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高宝贤先生的能耐:不是姓谭就可以叫谭派的

导语:高宝贤先生的能耐:不是姓谭就可以叫谭派的谭派老生高宝贤

据说,谭富英先生的学生不少,但是正式磕头拜师的弟子就4位,即:高宝贤 、萧贵福、 宋庆玉 、刘志广。行内外公认高宝贤先生是谭派的佼佼者,深得谭先生真传,从唱腔到做派都酷似乃师,高宝贤被誉为最像谭富英的谭门中流砥柱。长得像、表演像、声韵像!他对谭派的传承恐怕不亚于谭元寿先生吧。高宝贤跟随谭先生的时间最长,从1943年开始一直到先生1977年去世,包括先生病重期间一直都是高老师在侍候恩师,所以高宝贤得先生真传最多,也是不争的事实。晚年为谭先生配像更是广受称颂,称赞高宝贤先生为乃师的配像形似+神似,真是绝了。

高宝贤先生的能耐:不是姓谭就可以叫谭派的

1954年,高宝贤拜师之前,在北京市京剧二团主要应二三路老生。他和李多奎合作演唱《望儿楼》和《太君辞朝》,他扮演唐王李渊和宋王赵祯。虽然这两出戏不能作为轴子戏来演, 但老旦和老生的唱都不少。京剧观众们深知, 李多奎嗓子又高、又冲、又响,作为给老旦搭档的这两个皇上,嗓子差了也接不住。当时高宝贤先生年轻,嗓子也冲,两个人物上场就唱,一来一往珠联璧合。

高宝贤先生曾经自述,他自幼学戏,在宝兴社坐科,学文武老生。20世纪50年代初,他加入了谭富英、裘盛戎领衔的太平京剧社。由于长期随侍谭富英鞍前马后,甚得先生喜爱。1954年,高宝贤与马长礼同时拜在谭富英先生门下,成为谭派大弟子,得到谭老师更多的教诲。一些谭门的骨子老戏,在他演出之前,老师都会亲自指教。

高宝贤先生的能耐:不是姓谭就可以叫谭派的

例如谭派经典《战太平》,高先生演出前, 谭老师会把重点再讲一遍,所以高宝贤先生的演出不走样,在唱上有老谭派的“味儿”,“身上”更是相当利索,花云被绊马索绊下马来,扎靠走“虎跳”,干净漂亮。“大帐”一场,甩发带手肘,边唱边舞,几段 “流水 ”相当流畅,而且甩发与手肘上锁链的抛接都相当准确。后面持双刀与汉兵的开打也中规中矩,毫不含糊,一举一动都有准地方。

拜师后,高宝贤为老师谭富英配演二三路的角色很多,如《朱砂痣》的吴惠泉、《盗宗卷》的陈平、《打渔杀家》之李俊等等。他也为裘盛戎的《李七长亭》演陈唐,《铫期》扮岑彭等。虽然角色不大, 但宝贤绝对全力以赴,一丝不苟。

高先生虽无谭先生的好嗓子,但深得谭派神韵,很贴近人物。神态作派酷似谭先生,所以他为谭先生配得几出录音颇得好评,甚至有看过谭先生演出的,说这就是谭先生在台上。不过话又说出来,嗓子如谭先生般的又有几个呢。

高宝贤先生曾和关静兰合作的《南天门》,其唱“点点珠泪洒胸膛”一段,“我朝中出馋臣扰乱家邦,太老爷做天官吏部大堂”,韵味醇厚,唱来有些雷喜福苍凉的意味,可惜现在演这出戏的人太少了。

高宝贤先生的能耐:不是姓谭就可以叫谭派的

高宝贤先生厚道仗义、尊敬老师、学习勤奋,这都是他的优点,但是据他的朋友说,他脾气不太好。20世纪90年代,高先生在北京京剧院下面的赵燕侠团,是该团的领衔大老生。 人们都知道赵团长的脾气也很大,一次不知因为什么两个人闹僵了,拍了桌子红了脸,高先生一气之下甩手不干,回家去了。但是事过去之后,高先生冷静下来,觉得事情闹大了,便请朋友替他做“说客”,让他重回剧团。

据说高先生童心不灭,家里有棵大枣树,长满了枣儿,树很高,够不着,可难不倒高先生,唱戏的谁没点儿功夫底子啊,这功夫底子用来爬一棵区区大树,自然也不在话下。这时候的高先生也七十多岁了,爬树摘枣儿,您说他是不是有点儿老不着调的老顽童的意思吧。只可惜,人老不以筋骨为能,他从树上掉下来了,掉下来踩到竹竿上摔倒了,这一摔就摔成了中风,卧床不起,没撑多长时间,就去世了。可惜呀,这么一位大艺术家,就因为爬树摘枣儿真是令人惋惜。

高宝贤先生的能耐:不是姓谭就可以叫谭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