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班昭,怎么就成了现代女性批判的千古罪人?
导语:一代才女班昭,怎么就成了现代女性批判的千古罪人?班昭是谁?
班昭(49年-120年),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之一,奉旨续写《汉书》,历经六代君王更替,成就一代帝师,死后太后为其素服举哀,却因一篇《女诫》成为当代女性批判的对象。
如何才能称得上才女?是才情绝冠的李清照?还是“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的蔡文姬?还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卓文君?
这个问题或许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但是班昭却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有足够的实力跻身于这一行列。那么在班昭身上到底有哪些事情让她当得起这古代第一才女的称号,又是什么原因会让她成为当代女性批判的对象呢?
“班”这个姓,似乎在现代社会上很少见,但在历史上尤其是在汉代,“班”家人可谓人才辈出。我们所熟知的可能就有一代文豪班彪,撰写《汉书》的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的班固。
班昭像
厉害的是班超和班固都是班彪的儿子,而他们还有一个不得了的妹妹,叫做班昭,也是今天本文的主人公——中国十大才女之一。
一 东观续书
班昭出身于名门世家,这一点从他父亲班彪、哥哥班超班固身上就可见一斑,她还有一个姑奶奶叫做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子,被称为帝王后妃八大才女,如此显赫的家世下,班昭也展现了她惊人的才华。
班昭公元49年出生,虽然是一个女子,但是她的文学天赋却丝毫不比两位哥哥差。在她十四岁的时候,与同郡的曹世叔结为夫妻。
班昭影视剧照
曹世叔为人坦荡豪放,班昭为人谦逊温和,两人生活还算美满,只是好景不长,曹世叔不久就去世,而班昭坚持为丈夫守节拒绝再婚。
班昭的父亲班彪是一代文豪,当时有许多人试图续写《史记》,但班彪对这些续篇都不满意,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写下去,为《史记》作后传65篇。
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留下的文稿,希望能完成这一巨著。但班固在成书之前,却由于窦宪一案牵连,死于狱中。
而此时《汉书》尚有“八表”及“天文志”未完成,而班固的弟弟班超虽然博览群书,但却不愿意始终为官府抄写文书这种枯燥无聊的工作,随着窦固出击北匈奴,而后又奉命出使西域。
班超像
以他非凡的军事和外交才能,平定了西域50多个国家的动乱,为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就是班超为后世留下的“投笔从戎”的故事。
这样一来,续写《汉书》的重任就落到了班昭身上,班昭在汉和帝的支持下,可以翻阅东观藏书阁所存资料,以一己之力完成了汉书中最难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至此,汉书才算真正完成。
二 为兄上书
而说到班昭,就不得不提起她为兄长班超上书,请求让其回归中原故土的故事。
班超年少投笔从戎,一腔热血,在他经营西域三十年之间,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同时班超出使西域,也是恩泽后世流芳千古。
而到了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此时班超已经67岁了,因为“老病衰困”,非常思念祖国和久别的亲人,于是上书汉和帝请求回归,但朝廷上下却不予理睬。
班昭于此时上书,她一生中为后世留下的文学作品并不多,但仅这一篇就可以看出她的聪慧与才气,文章引经据典,敢言敢辩,据理力争,又动之以情。
四大才女
班昭以当时国家推崇的“孝道”为入口,汉和帝读完深受感动,于是“帝感其言,乃征超还”。
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缘陛下以至孝理治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侯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丐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卒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
《诗》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超有书与妾生诀,恐不复相见。妾诚伤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诚可哀怜。如不蒙救护,超后有一旦之变,冀幸超家得蒙赵母、卫姬先请之贷。妾愚戆不知大义,触犯忌讳。
