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穷得娶不起老婆,张爱玲却“一毛不拔”,百万遗产宁肯给朋友
导语:弟弟穷得娶不起老婆,张爱玲却“一毛不拔”,百万遗产宁肯给朋友
张子静,张爱玲唯一的亲弟弟。
这个弟弟长得好看,却没志气。
他麻木不仁,令张爱玲感到“一阵寒冷的悲哀。”
他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庸碌大半生,最后在14平方米的小屋孤独去世。
可是,张子静的爷爷是晚清名臣张佩纶,奶奶是“李中堂”李鸿章的女儿,外公是首任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后母是北洋政 府国务总理孙宝琦的女儿。
身处这样显赫的家庭,张子静为何会潦倒至此呢?
张子静童年照
01
张子静的童年,住在宽敞的花园洋房里。
家里有汽车,有司机,有一堆佣人,还有自己专属的保姆。
然而,这个家里没有母亲,只有一个吸大烟、养小妾的父亲。
张子静的母亲黄逸梵是个进步女性,她对堕落的丈夫张志沂(yí)深恶痛绝,于是撇下一双儿女出国去了。
那是1924年,张爱玲4岁,张子静3岁。
后来,张子静回忆说:
如果母亲没有在那一年出国去,姐姐和我的童年应该是富足而幸福的。
会吗?
1928年,黄逸梵回来了,试图挽救自己的婚姻。
可张志沂恶习不改,夫妻俩天天吵架、摔东西!
每当这时,张爱玲就蹲在阳台不作声,张子静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害怕地浑身颤抖。
姐姐从来没有对我说过她的感觉,但我相信,她那时也一定是害怕的。
张子静与张爱玲
可以想见,父母的争吵给姐弟俩的童年,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最终,这对父母签了离婚协议。
当时,张志沂犹豫不决,几次拿起笔要签字,长叹一声又把笔放回桌上。
律师便问黄逸梵:
“您是否要改变心意?”
黄逸梵冷冷地说:
“我的心已经像一块木头了!”
离婚后,张爱玲、张子静归父亲抚养。
可是,张志沂不工作、靠吃遗产,长期过着坐吃山空的生活。
而且,他只想自己享受,不太愿意为孩子花钱。
当时,张爱玲学钢琴,每次要钱交学费,张志沂都迟迟挨挨,要给不给。
张爱玲心气高,索性不学了。
为了省钱,张志沂还不让孩子进新式学堂,只请了一个私塾先生来家教古文。
黄逸梵知道后出面干涉,张志沂才答应送两个孩子去上学。
孙用蕃
02
不久,张志沂再婚,娶了孙宝琦的女儿孙用蕃。
这年,孙用蕃36岁,第一次出嫁。
作为前总理的女儿,她为何迟迟未嫁?
原来,孙用蕃年轻那会爱上一个穷亲戚,却被父亲棒打鸳鸯。
她无以排遣,便染上了阿芙 蓉癖,就更难跟权贵子弟结亲了。
嫁到张家后,孙用蕃和张志沂一起吞云吐雾,还怂恿丈夫搬进有20多个房间的大别墅,肆意挥霍。
正是在这栋别墅里,发生了有名的“一记耳光”事件。
张爱玲
1937年,张爱玲去看母亲黄逸梵。
她刚一回来,孙用蕃就骂道:
“你母亲离了婚,还要干涉你们家事。既然放不下这里,为什么不回来?可惜她迟了一步,回来也只能当姨太太!”
张爱玲为了维护母亲,便跟后母吵。
结果,孙用蕃扬手打了她一耳光!
张爱玲拿手去挡,孙用蕃却哭着上楼告状:
“她打我!”
张志沂跑下来,不分青红皂白,对着女儿一阵拳打脚踢,把她打得倒地不起还不罢手,口中骂道:
“你还敢打人?我今天非打死你不可!”
之后,张爱玲被父亲关在地下室几个月,差点死掉。
1938年春天,她找准机会逃出父亲的家,前去投奔母亲。
而这一走,姐弟俩的情分也断得差不多了。
少女张爱玲(左)与姑姑
03
在张爱玲被关禁闭的日子,除了父亲的虐 待,她还遭受了弟弟的冷漠对待。
张子静回忆说:
那段日子,我也不大敢到她房里去看她。
一天,张爱玲偶然发现弟弟写废的信纸。
这是张子静写给表哥的,上面赫然写着:
“家姊事想有所闻。家门之玷,殊觉痛心。”
这句“家门之玷,殊觉痛心”,让张爱玲心如寒冰。
事实上,张爱玲早就对弟弟寒了心。
怎么回事呢?
