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智能座舱成汽车行业竞争焦点 2026年市场规模或将突破2000亿元

智能座舱成汽车行业竞争焦点 2026年市场规模或将突破2000亿元

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硕)2023上海国际车展今日即将接近尾声,本届车展可谓十车九电,新能源车占据了绝对主流。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智能化最佳载体已成为行业共识,车展上主机厂、软硬件供应商纷纷展示智能座舱架构,抢占用户心智。主机厂利用智能座舱展开差异化竞争,新车型往往将智能座舱的一项或几项功能作为市场销售的卖点进行宣传。

为帮助汽车企业了解智能座舱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变革趋势,4月27日,毕马威中国发布《聚焦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座舱白皮书》。该白皮书概述了智能座舱在中国市场的现状,对智能座舱的主要领域、智能座舱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供应链重塑、行业投资并购趋势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讨论。

白皮书显示,随着汽车芯片、人机交互、汽车系统等软硬件技术水平快速迭代,汽车座舱开始全面进入智能化阶段,智能硬件持续拓展及升级,液晶仪表开始取代机械仪表,中控大屏、多屏逐渐成为标配,抬头显示(HUD)加快推广,同时座舱娱乐系统不断丰富,导航、游戏、生活类等多个应用逐步搭载在车载系统上,逐渐从物理按键转向完全的触控,语音交互技术成熟发展,智能化座舱开始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个延伸,一个可移动的生活空间。

白皮书认为智能座舱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部件升级和部件新增两个方面,部件升级包括中控屏、仪表盘、后视镜、芯片、氛围灯、音响系统,座椅系统等;部件新增包括座舱域控制器、智能语音、抬头显示(HUD)、数字钥匙等。

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徐侃瓴表示,根据毕马威中国测算,2026年中国市场智能座舱规模将达人民币2127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7%;其中抬头显示(HUD),域控制器等将是主要增长驱动部件。单车价值从22年8100元上升到26年9650元,同期智能座舱渗透率从59%上升至82%。智能座舱赛道的成长性将不再依赖于基础功能渗透率的提升,而需着眼于可打造差异化体验的新型智能应用、带动单车价值的增长。座舱配置的全面升级带动单车价值量大幅提高,智能座舱单车价值将达到传统座舱的3倍以上。

毕马威认为,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渗透与普及,域控制器对于智能座舱的发展至关重要。区别于传统座舱是由几个分散的子系统或者单独模块组成,这种构架无法实现日益复杂的智能座舱功能。座舱域控制器(将多个不同操作系统和安全级别的功能融合到一个平台上,以高集成、高性能、高扩展性等方面的优势满足车主的个性化需求)以集中化形式,支撑汽车座舱功能的丰富性与强交互性,是未来汽车运算决策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