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小学课本中有三个虚构故事,现实却不存在,为何人们深信不疑?

导语:小学课本中有三个虚构故事,现实却不存在,为何人们深信不疑?

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中国是一个很注重教育的大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政策,而小学更是一个人教育的起点,因此,小学课本中的文章大多都是为了培养人们可以有良好的品质,告诉人们一些道理的。

但是,人们印象深刻的小学课本中有三个故事是虚构出来的,这三个故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既然是虚构的,为何却让人们印象深刻,而且一直到了现在都有人深信不疑呢?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小乌鸦在飞行的途中突然口渴了,而附近又没有水源,口渴至极的小乌鸦突然看到了路上有一个装了小半瓶水的瓶子,而那个瓶子很深,乌鸦的喙没有办法深入到瓶中喝水,如果把瓶子砸碎那么水又会渗入到地下,更是一口都喝不到。

小学课本中有三个虚构故事,现实却不存在,为何人们深信不疑?

为了喝到水,口渴的乌鸦绞尽脑汁,而就在这时,乌鸦突然瞥到了一旁路边上的小碎石,乌鸦灵机一动,衔来了许多的小石头,将它们一个一个的都放到瓶子中,在小碎石的挤压下,瓶中的水位慢慢的上涨,很快便涨到了瓶口,口渴的乌鸦终于成功的喝到了瓶中的水解了渴。这个故事是选自于《伊索寓言》,放到课本中主要是想告诉人们,遇到困难不要放弃,只要肯动脑,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告诉人们遇到困难,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东西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那这样一个专门用来教育小孩子的美好的童话为什么会被称为是一个假故事呢?

首先最主要的问题是,乌鸦通过往瓶子里面放石头的这种方法到底能否喝到水。而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乌鸦喝水》这一课配的插图中的瓶子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能够清楚的看到结果,中国的一个实验室专门找到了各个版本教材插图中的不同的瓶子,在这些瓶子中放入了等量的水,为了实验结果更加的逼真,实验者们专门找到了在路边较为常见的小碎石,然后将这些石头一个一个慢慢的放入了瓶子中,最后的结果却让人震惊了。

小学课本中有三个虚构故事,现实却不存在,为何人们深信不疑?

实验者们通过插图总共找到了四种瓶子,而在最后的实验结果中,仅仅有一种瓶子能够通过放石头的方式将里面水的水位提高到瓶口的位置,其他三个瓶子全部失败,这个结果无疑让从小就听着《乌鸦喝水》的故事长大的人们难以相信,于是他们又提出,瓶中水的多少会不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小学课本中有三个虚构故事,现实却不存在,为何人们深信不疑?

随后他们又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最后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本身的形状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它能否喝到水只与乌鸦往瓶子中投入石块时,瓶中原本水的多是以及石头间的间隙大小有关。

而从《伊索寓言》可以发现,当时故事中所说的瓶子是一种带着手柄,而且口较小,肚子较大的罐子,有些类似于现在的长颈烧瓶,而如果乌鸦想要在这样的瓶子中喝到水,那么瓶中原本的水的量就要占到瓶子的一大半,然后再慢慢的往瓶子里投入碎石块,这样乌鸦才有可能将水位提升到瓶口,才能喝到瓶子中的水。

但是,在各种版本的《乌鸦喝水》的插画中,可以看到,装水的瓶子中水位只到了瓶子本身的不够一半,因此,乌鸦是根本喝不到瓶子中的水的。

第二个也是一个人们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是关于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那就是《爱迪生救妈妈》。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爱迪生小的时候,他的妈妈突发阑尾炎,他的爸爸急忙去了医院找医生,而因为当时的交通不便而且爱迪生家里又离医院比较远,因此当医生来到爱迪生家里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医生在检查后,发现爱迪生的妈妈的情况十分紧急,需要马上做手术,但是他们来的时候便已经浪费了许多时间,现在要再将爱迪生的妈妈送到医院做手术的话,时间上肯定是来不及了,因此,医生们决定就在爱迪生的家中为他的妈妈做手术,然而当医生们准备好了做手术的工具时,却发现,爱迪生家里比较暗,而且做手术需要无影灯,爱迪生家里远远达不到这种条件,这样的话,医生看不清就没办法给爱迪生的妈妈做手。一时间情况非常紧急。

小学课本中有三个虚构故事,现实却不存在,为何人们深信不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年幼的爱迪生跑出了家门,当他再回来的时候,他和他的小伙伴们一人拿着一面镜子,他们利用了镜子折射原理,围着爱迪生的母亲占了一圈,创造出了合格的光源条件,于是,在一众医生的努力之下,在爱迪生的聪明才智之下,爱迪生的母亲顺利做完了手术。年仅七岁的爱迪生利用他的智慧救了他的妈妈,也因此这个故事也让人们津津乐道。

小学课本中有三个虚构故事,现实却不存在,为何人们深信不疑?

