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击穿了美国在东亚的工业藩镇
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逆差国,标志着中国开始击穿了美国在东亚的工业藩镇,美国的国际分工体系出现衰微迹象。
藩镇原本是军事概念,但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藩镇又被赋予了工业和资本(海外投资)内涵,日本、台湾和韩国是美国在东亚布局的军事和工业藩镇。
藩镇设立源于冷战和朝鲜战争,东亚岛链经济体处于冷战前沿,为了应对冷战挑战,美国在东亚构筑藩镇。
美国在全球构筑三大藩镇区,西欧、东亚和中东,原本藩镇主要体现在军事性,但是由于冷战以来的全球经济繁荣,藩镇越来越向经济方向转变。
藩镇是为了应对主敌(苏联和中国),同时也为了钳制诸多中间势力(南亚、东南亚、非洲和拉美)。
美国作为世界霸主,通过诸多圈层构筑美国的霸权,由北约在欧洲构建军事霸权,美国由雅尔塔体系名正言顺地在西德和日本驻军,然后由美日安保条约和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构筑东亚藩镇,美日安保条约是现代日本的立国基础和根本文件,效力高于日本宪法。
美国素有门罗主义将美洲作为美国的后花园,由北美自由贸易区作为美国的全球基本盘。
但是冷战中后期,藩镇开始出现安史之乱,欧洲和日本都蠢蠢欲动而自立门户,欧洲愈来愈想摆脱美国的控制,因而西欧对于美国更多只是军事藩镇而非工业藩镇,欧盟是美国的全球主要竞争者,欧盟推出欧元就是要瓜分美元的货币霸权,欧盟在诸多产业和美国分庭抗礼,空客对波音、GSM对CDMA、伽利略和GPS······
冷战中后期,美国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1971年)和广场协议(1985年)来应对,但这是不够的,随着苏联解体,欧日挑战对于美国愈演愈烈,美国平定安史之乱是漫长的,现在仍处于平乱时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让美元和黄金脱钩,但美国找到了美元和石油挂钩的方式化解了美元霸权危机;广场协议是从汇率上削弱欧日对美国的生产力竞争优势,打击对象包括西德、法国和日本,欧洲国家通过抱团成立欧盟化解,而日本则硬消化而进入了失去的三十年。
美国在苏联解体前发动了海湾战争,这是美国为后冷战时代的定调和先声夺人,美国震慑了盟友和主敌,确立了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单极霸权,之后美国发动了科索沃战争、次贷危机、阿拉伯之春、叙利亚战争和俄乌战争持续打压欧盟。
以上是军事、政治和金融对欧盟的打击,在经济上美国使用东亚工业藩镇压制欧盟。
二战结束前后,美国的全球剧本是以中国为盟友来压制英法等欧洲老列强,由此美国将中国拉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是美国对付欧洲和苏联的基本盘,但问题是美国对中国在经济上的忽视和轻慢,美国肆意掠夺中国原本微薄的经济。
美国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打开中国经济大门,达到二战前西方列强在中国不能实现的程度,由此摧毁了GMD的经济和统治基础。由新中国成立和朝鲜战争才使得美国反思自己对盟国的不合理做法,失去了中国盟友让美国损失了巨大战略利益,让美国在东亚处于被动姿态,葬送了罗斯福的战略安排。
其反思成果就是东亚资本主义阵营的统战收益,美国不再像对中国那样掠夺其他东亚经济体,朝鲜战争之前美国对日韩那是爱理不理的,日韩想要获得美国援助和扶持,那是做梦。
原本中国大陆本土才是美苏冷战前沿,但由于新中国成立,美国退守到东亚岛链,美国那个心痛啊!
