,对中国的高科技发展进行了打压与封锁。

如果后续美国能在经济上实现与中国完全脱钩,那美国只会更加肆无忌惮。

资源就这么多,蛋糕就这么大,中国分到了,美国就没了。

所以,对于中美关系,我们不能抱过于乐观的期待。中美之间的资源争夺是必须的,发生冲突也是必然的,没有什么绝对的和平,尤其是对于中美关系来说。

美国现在抓住一点小事就疯狂炒作,想要把中美关系推上一个新高度。法案的通过就是一个信号。

布林肯在之后的发言中也说到:中国必须展示出和美国接触的意愿。

不知道这语气、这态度,这是命令还是命令?

405对6票,美国通过反华法案,布林肯:中国更需要展示接触意愿

中国现在和不和美国接触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们要做的,是对于高科技技术的研发,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继续发展以及对于外部地区的持续辐射。

至于美国,能敷衍便敷衍,现在不必把力量全集中于此。

如果太顾着眼前的东西,等到之后美国真的有能力发作时,我们到时候反倒没有能力应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