自从后母进了门,张爱玲变得萎靡不振,不说话,不活动,不交朋友。
而张子静穿得脏兮兮无人管,逃学、忤逆、没志气,每天偷着看连环图画。
张爱玲与张子静
一个周末,张爱玲从寄宿学校回来。
吃饭的时候,为了一点小事,父亲突然打了张子静一个大嘴巴子!
张爱玲立马哭了,继母却笑道:
“咦,你哭什么?又不是说你!你瞧,他没哭,你倒哭了!”
张爱玲丢下了碗,躲进了浴室里。
原来弟弟在这个家里过的是这样的日子!
她一边哭,一边咬着牙发誓:
“我要报仇。有一天我要报仇!”
然而过了一会儿,她发现弟弟在阳台上踢球,像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似的。
张爱玲的心,立马感到一阵寒冷的悲哀。
“他已经忘了那回事了。这一类的事,他是惯了的。我没有再哭,只感到一阵寒冷的悲哀。”
对此,张子静晚年解释道:
我没有大的快乐,也没有大的悲哀,仿佛只是日复一日麻木地生活着。在我们那个没落的、颓靡的家里,是看不见一点儿希望的。而我姐姐,1938年逃出我父亲的家后就昂首阔步,有了她的自我的世界,也终于有了她的名望——只有她,看起来是有希望的。”
张子静母亲黄逸梵
04
不过,姐姐离家出走后,张子静在家里很孤单,很想念她。
放暑假的时候,张子静带着自己的心爱之物——废报纸包裹着的一双篮球鞋,偷偷去找母亲和姐姐。
“妈妈,我希望留在你们这里住下来……”
黄逸梵委婉地拒绝了:
“我的经济能力供养你姐姐已经很吃力,断无能力再抚养一个你了。你还是回家去,好好地读书。”
听了这些话,张子静哭了,张爱玲在旁边也一并哭了。
回到父亲家,我又哭了好多次——从此我和姐姐再也不能一起生活了。
张子静母亲
而张爱玲跟了母亲,却因为金钱的问题,渐渐闹得很僵。
张爱玲写道:
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头伸手向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
终于,黄逸梵选择了男朋友与自由,再次抛下张爱玲出国了。
之后,张爱玲跟着姑姑生活。
当时,她离大学毕业还差半年,却交不起学费。
一次,张爱玲跟张子静提起自己的窘迫。
张子静便建议道:
“要不你跟父亲开口?”
于是,时隔四年多,张爱玲再次踏进父亲的家。
父女俩谈了十分钟,张爱玲便离开,张志沂松口道:
“学费我再叫你弟弟送去。”
这是张爱玲最后一次走进家门,也是最后一次离开。
此后,这对父女再没见过面——
张志沂答应给女儿钱,孙用蕃却从中作梗,最终张爱玲没有拿到钱,不得不辍学。
张爱玲
05
辍学后,张爱玲开始写作,想早点赚钱、经济自立。
不久,她凭借勤奋、以及惊人的才华一鸣惊人!
姐姐成名后,张子静去看她,十次有九次都见不到——
张爱玲不是外出,就是忙着写稿,无法见他。
1943年,张爱玲已经成了上海最当红的女作家,父亲张志沂却因为挥霍无度,快要将遗产败光了。
而张子静也辍学了,因为父亲无法给他交学费。
之后的两三年,他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度日,没有上学、没有工作。
张爱玲(中)
一天,张子静突发奇想,跟同学办了杂志《飚》。
为了吸引读者,他去找姐姐为杂志写稿。
张爱玲很爱惜自己的羽毛,一口回绝:
“你们办的这种不知名的刊物,我不会给你们写稿,这样会败坏我的名声。”
不过,看着弟弟失落的表情,她有些不忍心。
于是,她在桌上找出一张素描:
“这张你们可以做插图。”
张爱玲除了写作,画画也不错。
当时,她的文章大多自己画插图。
张子静拿了插图,便写了一篇1400字的文章,大谈姐姐张爱玲的脾气、穿着、逸事、才华等等。
果然,有了张爱玲做噱头,这期杂志大卖!
可惜,第二期出版后,销售惨淡……
于是,张子静的创业以失败告终。
06
1946年,25岁的张子静去银行上班。
没过多久,他的父亲和后母搬到一个14平方米的小屋过活,跟十多户共用厕所。
父亲和后母都抽鸦 片,光是这项开销就很可观。家里的伙食,每天鸡鸭不断;咸鸭蛋只吃蛋黄不吃蛋白;炒鸡蛋要用鲜嫩的香椿芽,夏天一定要吃海瓜子。有时还要买外国进口的火腿、罐头芦笋和罐头肝肠等。
因为怕出钱,张志沂和孙用蕃从来不关心儿子的终身大事,也不催促他成家——
他们担心要拿出一笔钱来作为筹备结婚的费用,索性不管不问。
一次,张子静去相亲,女孩开口道:
“我要一块120元的上海牌手表。”
张子静没有这笔钱,父亲也嫌贵。
就像当年觉得学费贵,放弃了张子静的读书求学一样,家里放弃了他的婚姻。
张子静便暗暗想:
“等我有了较好的工作和收入,攒了一点钱再结婚。”
谁知,这一拖就是一辈子!