由于日本在战前的工业积累,由此美日开始形成互利的国际分工体系,并且台湾和韩国也受益于日本产业的外溢。但是到1980年代日本开始作乱了,由此美国调整战略安排,美日开始贸易脱钩,美国对东亚工业藩镇开始去日本化,台湾和韩国被提升了产业层级。
美国利用东亚工业藩镇来平定欧盟和日本的安史之乱,在抬升台韩地位时,美国也把中国大陆纳入大盘,美国想用东亚工业藩镇渗透、掌控和解体中国大陆。
美国接受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历史教训,美国想要在中国身上复制苏联解体、拉美化和日本失去的数十年的成功经验。
由于预判苏联即将解体,1980年代中后期,美国和中国结束了蜜月期,美国开始打压中国,但当时美国是全球通杀,美国也同时在对付欧盟和日本,当时对欧盟和日本的打击优先级是高于中国的,当时中国经济太弱对美国无法构成威胁,而欧日已经成为肘腋之患。
那时中国经历了银河号事件、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和王伟撞机事件的历史耻辱,但美国要平定安史之乱是极其吃力的,美国不可能同时与所有主要经济体(欧、日、俄、中)为敌,因此改变1990年代高压制裁和打击中国的战略转向成为必然,美国以911为契机再度拉拢中国,由此中国申办北京奥运会成功和加入了世贸,三者(911、京奥、世贸)都是2001年。
2001年,美国GDP是10.58万亿美元、世界占比是31.5%,欧盟是7.39万亿美元、占比22%,日本是4.37万亿、占比13%,欧日之和压过美国。中国是1.34万亿、占比4%,俄罗斯是3066亿美元,占比0.9%。
美国在1990年代对中国的制裁没有达到美国预期,而欧日的安史之乱正在动摇美国霸权,美国不得已再次拉拢中国。
很多人认为911是天佑中华,但这其实是美国全球霸权的必然产物,单极霸主同时对付所有竞争者力有不逮,霸主必然拉拢一方来打击另一方,而当时欧日对于美国的威胁已经是迫在眉睫,因而拉拢中国成为美国的必然选择。
除了广场协议用汇率打击日本的产业优势,美国在国际分工上去日本化和美日贸易脱钩。去日本化就是升格台湾和韩国的工业藩镇,用台韩藩镇去压制日本藩镇,同时用东亚岛链经济体钳制中国大陆,同时也高度渗透和布局中国大陆。美国需要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自然资源和新兴市场,美国对付中国是多维度的,既包括中美直接的贸易和投资,也包括中国大陆和东亚岛链的贸易和投资。
原本香港是英国的工业藩镇,但随着香港回归,香港自己也放弃了制造业,香港又变成中美博弈的贸易和金融中转站。
原本台湾也是美国的军事藩镇,但由于中美建交,美国不得不从台湾撤军,但台湾仍然是美国的工业藩镇,台湾既有台积电尖端技术企业,也有富士康的代工型企业。
美国规划中国大陆处于劳动密集型的血汗工厂地位,然后东亚岛链经济体成为中国大陆的产业链上游,美国希冀中国入世后西方和东亚岛链能够最大程度渗透和肢解中国产业,所以在入世前后有很多中国人有很强的危机意识,认为入世会亡国。
美国想通过国际分工来渗透、肢解和收割中国,美国这样想这样做,美国预期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象1990年代收割东南亚和东亚那样收割中国。
拉拢中国让美国获得了巨大的中国红利,美国凭借中国红利压制了欧日,由此欧盟和日本萎靡,但是美国按下了葫芦起了瓢,欧日倒中国起,美国为了维护霸权总是有无尽的烦恼。
由此美国在奥巴马时代开始由拉拢中国向打击中国转向,由此有美国重返亚洲,2015年美国与诸多亚太国家签订TPP,但美国受制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拖累,同时被中美贸易既得利益集团阻碍,无法专心致志地对付中国。
回到主题,正是因为这个国际分工体系,中国大陆长期对东亚岛链经济体(日台韩)高度贸易逆差,而对欧美高度贸易顺差。
由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金融化,美国越来越去工业化,美国实外虚内,愈来愈向东亚工业重镇化,由此中(大陆、台湾)韩经济日益增长,东亚重镇化也导致欧洲愈来愈去工业化,也就是美国凭借东亚的工业成功地压制了欧盟的工业。
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是因为欧美的生产套利,也就是盘剥中国的血汗工厂获得更加优越和轻松的生活。
中国对东亚岛链的贸易逆差是因为美国的东亚工业藩镇承载了美国工业的外置,大陆对台湾,中国对韩国,从来不单纯是陆台和中韩的经贸关系,陆台和中韩贸易逆差本质上是中美贸易逆差。美国对台韩资本是高度控股的,其控股程度是美国对欧日企业也没有达到的。
相对而言,韩国是美国的嫡系工业藩镇,而台湾反而是庶系工业藩镇。
特朗普时代,美国对中国撕破脸皮,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和企业制裁,同时也开始布局国际分工的去中国化,但是美国始终没有找到去中国化的下家,原本印度是美国规划的对象,但是印度实在是太不争气了。
半导体是美国对中国所剩不多的优势产业,美国现在开始了蚕食和摧毁台积电的战略规划,美国要全盘接受台积电的生产线和工程师,其未来接手方是英特尔。
2022年陆台两岸贸易额为3196.8亿美元,大陆从台湾进口2380.9亿美元,大陆向台湾出口815.9亿美元,大陆逆差1565亿美元,这可比中韩长期贸易逆差大多了。
由于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制裁,中国在半导体产业上技术愈来愈自利,中国对韩贸易由逆差向顺差转变,固然有美国的产业限制因素,但根本是中国和美国工业体系实力对比的转变,由此中国正在击穿美国的国际分工体系。
由此有华为用3年时间完成了去美国化的13000颗器件的替代开发,中国促成沙伊和解,沙特伊朗墨西哥打算加入金砖国家,沙特申请加入上合组织,法国完成首笔用人民币结算的液化天然气交易,巴西和中国打成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