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入幕经历是怎样的?

文|清幽说

编辑|辑录君

谢朓一生共有六次入幕经历,历时十七年。谢朓的少年时代主要在宋齐陵替的动荡中度过,而他的仕宦之旅、文学创作则与南齐发展同始终。

谢朓: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

本文按时间先后,将谢朓的入幕经历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个阶段为谢朓十九岁至三十岁间,此时他辗转奔走于各个宗王幕府之间,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为咏物诗、酬唱诗以及应制宴饮诗,这些诗歌大多以婉转的语句表达希冀获得赏识与重用的深层含义。

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入幕经历是怎样的?

《南齐书》本传载:“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

意指脱去粗布衣服,这里比喻入仕为官,说明谢朓刚刚踏入仕途,进入了豫章王萧嶷幕府,担任太尉行参军一职。

豫章王萧嶷为萧道成次子,早年跟随萧道成四处征战,以军功立身,深受萧道成喜爱。

齐武帝萧赜即位后,萧嶷被加封为太尉,官位再次得到提升。

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入幕经历是怎样的?

《南史·高帝本纪》载:“建元四年三月壬戌,高帝崩。是日,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庚午,以司空豫章王嶷为太尉。”

根据《南史》的记载来推算,谢朓进入太尉萧嶷幕府的时间大约是建元四年三月之后。

从文学素养和仕途升迁需求两方面来看,谢朓选择萧嶷幕府,大抵出于以下原因:一方面,萧嶷积极招引文士,推动文学文化的繁荣。

谢朓出身于陈郡谢氏,虽然家门早衰,但自小仍然受到了家风家学的良好熏陶。

谢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是名副其实的少年俊才。豫章王萧嶷以太学博士起家,文学素养同样颇为可观。

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入幕经历是怎样的?

《南齐书·刘绘传》中曾记载萧嶷对刘绘作表的评语,一评一补,足见萧嶷的文学修养。

此外,萧嶷还曾开馆立学,大力招引文士。

因此,谢朓选择投身萧嶷幕府,很大程度上与其招引文士,推动文学文化繁荣的做法有一定的关联。

另一方面,萧嶷深受皇帝优待,仕途通达,未来可期。

《南史·豫章王萧嶷传》载:“嶷发江陵感疾,至都未瘳,上深感忧虑,为之大赦,三年六月壬子赦令是也。疾愈,上幸东府,设金石乐,使乘舆至宫六门。”

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入幕经历是怎样的?

可见,萧嶷深受齐高帝的重视与优待,高帝后来甚至有传位于萧嶷的想法。

齐武帝即位后,萧嶷进位太尉,亦受齐武帝萧赜的重视。

由此可见,无论哪位皇帝在位,萧嶷都深受重用。因此,谢朓进入萧嶷幕府也很有可能是奔着萧嶷的地位去的,他希冀得到萧嶷的庇护,未来仕途畅通。

《答王世子》这首诗就是谢朓向豫章王萧嶷之子萧子响表达求仕之意而作的。

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入幕经历是怎样的?

诗歌借北风飞雪之冬景,表述渴求垂顾之深情。

“熊席”、“羔裘”两句用典,诗人以苑春谏卫灵公的事迹和《诗经》“羔裘”典故来表达希望受到豫章王重用的感情,“惟”与“岂”凸出了诗人急切渴望的心情。

诗歌最后两句,诗人将自己比作“萧艾”,地位卑微低下,而将王世子置于高处,言二者地位悬殊。

诗歌于己自谦之甚,于世子则溢美之词加焉,由此,诗人对王世子的爱慕之感和企盼重用之意跃然纸上,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入幕经历是怎样的?

谢朓在萧嶷幕府任职四年后,改“度东中郎府”。

据《南齐书·武十七王传》记载可知,随王萧子隆曾出为东中郎将,故谢朓侍奉的新主乃随王萧子隆。

萧子隆为齐武帝萧赜第八子,早年受到册封,随后在皇室的严格监督下读书学习。

在萧子隆幕府,谢朓因才华横溢受到萧子隆的重视,生活清闲自在,主仆二人时常探讨文学,作诗唱和,这一点在谢朓现存的诗文作品中可见端倪。

谢朓在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任上时,竟陵王萧子良置办西邸并广纳文士,闻此,谢朓前往游焉。

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入幕经历是怎样的?

不过,谢朓与竟陵王的关系并不十分亲密,他只是以一个文学侍从的身份待在萧子良身边,满足萧子良的精神娱乐所需,这从谢朓现存诗文中几乎没有与萧子良私下相交的作品,而只有应教之作便可看出。

如《永明乐十首》《高松赋》《拟风赋》等都是谢朓与其他文士的同题奉命之作,诸文士在写作手法、句式上都极为相似。

永明九年,谢朓任“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这是谢朓第二次进入随王萧子隆的幕府。

离京赴任前夕,同僚好友沈约、虞炎、范云、王融等文士分别于饯别之时赋诗相赠以叙依依惜别之情,谢朓亦赋诗回应,

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入幕经历是怎样的?

诗人将要远行,他感叹自己如“水泉东流,日夜不休”,路程的遥远让他身体疲惫,但更让诗人心灵疲惫的是不知何时才能东归还都。

尾联中的“荆台”使用了《说苑》中的典故,表明荆楚是诗人遥想中的遗老忘死之地,但“归梦”、“相思”又在强调诗人企盼早日还都的忧愁心情,诗歌描摹出了谢朓身处荆州却思归健康的矛盾处境。

不过,虽然愁绪纷繁,但这种愁绪只是与友分离、独客异乡的闲愁,它如青春流水般,淌过便了无痕了。

总体而言,谢朓在荆州的生活还是比较悠游自在的。

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入幕经历是怎样的?

萧子隆爱好辞赋,幕府中云集着一批文学优赡之士,“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

谢朓荆州任职期间

在荆州任职期间,谢朓凭借文才受到萧子隆的赏爱,二人时常日夜宴饮吟诗。

但很快,这种放诞行为便引起了幕府长史王秀之的强烈不满,王秀之认为谢朓有碍于随王的政务作为,于是秘密上报皇帝,随后齐武帝下诏要求谢朓离荆返京。

由此,人心的叵测让谢朓变得极为敏感多愁,于是他写下了《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来表达受到恶意中伤和被迫离荆的忧愁感伤。

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入幕经历是怎样的?

最初,谢朓跟随萧子隆镇守荆州,是希望能够有一番作为的,这一点在他这一时期的很多诗歌中都有体现,如《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诗》《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等。

作者在诗歌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宏志,“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但官场险恶,人心不古,受到诬陷不得不被迫返京,这些都使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而且此时谢朓已经虚岁三十了,三十对古人来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数字。

在三十而立的年纪,诗人认为自己依旧一无所成,不知所依,于是,诗歌一开头便诉说了内心的悲伤。

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入幕经历是怎样的?

在这首诗的感情色彩中,诗人既欣喜于能够再见都城的旧日好友,但同样又难以割舍仍在荆州任职的诸位同僚,心中不免纠结矛盾,十分痛苦,诗歌的倒数四句便将这种思乡与离情的剥离写得痛彻心扉。

结句“常恐鹰隼至,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历来受到诗论家的评赏,诗句中流露出了诗人对远离小人鬼蜮技俩的庆幸之情,事实上,这正是谢朓对自己受到王秀之恶意中伤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