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才知道,原来这首《希望》的作者是胡适
导语:今天我才知道,原来这首《希望》的作者是胡适《希望》是谁的作品
希望
作者: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望三回,望得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初看此诗,我想很多人很难把它跟胡适联系起来。你可能会说:“这是哪个小学生写的,写的还不错呢!”。确实写的很不错,但是如果说是胡适写的,你可能又会说:“难怪别人说胡适写文章不行,这一看,就感觉他不能跟同时代的那些大作家相比。”
胡适为何会写这首诗呢?
背景:1921年,当时胡适30岁,别看别人年龄不大,这时候的胡适可是北大赫赫有名的教授,来北大已经4年了,与刚到北大不同,现在早已站稳脚跟,其大名远超比他年龄更大的鲁迅等人的。一次,胡适去西山,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胡适欢欢喜喜带回家,日夜照料,直到秋天还没开花,这可急坏了胡适。于是,胡适就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写下了这首胡适为数不多,至今传唱的小诗《希望》。
文学造诣很深的胡适,为什么要写一首这么白话的小诗呢?难倒就不怕被嘲笑吗?那些学究派又有证据把他叫做“白话诗人”了。
其实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胡适,在他还没到北大之前,就在《新青年》发表过如何写作的问题。这篇《文学改良刍议》里面就列举了作文的“八不主义”,可以看出胡适的独到见解。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他所提出的这些看法,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了。胡适其实告诉我们,要有创造,要重视内容,要注重情感。
一、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
二、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
三、不用典;
四、不用套语烂调;
五、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
六、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
七、不模仿古人;
八、不避俗话俗字。
胡适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首《希望》就很符合这里面的要求。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为了对中国新诗开创一条新的道路,胡适不断尝试。正如我们后面所知,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
与同时代的人相比,胡适写的东西并不怎么优秀,你看鲁迅写的文章,张爱玲写的文章,都要比胡适写的好。从诗的角度来看,后来的徐志摩、闻一多、王国维都远远超过胡适的高度,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胡适能够被人记起,被人推崇,被认为是思想家,恰恰是他那些简单的文字,他所表达的内容,他的思想深度。
这首诗清新脱俗,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虽简单,但是意境却不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一辈子坚持自由主义,招致诸多非议和责难的大师,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