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导语: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地方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成汉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政权,它的存在时间不长,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成汉疆域变迁考述

在李雄称帝前,李氏家族的地域范围较小,盘踞在绵竹等地向东拓展,占领了广汉、梓潼等郡。而后,李雄入主成都,成为成汉政权的正式统治者,同时也确立了成都为成汉政权的中心城市。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李雄在位时期,成汉政权的疆域不断拓展,主要集中在巩固梁、益二州,以及南拓南中和东部伸缩。通过对战争和政治手段的运用,成汉政权逐渐扩大了其疆域范围,并确立了成都、巴中等地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李期、寿、势时期,成汉政权的疆域发生了变化。其主要原因有失武都、阴平二郡,东失荆州,南失牂牁,以及桓温占领成都。这些变化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背景密不可分。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在政治上,成汉政权面临着外来势力的入侵,以及内部政治斗争的不断加剧。在经济上,成汉政权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遭遇了困难。在文化上,成汉政权的文化交流受到了限制。而在地理上,成汉政权面临了山川环抱、水土不服、人口不足等诸多问题。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成汉政区沿革考述

成汉政区的沿革可以从其置州、郡、县开始考述。成汉政区置有益、梁、荆、宁4州及其所辖的35郡159县。这些地方在成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益州是成汉的核心地区,沿袭西晋的政区建置,最初为蜀郡,随着时间的推移,又置了汶山郡、犍为郡、汉嘉郡、汉原郡和沈黎郡等。这些郡县的置立,也标志着益州地区行政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梁州是成汉的第二大核心地区,包括了梓潼郡、广汉郡、巴西郡、汉中郡、宕渠郡、德阳郡和阴平郡等。这些郡县的置立,使得梁州地区成为成汉政权军事和经济的重要中心。

荆州位于成汉政区的东南部,包括了江阳郡、巴郡、涪陵郡、巴东郡和建平郡。这些郡县的置立,使荆州成为成汉政权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门户之一。

宁州位于成汉政区的南部,包括了建宁郡、晋宁郡、平乐郡、建都郡、朱提郡、南广郡、越巂郡、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兴宁郡、永昌郡、牂牁郡、平夷郡、夜郎郡、兴古郡和梁水郡等。这些郡县的置立,也标志着成汉政权在南中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统治的逐步完善。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成汉政区的调整及其原因

成汉政区的调整主要包括益、梁二州政区的调整和宁州政区的调整。

政权在巩固巴蜀地区统治的同时,还需要稳定南中地区,分解地方大姓势力。为此,李雄在其称帝后,先后省置了宁州和交州,后又将宁州并入益州,调整了益、梁二州的政区。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控,成汉政权在宁州的基础上,又省去了交州,新置了安州和汉州。

成汉政权调整政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一)为稳定南中、抑制地方大姓而调整政区

成汉政权在巩固巴蜀地区的同时,需要稳定南中地区。为了分解地方大姓势力,李雄在其称帝后,先后省置了宁州和交州,后又将宁州并入益州。这些调整旨在削弱地方大姓势力,增强中央政府的统治。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二)因人口流动而调整政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汉政权面临着不同的人口流动,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地区,政府需要调整政区。比如,李雄在建国后,为流亡的蜀地吏民侨置汉源、沈黎二郡;李寿引僚人入蜀也使成汉后期巴蜀地区的部分郡县走向荒芜。

(三)因军事需要而调整政区

成汉政权为了应对外敌入侵,需要调整政区,以更好地保卫疆土。比如,涪县因军事地位的上升调整为梁州州治、梓潼郡郡治。

(四)因幅员而调整政区

成汉政区幅员辽阔,政府需要将幅员过大的州分解成更小的州,以方便管理和控制。为此,成汉政府将原益、梁二州之地新置荆州,并将州级政区的幅员划小。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五)因族人聚居而复置政区

