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从概率论的角度看,张家界跳崖的群体有多大?

讨论这样的话题有些沉重,但它却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

4个人互不相识,他们来自4个不同的城市,年龄从33岁到22岁,一次偶然的机会,4人相识于网上,因为共同的目标,4人一拍即合,相约在4月4日,清明节前一天,一同赴死。

他们都还那么年轻,如鲜花在刚刚绽放的时候凋落,令人扼腕、让人唏嘘。

他们是先服毒再跳崖,赴死之决绝可见一斑。

他们留下遗书,声称与陌生人无关,做人清清爽爽,绝不连累无辜。

他们虽然学历较低,但除了个别人家庭较为不幸以外,其余三个都是各方面看起来都很正常的人,就像我们的邻居、同事甚至朋友。他们也都有爱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亲人,有父母、甚至有孩子,他们赴死之前还和自己的亲人正常联系;他们身心健康,为人和善,有的甚至性格开朗;他们有正常的职业,稳定的收入,用常人的眼光来看,他们远没有到了走投无路的那一步。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四个人在网络上相遇,吐露心扉又一拍即合,相约赴死,这样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别说赴死,我们就是在网上与陌生人结伴去同一目的地旅游一拍即合的概率有多大?一起去决绝赴死,我想这个概率应该是很小很小的,然而他们竟然一拍即合!

可能是由于网络的普及,自媒体很发达的原因,我们经常听到某某小区有人跳楼了等消息,甚至其中不乏小学生跳楼的新闻,这样的新闻经常出现,我们也已经麻木了,然而这次的消息还是令我们相当震惊,几个看起来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人相约赴死,就像约一场牌局那样随意。

这说明什么?有人说我们国家大了出什么样的事都有可能,如果是孤立事件,我同意这样的说法,但这样四个看似并非苦大仇深、并非濒临绝境的人相约自杀,就不能看成是孤立事件了,那需要有一定数量做基数的人群有这样潜在欲望做基础。

那么这个基数究竟有多大?我没有查到有关部门是否对自杀的人做过统计,也不知道这个数量的变化趋势,但就从日常听到的自杀事件,和近期听到的极端事件如邯郸、吉林闹事撞人事件的频率来看,这个基数值得引起重视,他们为什么会对亲人、对朋友、对世间不再眷恋?导致他们离开的是挑战、压力、还是绝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我们歌颂的美好生活之间的落差究竟在哪里?

但愿这样的事件不再发生!

从概率论的角度看,张家界跳崖的群体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