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公主:李世民女儿,李治妹妹,唐朝唯一用皇后礼下葬的公主
1995年,考古队在唐昭陵的东南山梁上,发现了一座用山建造的唐代墓。
经过考证,确认这是唐朝衡山公主的陵墓,衡山公主是李世民的嫡女。
诡异的是,墓室中原本画有精美绝伦的壁画,可是这些壁画中,所有女子的脸全都被人为挖掉了。
同时,在衡山公主身上,还有一个疑点,她身为公主,哥哥唐高宗李治却非要用皇后之礼来安葬她,不惜违背礼法,完全不顾舆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些谜团,就藏在她坎坷的情路上。
下面,就让奇韵历史阁来为您揭开这些谜团。
电视剧《长歌行》中李乐嫣的原型,便是衡山公主
一、天之骄女
衡山公主的出身非常尊贵,用“天之娇女”四个字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
李世民子女众多,共有21个女儿,衡山公主是幺女。
不仅如此,她还是长孙皇后亲生的孩子。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是少年夫妻,也是患难夫妻,感情很深,两人一共生育了7个孩子,衡山公主便是他俩最小的孩子。
长孙皇后33岁时,才生下了衡山公主。
衡山公主出生的时候,大唐已经度过了初建国时一片混乱的局面,国内局势稳定下来,经济也有了良好的发展,此时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心境也是极好的。
在这种大环境下,小女儿的出生,使太宗夫妻倍感幸福,他们将小公主视若珍宝。
然而,大喜之后竟是大悲。小公主刚满两周岁时,长孙皇后竟突然病逝了。
嫡妻英年早逝,李世民痛不欲生。
死者已矣,生者如斯,悲痛过后,李世民将对亡妻的感情,倾注到了小女儿身上。
李世民虽然是帝王,可也是个有正常情感的男人。
一个中年男人,妻子死了,留下两岁的孩子,男人对这没妈的孩子,往往也会加倍呵护关爱,恨不得用尽一切手段,来弥补孩子没妈的委屈。
在这种情感作用下,小公主8岁时,李世民做了一件大大违背礼制的事。
他给小公主封号“衡山郡公主”,给了实封,并且还增赋。
公主的墓志上记载:
“封衡山郡公主,(阙八字)唯有辉,平原陋其加渥;汤沐増赋,庐陵愧其逾”
这里我们就要解释一下了,为什么说这些违背礼制呢?
《唐六典》中规定:
“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
也就是说,皇子皇女的封号,名山大川是不可以用的,然而李世民却给8岁的女儿封了”衡山郡“的封号,可见他对这个女儿的宠爱之深。
除此之外,对于皇女,一般在未出嫁之前,是不会给实封的。实封就是封地,食邑这些。
皇女在出嫁前,享受的也就是封号,月例银子,到了婚嫁的时机,皇帝老爸才会给她们实封,相当于是给女儿的财产了。
可这个衡山公主,才8岁,李世民就给了她封地,还是超规格的实封,墓志上的”增赋“,就是增加实封的意思。
封号和实封,可以看出,李世民对这个小女儿是多么地宠爱。
二、9岁订婚
公元643年,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宰相魏征病重了。
李世民守在他的病榻前,心情沉重。
出于想让魏征走得安心的考虑,李世民将9岁的衡山公主带来,拉到魏征眼前,柔声说:“爱卿,你睁开眼看看,这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
在这种生离死别的特殊情境下,李世民将衡山公主许配给了魏征的长子,魏叔玉。
李世民向魏征承诺,等到公主长大,就安排两个孩子成婚。
影视剧中的魏书玉
魏叔玉比衡山公主大11岁,是个学富五车的翩翩公子,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若是两人未来成婚,或许能成就一段美满姻缘,然而命运弄人。
可就在魏征死后才半年的时候,衡山公主的大哥,也就是太子李承乾,搞了一场谋反。
太子谋反失败被镇压,所有太子党均被问罪。
而太子党中两个重要人物,侯君集和杜正伦,全都是当年被魏征保举上来的,因此李世民认定,魏征也是太子党的人,也和太子谋反脱不了关系。
