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疫情期间,如何应对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导语:疫情期间,如何应对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疫情期间如何缓解焦虑情绪

疫情期间,部分人群的心理受到冲击,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在积极抗“疫”的同时,心理防“疫”不容忽视。那么,该如何提高自身心理免疫力,保护身心健康?

疫情期间,如何应对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影响程度与多种因素相关

疫情带给每个人的心理影响是不同的,与个体的年龄、性格特点、认知模式、社会阅历、应对方式等密切相关,不能一概而论。这其中,人们看待事物的认知模式对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不良影响通常体现在这三方面

人的心理活动通常分为情绪、行为和思维三部分。情绪异常是心理问题最初的表现,比如很多人发现自己会出现烦躁、焦虑、愤怒、不安、抑郁等消极情绪,甚至会出现过度自卑、自责等。这些消极情绪若不及时排解,则会导致对行为和思维的影响,如出现语言暴力他人、暴饮暴食、酗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应对不良情绪,具体怎么做?

面对疫情,出现一些焦虑抑郁的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积极调整:

1.首先要树立目标。有生活目标会给人带来确定感、安全感,可以避免空虚和无所事事。可以尝试用积极心理学中提升积极心理资本的理念来应对,做好自身的心理调适。

2.维持规律的生活起居、健康规律的饮食。避免饮用过量的咖啡、酒;坚持睡眠规律,确保充足的睡眠。

3.适度开展活动,合理宣泄情绪。在活动受限的情况下,安排一些可以让自己感觉平静、专注、愉悦的活动,如阅读书籍、写日记、做手工等,使自己从负面的情绪体验中脱离出来。

4.保持情感连接,加强和朋友、家人之间的联系,强化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如果出现了焦虑、恐惧、抑郁、无助等负面情绪,并且持续时间超过两周以上,且无法自行缓解,要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可以拨打专业的心理援助热线或去专科医疗机构及早就诊。

(资料来源:人民网、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