张子静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从来不去主动追求女孩。
加上他嫌弃自己的工作薪水低、事务繁重,便辞职了。
后来,他为了糊口,便去到上海郊区的学校教书,没有城市户口,更没有女孩嫁他了。
最终,张子静终身未婚,无儿无女。
“我一生未婚,归结原因是身体不好,经济条件不允许。”
那么,真的只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吗?
说实话,只要有手有脚,想要攒钱讨个老婆,不难吧?
糟糕的是,张子静染上了赌 博的恶习!
后来,晚年张子静坦白道:
我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赌 博。赌 博费神、费钱,我沉迷其间,身体日差,预备积蓄的钱,也都在赌局里成了泡影。我得过且过,终身大事就此延搁下来了。
身上有钱就拿去赌,从来存不住钱,日子得过且过。
这般自甘堕落、不思进取,哪个女孩愿意嫁?!
张子静姑姑张茂渊
07
1947年,黄逸梵回来过一趟。
张子静赶去看母亲,母亲很高兴,叫他过几天来吃中饭,还问他要吃多少饭,喜欢吃什么菜。
不过,当张子静劝母亲:
“你回来上海定居吧,我们找一个房子,把姐姐也接过来同住,以后我回上海也可有个安身之处。”
他渴望亲情,渴望母亲和姐姐在身边。
可是,母亲立马变得淡漠,说:
“上海的环境太脏,我住不惯。”
一年后,黄逸梵离开了中国,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如此,张子静心中唯一的依靠,便是住在爱丁顿公寓的姑姑和姐姐了。
一天,他去看姐姐,两人说话的时间长了些,不知不觉到了晚饭时间。
不料,姑姑突然起身送客:
“不留你吃饭了,你如果要在这里吃饭,一定和我们先讲好,吃多少米的饭,吃哪些菜,我们才能准备好。像现在这样没有准备就不留你吃饭。”
张子静一愣,随即匆匆告别。
张子静姑姑
1952年7月,张爱玲赴美。
走的时候,她没有通知旁人,甚至还与姑姑约定不相通信。
过了几个月,张子静出差回上海,第一时间去公寓找姐姐。
开门的是姑姑,她只说了一句:
“你姐姐已经走了。”
说完就把门关上。
张子静下了楼,忍不住哭了起来。
街上来来往往都是穿人 民 装的人。我记得有一次姐姐说这衣服太呆板,她是绝对不穿的。或许因为这样,她走了,走到一个她追寻的远方,此生再也没有回来。
至此,母亲、姐姐相继去了国外,一家人是彻彻底底破碎离散了!
那次之后,张子静也再没见过姑姑。
姑姑的冷漠,让他以后再见姑姑的勇气都没有。
张子静父亲
08
而父亲和后母蜗居在14平方米的小屋,把主意打到了儿子身上,“捡到篮里就是菜”。
一次,张子静出差回上海家里,身上有一笔差旅费。
张志沂立马说:
“我替你暂时保管,免得遗失。”
张子静毫不怀疑,把钱给了他。
结果,等他回去上班的时候,父亲却两手一摊,若无其事地说:
“已经花掉了呀!”
1953年,张志沂病逝,留下青岛一栋房子的房租。
因为这栋房子是他和大哥共同所有,因此才没有被他变卖掉。
张志沂在遗嘱里说:
“青岛的房租,每年孙用蕃得7成,张子静得3成。”
张子静读了遗嘱,对后母说:
“我有工资,不需要这些房租。”
孙用蕃听了很欣慰,说:
“这些钱存在我这里,以后我走了还是会留给你的。”
两人一度母慈子孝。
张子静后母
谁知,到了八十年代,孙用蕃却要把房子过户给自己的弟弟,理由是:
自己失明多年,想要让弟弟一家搬过来跟自己一起住,把这个14平方米的小屋过户给弟弟。
张子静死活不同意:
“没了这小屋,我一旦退休,怎么把户口迁回上海市区呢?”
孙用蕃听了,一开始闷声不响。
这时,他的弟弟站出来,满脸不高兴地指责张子静:
“不孝子!不尊重你母亲的意见!”
张子静便近乎哀求地解释道:
“我一直住在学校里,户口也在乡下。很快,我就要退休了,就不能住在学校了。到时候我不回上海,我能去哪里呢?”