读完以上文字,我们不难想象出汉和帝当时的情景,既是在欣赏一篇美丽的书法作品,也好像是在阅读一篇流畅的文学作品,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文中渲染的哀伤情绪和对兄长对国家的担忧之情所打动。
虽然班超最终得以回归中原,但此时的他已经“年老体衰”,不久后就去世,享年71岁。
三 为后宫师
对于班昭而言,她特殊的政治身份,成为了她的一道独有的特色。
东汉皇帝从某种程度来说,都很短命,因此外戚专权在东汉政治上是十分显著的。仅仅在班昭在世的70年间,就经历了六代君王的更替。
而班昭因为其家世背景以及奉旨修书的特殊经历,使得她可以自由出入皇宫,这样一来班昭通过其超然的个人修养以及文学才能,逐渐成为当代女性崇拜的典范,这也成就了她成为后宫嫔妃公主的老师的特殊角色。
邓太后剧照
汉和帝在位之时,就已经对班昭另眼相看,和帝死后,长子平原王刘胜因为病重无法继承帝位,其余皇子也是死得死逃的逃,此时汉和帝的第二任皇后邓绥迎立只有百日大的刘隆继承皇帝位,此时邓绥年仅27岁,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
早在邓太后执政之前,就十分喜欢和依赖班昭,经常向其请教关于文学、天文、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邓太后一路走来,其背后的每一关键步骤都有班昭的身影。
邓太后执政以后,班昭便以师父之尊从而成为了邓太后的私人顾问,开始间接参与政事,竭尽心力地为东汉王朝出谋划策。
而班昭的付出,也得到了东汉皇室的认可,同时也因为其卓著的功劳“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官内候,官至齐相”,可以看到班昭在当时也受到了极高的恩宠。
班昭像
她遗留下来的两篇奏折《为兄求代疏》《上邓太后疏》,一是上文提到的为兄长班超请求替代后回中原的事,第二是劝谏邓太后允许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退职的事。
两篇奏折都得到了掌权者的同意,可以看到她特殊的政治地位。班昭死后,邓太后更是亲自为她的老师素服举哀,其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四 出版《女诫》
对于班昭而言,她的一生可以说既是辉煌的,也是悲哀的。幼年丧父、早年丧夫,同时与兄长分隔异地不得相见。
因此这也造就了她柔弱的一面,在她写的《女诫》里面,其核心思想简单的可以概括为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和忠贞守节。
班昭根据自身经验写就的《女诫》,后来成为了宫廷之外书香门第用来教育女性的课本,从而使得古代女性都以此为纲,极大的束缚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使得班昭也成为了“中国女训之祖。”
班昭话剧像
时至今日,班昭这位奇女子也就因为她晚年书写的《女诫》成为了当今女性批判的第一人,在前年引起网友热议和批判的“女德班”其中的核心思想,最早就可以追溯到《女诫》一书中来,足可见班昭此书的影响力。
在大众眼里,班昭的女诫是中国古代女性被压迫的重要原因,但事实上班昭的所言所行与女诫中所写的完全判若两人,女诫主张女子不必有才,但班昭却是才高八斗,女诫主张女子应恪守本分不抛头露面,但她自己却居帝师参与朝政。
从这一方面来看,班昭言行不一,是一个不会要求自己,却只会束缚别人的伪君子。
但如果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或许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班昭一生都周旋于朝廷之中,目睹了后宫争权夺利,女子专权、干政导致的各个势力间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而在此之下百姓也受到诸多苦难,她的哥哥班固也因此而死在狱中。
而班昭在当时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因此她偏执地以为这是女子越位导致的,男女有别,女子就应该以柔弱为美德,其分内之事就是处理后宫和家庭内部的事情,一辈子应该以家庭为主,不应该去做男子做的事情。
话剧
班昭的女诫也是对邓太后专政不愿归还朝政的一种反对。因此女诫是班昭对于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她写书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后人该如何去做,而不是要去为“天下女子立德”!
即使如此,但我们如今真的应该去批判班昭吗?在古代的环境下,难道没有《女诫》,女子的地位就会变得有多么不同呢?班昭的女诫正是因为符合当时社会对于女子的普遍看法才得以广泛流传的,因此即使没有班昭的女诫,也会有其他人的女诫,社会的意识形态就决定了当时女子的特殊地位。
时至今日,女诫依然有他的可取之处,缺乏辩证而全盘否定是不应该的,而抛开当时的历史环境,只站在今时今日的立场上去指责一位德才兼备的古代女子,自然也是不应该的。
在我心中,班昭以其文采续写《汉书》,以其智慧致使两代帝王对其言听计从,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