这个故事是为了向同学们展示爱迪生的机智,让人们学习爱迪生的善于思考。

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医院的医生在做手术时手术台上方往往会有一个很亮的大灯,这个便是无影灯,而且手术室中不仅仅只有这一个灯在发挥作用,因此,人们在往络上看到的手术室总是亮堂堂的,甚至亮的刺眼,这就说明做手术需要很强的光源。

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即使手术室的光没有现在的强度大,仍然不是仅凭一个普通人家的油灯再加上几面镜子能够达到的;

小学课本中有三个虚构故事,现实却不存在,为何人们深信不疑?

医生在做手术时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对周围的环境要求很高,尤其是这种需要将病人腹部剖开的手术,为了防止在做手术的途中病人被细菌感染,导致引发炎症,医生做手术需要在一个无菌环境中,而且自身也要进行严格的消毒,而爱迪生的家中显然不符合这样的条件;

最后一点,但是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的手术是在1886年做的,而爱迪生却是1847年出生的,书上记载的爱迪生救妈妈的时间是爱迪生七岁时,才仅仅到了1854年,距离第一台阑尾炎手术差了30年;

小学课本中有三个虚构故事,现实却不存在,为何人们深信不疑?

在所有版本的记载爱迪生的传记中没有一个写过这件事情。

因此,从上面的四点中便可以推断出来,这篇《爱迪生救妈妈》是虚构的,而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后来出版的小学课本中删除了这篇文章。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一个美国的一个著名总统的,他就是被称为“美国国父”的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华盛顿与樱桃树》。

小学课本中有三个虚构故事,现实却不存在,为何人们深信不疑?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华盛顿小时候,他的父亲送给了他一把崭新的小斧头,正好够华盛顿使用,而刚刚得到小斧头的华盛顿十分的开心,对这把斧头也是爱不释手,而当华盛顿带着斧头在花园中闲逛时,突然升起了一个念头,他想要试一试自己的斧头是否锋利,正在这时,他的余光瞟到了种在一旁的小樱桃树,见猎心喜的他说干就干,论起斧子就砍倒了幼小的樱桃树。

到了晚上,他的父亲回来,看到自己的樱桃树倒了,很生气,于是大声地质问:“是谁砍倒了我的樱桃树?”小华盛顿虽然很害怕,但是依旧勇敢的站了出来承认了是自己干的,没想到他的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因为华盛顿的诚实而高兴。

这个故事是为了教育人们,要诚实守信,犯了错误要勇敢的站出来。

这个用来教育年龄尚小的学生们的故事又有哪里假呢?

其实,这篇故事是一个作家在华盛顿去世以后,访问了华盛顿的故乡,询问了那里认识华盛顿的人后写出来的,被写在他所编写的《华盛顿传》中,而里面的故事也常常被大人用来教育小孩子。

但是在后来,历史学家们觉得《华盛顿传》中所讲述的故事必须有他的科学性和纪实性,因此,他们将《华盛顿传》中记载的所有的故事都查了一遍,最后发现,关于华盛顿在小时候砍倒过樱桃树这件事,根本没有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它发生过。

而且这个故事也只有这个作家的书中记载,因此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也受到了很大的质疑。

小学课本中有三个虚构故事,现实却不存在,为何人们深信不疑?

到了后来,考古学家们为了证实这件事,来到了华盛顿的家乡,在他们的一番勘测下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一来是华盛顿年幼时居住的地方没有找到任何的证据表明这里曾经种植过樱桃树;二来则是华盛顿生于1732年,卒于1799年,而樱桃树这种东西原本在美国是几乎没有种植的,直到1875年开始,才开始在美国大量种植,这期间差了76年。

因此,这篇故事也是虚构的。

小学课本中有三个虚构故事,现实却不存在,为何人们深信不疑?

那为什么这些故事都是假的却还能被收录入教材中,直到过了这么多年后才被发现是假的呢?

主要是因为,小学课本中收录的课文主要起到一个培养学生的三观,教育学生要有优良的品质,再加上这些故事的篇幅很短,年龄尚小的学生们可以集中注意的看完故事,方便阅读,而且不认识的字少,也方便于教授学生们识字。

由此看来,小学课本的功能性是很强的,它主要是为了达成上面讲述的那些目标而设立的,而又由于这些故事都是记载在一些比较有权威性的地方的,像是《伊索寓言》、《华盛顿传》这些书本中,因此,一般不会有人去怀疑它们的真实性。

而人们又是在人一生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学的这些东西,对这些文章中的内容自然是记忆犹新,再加上课本本身具有的权威性,自然会让人们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