最终,孙用蕃于心不忍,她表示理解张子静,并且不再提及此事。
1986年,孙用蕃去世。
这年年底,张子静正式退休,他将户口迁回市区,落在了孙用蕃的户头上。
张子静的晚年,孤身一人在这个14平方米的小屋度过。
如果没有孙用蕃的一念之善,他退休后,在上海连个栖身之所都没有。
张爱玲
09
1988年,有位老人拿着一张报纸,慌慌张张地来找张子静。
只见,上面写着:
“已故作家张爱玲……”
张子静吓坏了,到处打听姐姐的确切消息。
最终,这被证明是误传。
得知姐姐还活着,张子静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不过,他想到姐姐和自己都快70岁了,都到了日落西山的年纪、去日无多。
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
每天开着门,以免自己突然病了,却没人帮一把。
我姐姐长期幽居,亲友很难获知她的近况。万一她身患疾病需要救治,无人能适时伸出援手。我一人独居,情况不也相近?从那年开始,我白天都把小屋的木门开着,邻居进进出出,路过都会探头看一下。
也是在这年,他想方设法跟大洋彼岸的姐姐联系上。
不久,张子静在经济上求助张爱玲,却遭婉拒。
张爱玲回信说:
“传说我发了财,又有一说是赤贫。其实我勉强够过……没能力帮你的忙,是真觉得惭愧,惟有祝安好。”
张爱玲
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家中去世,身边没有一个人,被发现时已经去世7天!
她的遗嘱赫然写着:
“将遗产以及各种版税,赠与我的挚友宋淇、夏志清夫妇。”
后来,宋淇的儿子宋以朗,公开了张爱玲的遗产——
张爱玲的存款总计多达3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多万。
对于姐姐遗嘱中只字未提自己,张子静说自己没有抱怨:
姐姐待我,亦如常人,总是疏于问候。我了解她的个性和晚年生活的难处,对她只有想念,没有抱怨。不管世事如何幻变,我和她是同血缘,亲手足,这种根底是永世不能改变的………
张爱玲去世后,74岁的张子静,开始写《我的姐姐张爱玲》一书。
书的开头,他写:
“张爱玲笔下那个‘很美’而‘没志气’的弟弟,就是我。
我今年74岁,住在上海市区的一间小屋里:是个退休十年的中学英文教员。
……
1995年中秋次日,从太平洋彼岸传来我姐姐离开人世的消息。那几天,我的脑中一片空白,时常呆坐半天,什么也想不出来。
后来重读那篇《弟弟》,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汩汩而下了!
‘很美’的我,已经年老;‘没志气’的我,庸碌大半生,仍是一个凡夫。
这么多年以来,我和姐姐一样,也是一个人孤单地过着。但我心里并不觉得孤独,因为知道姐姐还在地球的另一端,和我同存于世。尤其读到她的文章,我就更觉得亲。”
1997年春天,张子静去世。
他在那间父亲和继母留下的14平小屋,平静走完了76年的人生……
老年张子静
10
读完张子静的《我的姐姐张爱玲》,可以看出来,他并不比别人更懂张爱玲。
除了童年的一些记忆,以及长大后为数不多的见面,书中其他部分全是从张爱玲著作中摘录、拼凑而成。
作为一母同胞的弟弟,却并不懂得姐姐,这让人唏嘘不已。
他口口声声说不抱怨,可是文字中仍然流露出怨怼。
他一直在书中强调,姐姐是天才,而自己却是庸才。
这是大实话!
张子静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楚:
“我虚弱无奈地活了大半辈子。”
可是,这种虚弱无奈怪谁呢?
晚年张子静(左二)
同样是深受原生家庭之苦,张爱玲拼得头破血流逃出了那个家,张子静则选择一辈子依附于父亲,老了还和后母争房产。
同样是没钱交学费,张爱玲选择写作赚钱、经济独立,张子静却“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度过两年”;
同样是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张爱玲好歹敢爱敢恨,她与胡兰成有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婚姻、跟导演桑弧谈过势均力敌的恋爱,最后嫁给了灵魂伴侣——外国作家赖雅,携手共度10年互为知己的时光,而张子静却指望父母给自己包办婚姻,还把结婚的积蓄赌掉,最终一生没有谈过恋爱;
同样是晚年无依无靠,张爱玲努力写稿,努力攒钱让自己吃好住好,张子静却蜗居在14平方米的小屋,了此残生……
诚然,张爱玲不辞而别,伤了弟弟的心。
可张子静说张爱玲“家门之玷”,又何尝没有伤了姐姐的心呢?
最终,张爱玲对弟弟“一毛不拔”,把百万遗产留给挚友,只字不提弟弟。
归根究底,张子静过成这样,真正要负责的人,只有他自己。
当然,张子静是令人同情的。
望来生,他可以有父母家人疼爱,他可以遇到一生挚爱,结婚生子儿孙满堂!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友友们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