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地下工程质量防治措施有哪些(市政地下工程质量防治措施内容)
导语:市政地下工程质量防治措施
1 混凝土结构变形缝、施工缝渗漏水
1.1 设计
1.1.1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进行防水设计。
1.1.2变形缝钢板止水带与墙体箍筋交接节点宜做固定措施专项设计。
1.2 材料
1.2.1橡胶止水带、钢板止水带及止水条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材料进场后应进行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物理性能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高分子防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带》GB18173.2及《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相关要求。
1.2.2橡胶止水带如有破损,应修补或更换。
1.2.3钢板止水带焊缝饱满严密,无夹渣、沙眼,无烧伤、咬边现象。
1.2.4膨胀止水条运输、贮存不得受潮、沾水。使用时,应防止先期受水浸泡膨胀。
1.3 施工
1.3.1变形缝处防水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中埋式橡胶或塑料止水带,应埋设在变形缝横截面的中心线处,填缝板应对准圆环中心,结构表面用密封胶嵌缝,如下图所示:
变形缝止水带位置示意图
(2)止水带接长时,其接头应设在边墙较高位置,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中埋式止水带的接缝橡胶或塑料止水条接头应重叠搭接后再黏结固定,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钢板止水带搭接长度为宜为50~100mm。接缝应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象;
(3)止水带应安设专用固定架确保止水带位置固定可靠、位置正确。止水带在转角处宜采用直角专用配件,如下图所示;
外贴式止水带在转角处的直角配件示意图
(4)变形缝迎水面采用外贴式止水带时,其中间空心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搭接方式及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粘接应牢固;
(5)变形缝两侧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并用振动器分层振捣密实,不应漏振或过振,振动器不得碰撞止水带;
(6)变形缝内两侧基面应平整、光洁、干燥,不得有蜂窝、麻面、起皮或起砂现象。嵌填的密封材料表面应平滑,缝边应顺直,无凹凸不平现象,嵌缝充填应连续、饱满,并粘结牢固。
1.3.2施工缝处防水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清理施工缝表面浮粒及松散混凝土,凿毛后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有积水;
(2)混凝土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膨胀剂掺量应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的要求,配合比计量准确;
(3)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掉入缝内的锯末、铁钉等杂物应及时清除;
(4)钢板止水带位置、埋深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止水钢板位置应为所在结构部位截面的中间位置,埋深应为止水钢板宽度的中间值,止水钢板折边所形成的凹面应朝向迎水面,如下图所示:
(5)浇筑上层混凝土前,木模润湿后,先在施工缝处浇一层与混凝土等强度的水泥砂浆,增强新旧混凝土的粘结;
6高于2m的墙体,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施工缝处混凝土要仔细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对于水平止水带下混凝土浇筑难以密实部位,应采用小型振捣棒振捣密实,振捣棒不得触动止水带,以免破坏止水带。
1.3.4后浇带处防水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后浇带混凝土所用水泥、外加剂、粉煤灰应做相容性检测,结果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后浇带两侧混凝土龄期满足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应不少于60天,两侧混凝土收缩徐变基本稳定后再进行后浇带施工;
(3)后浇带两侧宜用木模封缝,减少混凝土水泥浆流失;
(4)浇筑混凝土前,用钢丝刷除去钢筋或钢板止水带上的锈皮,压力水冲洗后,用压缩空气清除积液和灰渣,其后在接触部位涂刷一层与混凝土同品种的水泥浆;
(5)混凝土浇筑时应连续作业,并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不得触碰止水条。混凝土表面宜二次收浆压平;
(6)混凝土接近终凝,宜覆盖塑料薄膜,充分洒水养护28d。
1.3.5 预制拼装接缝防水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预制构件接缝应采用防水性能、相容性、耐候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优良的硅酮防水密封胶作嵌缝材料。缝宽不宜大于20mm,嵌缝深度不宜小于20mm;
(2)大型预制构件基础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规定,不满足时应做加强处理;
(3)大型预制构件安放前应检查垫层平整度,其结果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预制构件拼接前应检查企口接头混凝土是否有缺棱掉角、破损、蜂窝麻面等外观缺陷,否则应修补或更换;
(5)接缝涂胶前需将接缝处混凝土表面的污迹、杂物、隔离剂清理干净;
(6)涂胶宜快速、均匀,并采用双面涂胶,每个面涂胶厚度以满布企口为宜,厚度不足应再次进行施胶,保证涂胶厚度。
仅供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 来源:桥梁施工技术
本文内容由小奈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