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已完成划定,30余颗卫星“天眼”全天候紧盯监督

生态环境部4月27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生态保护监管、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有关情况。

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已完成划定

30余颗卫星聚焦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

“我们知道,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态保护模式,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中国方案。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已完成划定并发布。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覆盖的国土面积不低于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王志斌在发布会上说。

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已完成划定,30余颗卫星“天眼”全天候紧盯监督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王志斌。

王志斌介绍,由国家发改委立项,生态环境部组织建设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项目近日完成验收,投入业务运行。

“平台边建设边应用,综合利用30余颗国内外卫星资源,聚焦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自动化扫描和识别地表的局部变化,及时监测预警生态破坏风险。累计发现各类人类活动图斑3万余个,为中央环保督察、黄河长江警示片拍摄等重大任务提供生态破坏问题线索2000余条,对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空间基本实现全覆盖,形成了支撑和服务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卫星‘天眼’。” 王志斌说。

王志斌还在发布上介绍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管试点的有关情况。生态环境部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出发,指导天津、河北、江苏、四川、宁夏率先开展试点。目前,生态环境部在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管试点的过程中,发现生态保护红线内仍存在一些占用生态空间、破坏地表植被、影响生态功能的问题。

“上述问题均已移交有关省份。各试点省份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强化监管结果应用。目前大部分问题已得到整改。”王志斌说。

王志斌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深化“53111”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守住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生物多样性资金短缺问题如何破解?推动开发创新性金融产品

王志斌表示,金融机构作为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利益相关方,可以通过投资风险管理避免潜在的生物多样性损害,也能发挥创新投融资模式上的优势填补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多元化的投融资支持。

“截至2022年7月,已经有来自19个国家的103家金融机构签署生物多样性融资承诺,承诺通过其融资和投资活动,保护并恢复生物多样性。”王志斌说,“具体来看,一些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的地区已经采取多种金融方式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取得初步成效。比如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试点,对野生动物肇事导致的居民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进行补偿并已实现全覆盖。”

王志斌指出,下一步,将在更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时进一步考虑将建立多元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融资机制作为优先行动,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将生物多样性作为相关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推动金融机构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同时,通过开发并运用创新性金融产品和工具来助力解决生物多样性资金短缺的问题,为推动和落实“昆蒙框架”作出贡献。

生态环境部:正在制定新时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会上,王志斌介绍了“昆蒙框架”达成后中国将为实现该框架承诺目标采取的行动。他表示,正在制定新时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作为中国落实“昆蒙框架”的重要举措。同时,积极推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领域中长期规划,制定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制度,指导各地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更新《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需要系统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这些年来我们一方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陆域红线面积占比超过了30%,让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最严格的保护,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另一方面优化建设动植物园、濒危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中心等迁地保护设施,完善生物资源迁地保存繁育体系。”王志斌说。

除此以外,还要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王志斌介绍,正在推动生物安全法的落实,建立健全生物技术环境安全评估与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健全国门生物安全防范机制,防范物种资源流失和外来物种入侵。加强重点区域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监测、预警、控制等工作,提升外来入侵物种管控水平。

王志斌表示,生物多样性有着极高的直接和间接价值,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将加强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规范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经营活动。在适当区域开展自然教育、生态旅游和康养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生态产品体系。

除此以外,将强化执法检查和责任追究。王志斌表示,将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及“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等专项行动,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监督和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近期中央环保督察对一些地区违法食用野生动物和非法贸易活动进行了查处。

【南方+记者】段江含

【作者】 段江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