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三次“粮食战争”:苏联失败的原因,值得人警惕
苏丽解体之前,时任戈尔巴乔夫助手的切尔尼亚耶夫,曾在莫斯科大大小小的面包店视察,结果发现货架全是空的。
所谓“民以食为天”,陷入“粮食危机”的苏联,民众不满情绪进一步加重,动摇了苏联的根基,最终在内外“配合”之下,曾经的庞然大物苏联轰然倒下,震惊了全世界。
问题在于:苏联地大物博,只要开荒种粮,完全可以满足苏联所需,但为什么没有?美国里根倡导“粮食贸易自由化”,那么苏联为何没有高价外购粮食,以确保本国百姓所需?其实,当时苏联遭遇的“粮食危机”,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这里面既有治国失误,也有美国的阴谋,更为重要的是,以史为鉴知得失,这件事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却不能养活自己
苏联军事至少不弱于美国,还是疆域最大的国家,却不能自己养活自己,60年代后每年需要进口2000多万吨粮食,看似荒唐,却有着深刻的原因。
斯大林时代,为了在工业领域与西方竞争,他将建成超级工业化国家作为发展目标,农业属于“配套产业”。在当时农业领域,苏联以工业化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为主,将土地、生产工具和牲畜国有化。起初,这一政策效果不错,但到了上世纪40年代,苏联粮食产量逐年下降,斯大林去世时的农业产量仅为1940年的40%。
赫鲁晓夫时代,面对粮食严重减产,他意识到了粮食安全问题,于是大规模拓荒,此后五年内粮食增产6000万吨。然而,拓荒运动并未触及苏联农业政策,以及忽视可持续发展的耕种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最终1962年粮食出现出现歉收,苏联第一次出现“粮食危机”。为了“牛奶和面包”,赫鲁晓夫不得不用黄金储备进口粮食,美国自然不会放过如此良机,逼迫苏联低价出售石油换取粮食,导致苏联能源收入锐减,美苏第一次“粮食战争”中苏联大败。(下图,手握玉米的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时代,因为美苏争霸的需要,他更加倾向于重工业,在粮食问题上延用拓荒生产和外购模式,不仅没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反而导致问题进一步严重,1969年、1972年苏联粮食严重歉收,1979年、1980年与1981年,苏联农业产值分别下降31%、25%和19%。
为了度过第二次粮食危机,苏联与美国进行了一番“暗战”。1972年,苏联粮食严重歉收,但苏联却秘而不宣,反而宣称“农业近20年的最大丰收”,各个产粮区“到处都是金灿灿的麦田”,由此迷惑住了美国,最终引发美国粮食抛售潮,苏联则成功买到足够的粮食。戏剧性的是,苏联买了3000万吨粮食,导致美国粮食出现紧缺,农产品价格暴涨,吃了一个闷亏。
在此之后,苏联继续采取外购粮食的方式,但渠道更为多元化,也较为隐秘,如此又成功度过了1977年的粮食危机,取得了美苏第二次“粮食战争”的胜利。
但问题在于,对于苏联这样的大国而言,不改变自身农业状况,不能实现粮食自主,无论如何投机取巧的外购,都必然不是长久之计,迟早都可能被对手抓住这个弱点反制,因此此次苏联似胜实败。事实上,在第三次美苏“粮食战争”中,苏联就中了美国的阴谋诡计,后果非常严重。
美苏第三次“粮食战争”:苏联一败涂地
在大国竞争中,很难“一招鲜,吃遍天”,可惜戈尔巴乔夫没有解决苏联农业问题,还是沿用过去的政策,而美国不可能任由苏联长期外购粮食,必然会寻找应对之策。上世纪80年代,美国策划了一个阴谋,让苏联不得不中计。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总统卡特宣布对苏实行粮食禁运,同时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粮食出口国结盟,准备在粮食上困死苏联。但苏联动用黄金储备,同时游说美国商界,而卡特禁运政策也损害了农场主的利益,导致禁运计划效果一般,最终第二年选举败给了里根。
里根(见下图)上台之后,一改之前“堵”的政策,而是推出“逆向石油冲击”:首先,里根推出“粮食贸易自由化”,允许粮食自由贸易,由此强化苏联对美国粮食的依赖,并让其进一步忽视国内农业生产改革,相信国际贸易可以解决国内粮食问题;其次,不断打压原油价格,让苏联出口石油赚不到钱。
于是,苏联粮食短缺持续存在,也的确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解决。不过问题在于,虽然美国不限制苏联购买粮食,但因为原油价格大跌,苏联没有足够的钱外购粮食,只能不停的贷款购粮,导致负债越来越多。
尤其苏联解体之前,当时全球粮食歉收,导致粮食价格高涨,很多国家也限制粮食出口,而此时苏联负债高达670亿美元(中国1990年外汇储备110亿美元),于是苏联贷不到款,买不起粮食,还买不到粮食,最终国内爆发严重的“粮食危机”,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至此,美国赢得了美苏第三次“粮食战争”,苏联一败涂地,不久之后苏联解体。(下图,戈尔巴乔夫)
最后,关于美苏粮食战争,还有三点值得警惕:
首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粮食就是基础,没有粮食安全,后果不堪设想。苏联解体的原因,就与粮食危机有关,日常所需的面粉、肉、牛奶、鸡蛋、水果、蔬菜等物资,长期全面匮乏,焉能不让百姓失望?因此苏联解体让人可惜,又不让人可惜。
其次,粮食是一种致命武器,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因此,中国一些学者呼吁放弃“18亿亩耕地红线”,声称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解决粮食问题,可谓正中美国下怀,但以苏联经历来看,他们不是蠢就是坏。
第三,大国竞争,不能奢望对手忽视自己的致命弱点;大国崛起,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七十年代苏联赢得“粮食战争”,其实只是讨巧罢了,但终归还是被美国成功反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因此中国要吸取这一教训,扬长之余也要及时、治本的补救短处。
所谓“以史为鉴知得失”,苏联的遭遇让人同情,美国的阴谋让人感慨,但我们更要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否则历史可能重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