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北京现有免费博物馆纪念馆超100家,每年举办展览600余项

导语:北京现有免费博物馆纪念馆超100家,每年举办展览600余项2021年北京免费博物馆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祺瑶

4月27日,“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迎来“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场”。会上,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介绍,北京现有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等超过100家,平均每年举办展览600余项、活动逾千次,年均服务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到2035年,北京城将打造为一座全域活态博物馆。

北京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50多万年的人类史、1万多年的文化史、3000多年的建城史、870年建都史,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陈名杰说,发展迄今,北京地区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840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5处;建设国家文化公园两处,拥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两处。全市登记备案博物馆215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8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拥有馆藏文物501万件/套。北京文物数量和质量在全世界大都市中排在前列,“含金量”极高。

北京革命文物丰富、红色基因深厚,北京市统筹推出建党、抗战和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已经公布两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8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646件/套。不久前,北京市推动蒙藏学校旧址向公众开放,打造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加强“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保护传承利用,推动清华园车站旧址、颐和园益寿堂向社会开放。陈名杰说,这些承载着光辉记忆的历史建筑广受社会关注,是生动的党史“教材”。今年是北京建都870周年,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围绕北京“三大起源”,推进中华文明起源、城市之源、都城之源的考古研究和价值阐释工作;依托高校等研究机构成立文化研究中心,围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等重大课题开展深入研究。

近年来,北京市聚焦“一轴一城、两园三带、一区一中心”重点工作任务,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老城整体保护,通过构建保护体系、持续修缮文物、推进环境整治等密集措施。陈名杰透露,《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即将发布,到2035年,北京城将打造为一座全域活态博物馆,推动创建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建设一批卓越博物馆,培育一批“小而美”的地域特色博物馆,开展“类博物馆”登记管理试点,建设多样化公共服务空间。

北京市还将继续推进区域文化遗产成线、连片保护利用,以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和北京长城、大运河两个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统领,创建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积极建设市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高质量完成好中国长城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西山永定河博物馆、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涵养修复的贯通融合,形成“三条彩带绕京城”的生动格局。

一系列文化活动将密集呈现,拉进公众与文化遗产的距离。陈名杰透露,今年将举办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系统活动,在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基础上举办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系列活动,继续举办2023北京长城文化节、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和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三大文化节,办好北京公众考古季、金秋文物艺术品拍卖月等系列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