李世民在狂怒之下,竟然下令撤销魏征的一切头衔和谥号,还取消了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约。
就这样,9岁的小公主,稀里糊涂地定了一次婚,又退了一次婚。
三、真爱长孙诠
转眼到了649年,衡山公主已经出落成了16岁的大姑娘。
这一年的农历二月,李世民经过再三斟酌后,为女儿选定了长孙家族的长孙诠为驸马。
长孙家族,便是长孙皇后的母族,李世民钟爱长孙皇后,爱屋及乌,他对长孙家族也很是照顾,先后把3位公主都嫁进了长孙家族,衡山公主算是第四位了。
长孙诠,是长孙家族中的一个青年才俊,且和衡山公主年龄相当,实属良配。
婚事定下后,李世民便隆重地为女儿筹备起婚礼。
此时,李世民已经51岁,时常因病痛卧床,无法理政,他之所以着急筹备公主的婚礼,也是担心自己大限将至,看不到小女儿嫁人。
然而,衡山公主的婚礼筹备工作,实在是太繁琐了,到了农历五月,婚礼还没筹备完,李世民就病逝了。
父亲没能看到女儿出嫁就去世了,实乃一大遗憾。
古人讲究为父母守孝,父母过世,需要守孝满3年才能结婚。
李世民过世3年后,在哥哥李治的操持下,衡山公主终于和长孙诠完婚。
当时李治已经继位,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唐高宗。
李治和衡山公主,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李治十分宠爱这个小妹妹。
他特意给衡山公主改封为新城长公主,还增邑5000户。简单说就是,封号又提高了,给的实封也增加了。
这里奇韵要说一下”长公主“的意义,所谓长公主,并不是皇帝大女儿的意思。
”长公主“是一种封号,一般都是皇帝的嫡长女,或者有功的皇女、皇帝的姐妹、皇帝的姑姑,或者只是皇帝偏爱的公主,会被受此封号。
”长公主“这个封号,地位非常之高,在汉代,长公主的地位可是等同于诸侯王的。
19岁的衡山公主,被改封新城长公主,足以见李治对她的宠爱。
隆重的婚礼过后,衡山公主和驸马长孙诠过起了甜蜜幸福的日子。
两人年龄相当,性格合拍,且又沾亲带故,婚后相处如胶似漆。
衡山公主的墓志,对这一段婚姻描写道:
调谐琴瑟,韵偃笙簧。标海内之嫔风,为天下之妇则者矣。
然而,衡山公主26岁这一年,大祸从天而降。
就在衡山公主和长孙诠恩恩爱爱的七年间,朝堂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几年间,哥哥李治废了原配王皇后,又千方百计扶持武媚娘做了新皇后。
而武媚娘上台之后,首先做的就是,整治那些反对派们,长孙无忌便是其中之一。当初,皇帝的舅舅长孙无忌可是坚决反对武媚娘做皇后的。
就在衡山公主26岁这一年,也就是659年,先是长孙无忌获罪被流放,紧接着自缢而死,接下来,便是整个长孙家族受牵连。
身为驸马的长孙诠,也不能幸免,最终被判流放巂州。
得到这个消息后,衡山公主还抱着希望,企图等待驸马流放期满,归来。
结果,巂州的地方官全都是见风使舵的势利小人,他们看准形势,为了讨好新上位的武皇后,竟然把长孙诠给害死了。
就这样,天之娇女衡山公主,成了寡妇。
四、身不由己的二婚
痛失爱侣的衡山公主,痛苦万分。
丈夫何其无辜,他只不过是长孙家族的一员,并未涉足朝堂争斗,并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却惨死于政治斗争中。
更让衡山公主无法释怀的是,间接害死丈夫的不是旁人,正是自己的哥嫂。然而皇命难违,就算自己再恨,再不甘,也不能把哥嫂怎样。
衡山公主终日不停饮酒,试图用酒精来麻痹自己,忘却痛苦。
失去了爱人,她就像被抽掉了魂魄一样,整日行尸走肉一般,就连梳妆打扮的心思也没有了。
她的墓志上有这样一段话:
虽外尊大义,不登叛人之党。而内怀专一,无亏字(阙)之(阙)。兰泽靡加,尘弥(阙二字)之镜;铅(阙)罢饰,网缀回鸾之机。贯秋柏以居贞,掩寒松而立劲。
十分生动地描述了她丧夫后的精神状态。
高宗李治自然清楚,妹夫是无罪冤死的,生性善良软弱的他,对于此事倍感愧疚。他看见妹妹生不如死的样子,愧疚感负罪感就更加强烈了。
出于赎罪和心疼妹妹的角度,李治决定,抓紧给妹妹再张罗一门婚事。只要妹妹身边有了一个知冷知热的新丈夫,慢慢的,自然就会将长孙诠淡忘。
这次,李治选定的驸马,是一个叫韦正矩的后生。
韦正矩也出自名门望族,是京兆韦氏家族之人,年龄、外形、出身都不错,只不过官职不高,只是个不入流的奉冕大夫。
所谓奉冕大夫,就是负责保管皇家祭祀用到冠服和供桌的,没啥实权,属于相当边缘化的一个官。