在成汉政区的统治过程中,有一些地方的族人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地方,成汉政府会复置政区。比如,仇池杨氏称臣奉贡,属归附势力,成汉政府将其置于间接行政区。

虽然政区在调整,但是原因主要还是集中在稳定南中、抑制地方大姓势力、人口流动、军事需要、幅员过大以及族人聚居这几个方面。这些调整旨在更好地管理疆土,增强中央政府的统治。

在成汉政区的调整过程中,地理特征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汉政区地理分布不均,巴蜀地区形成了明显的集中块,其他地区县邑沿主要江河呈狭长的带状分布。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南中地区县级政区的分布密度相差3倍之多,同时县邑沿陆路交通线呈现出曲折的线状分布。这些地理特征在政区调整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成汉政区的双轨治理

在成汉政区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成汉政区的双轨治理。政区双轨治理是指在一个地区的治理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治理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在成汉政区中,可以明显地看到直接行政区和间接行政区两种不同的治理方式。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成汉政区的直接行政区主要包括中央直辖区和普通经制区。中央直辖区是成汉政权的中央行政机构,其管辖范围包括成汉都城所在的益州以及周边的地区,其政治功能明显。普通经制区则承担更多的军事防御责任,起拱卫益州的作用。

成汉政区的间接行政区主要包括羁縻政区和归附势力。羁縻政区是成汉政权在南中地区实行的一种间接治理方式,其特点是以大姓夷帅出掌地方,间接进行统治。归附势力是成汉政权在其境内存在的一些归顺势力,包括仇池杨氏等一些地方势力。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政区双轨治理在成汉政区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汉政权的直接行政区和间接行政区的建立,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特点,保持政权的稳定。同时,也有助于统治者更好地管理其境内的各个地区。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成汉政区的地理分布

成汉巴蜀地区政区的地理分布格局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诸点成块、成带的特点。在成都平原地区,县市的分布密度最高,形成了明显的集中块;而在其他地区,县市则沿主要江河呈狭长的带状分布,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诸点成块、成带的地理分布格局。

而这般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受自然地理因素、交通因素和人口因素的影响。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众所周知成都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因此吸引了大量人口集中居住,形成了集中块的地理分布格局。

再者说成汉政权在巩固地方势力、对抗晋朝的统治方面,需要控制重要的交通要道,因此县市在主要江河流域呈狭长带状分布的格局形成。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流动也对巴蜀地区政区地理分布格局产生了影响。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成汉南中地区政区的地理分布格局呈现出大分散、多聚集、诸点成线的特点。在南中地区,县市的分布密度相差较大,滇西与滇东地区县级政区的分布密度相差3倍之多。此外,县市也沿陆路交通线呈现出曲折的线状分布,形成了大分散、多聚集、诸点成线的地理分布格局。

成汉南中地区政区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受自然地理因素和交通因素的影响。南中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地、丘陵和平原交错,因此县市分布密度差异较大。

南中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水系发达,而交通相对落后,导致县市的分布呈现出曲折的线状分布格局。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由此可以说,成汉政区的地理分布格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地理因素、交通因素和人口因素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成汉政区的地理分布格局,也对成汉政权的政治管理、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成汉政区对其境内的直接治理和间接治理构成了双轨治理体系,这也对成汉政区的地理分布格局产生了影响。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成汉政权对不同区域实行不同的治理政策,包括巴蜀地区的直接行政区和南中地区的间接行政区等,这也导致了不同地区县市分布的差异。

总的来说,成汉政区的地理分布是成汉政权短暂存在期间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了解成汉政权的疆域变迁、政治管理、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成汉政区地理特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成汉政权的历史与文化。

成汉政区地理是怎样的?

参考文献:

[1] 《爨龙颜碑》由隐而显的历史过程考略[J]. 饶峻妮;许云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03)

[2] 成汉国史[M]. 高然;;范双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3] 中国历史政区的圈层结构问题[J]. 郭声波.江汉论坛,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