不过官职低不要紧,可以升嘛,李治为了让韦正矩配得上妹妹,一口气给他升了8级,封他做了正3品殿中监。
至于衡山公主本人,完全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反正挚爱死了,自己的心也跟着死了,哥哥给安排再嫁,嫁给谁,无所谓了。
就这样,衡山公主和韦正矩结了婚。
五、公主暴毙身亡,以皇后之礼下葬
然而,再婚并没能给公主带来幸福,婚后仅仅3年,公主就病重了。
李治得知妹妹的病情,心急如焚,下令花费巨资给她建造庙宇,希望能通过祈福,让她好起来。然而,还没等庙宇建好,衡山公主就病逝了。
衡山公主一死,李治暴怒,着手调查公主病重的原因。却打听到,驸马韦正矩对待公主不好的传言,甚至有传言说,驸马家暴公主。
《新唐书》中记载:
“大夫,遇主不以礼。俄而主暴薨……”
也就是说,驸马对待公主无礼。
这句话,实际上描述得十分含糊,“不以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程度,是态度冷淡,还是言语辱骂,或者是动手殴打,完全没有说清。
李治听到这种传闻,暴怒,把驸马抓来好一顿审问,紧接着,将驸马处斩了,韦氏族人也遭到牵连,被降职或是流放,就连当初韦正矩的介绍人也遭到了重重责罚。
李治对待驸马的这种极端处置,也更加坐实了“驸马家暴公主导致公主病逝”的这一说法。
衡山公主的死,让李治悲痛万分,他非常自责,认为自己没有照顾好最小的妹妹,辜负了父亲的嘱托。
再加上,第二任驸马韦正矩是他给挑选的,公主又因驸马而死,他的这种自责情绪就更加严重了。
在这种极度悲痛、极端自责的情绪下,李治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决定,他竟然要求,以大唐皇后的规格,来安葬衡山公主。
虽然很多官员进谏,说这违背祖制,违背礼法,但李治一意孤行,执意如此。
衡山公主成了整个大唐王朝,唯一一个以皇后礼下葬的公主。
六、家暴谜团
尊贵的李唐嫡公主,被家暴致死,就算最后以皇后礼下葬,也无法淡化其悲惨命运,后世人无不唏嘘哀叹。
然而,1000多年后,随着衡山公主墓的发掘,人们惊讶地发现,“公主被家暴致死”这事儿,大有蹊跷。
衡山公主墓,建在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唐昭陵中,作为陵园中的一座陪葬墓。
公主墓坐落在东南山梁上,以山为墓,规模宏大。长160米,宽105米。墓室中有大量精美壁画,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可诡异的是,墓室壁画中,所有婢女的脸全被人为挖掉了。
更让人惊讶的是,考古队竟然在墓中发现了驸马韦正矩的墓志,韦正矩竟然和公主葬在了一起!
当年公主薨逝的时候,驸马韦正矩获罪被斩杀,按理说,韦正矩是害死公主的罪人,自然是没有资格与公主合葬的,李治也不会让这样一个人去打扰公主的安宁。
可事实摆在眼前,韦正矩最终,确实是与公主合葬的。
专家们遍查古籍,他们在《新唐书·宰相世袭表》及《册府元龟·总录部·智智识》中发现了线索。
这些古籍中记载着,当年李治怒杀韦正矩后,又将韦正矩与公主合葬了。而且古籍中记载着,韦正矩之死是一起冤案,也就是说,公主并未遭到他的家暴。
其实,这个结论虽然颠覆了我们的一贯认知,却又完全在情理之中。
我们试想,韦正矩本来是个不入流的小官,因为当上了驸马,才得以连升8级,他的事业全是靠着公主得来的。况且衡山公主始终是皇帝最宠爱的胞妹,从未失宠过。
韦正矩得傻到什么程度,去家暴公主呢?这岂不是自己找死吗?
实际上,衡山公主再婚后,一直都没能走出丧夫之痛,她一直都无法放下冤死的长孙诠,而新驸马从未走进她的内心。
公主的心早就冰封住了,任凭韦正矩再怎么用热乎乎的心去贴,也无法打动她。这样一来,这对夫妻的关系是十分糟糕的,早已名存实亡,很可能连相敬如宾的虚情假意都做不出来。
所以,坊间“遇主不以礼”的传言便出现了。
公主自从长孙诠一死,就落下了心病,时间久了,抑郁成疾。而一个人若是丧失了生活的信念,疾病便会越发严重,直到病重不治。
对于衡山公主的死,韦正矩是无可奈何的。
更倒霉的是,李治听到传言,审讯韦正矩,他的嘴很笨,竟然都没能力辩白,史料记载:
“高宗诏三司杂治,正矩不能辩,伏诛。”
李治在急火攻心下,没有仔细查明真相,便斩了韦正矩。
事后,李治冷静下来,弄明白了公主之死的真相,查清韦正矩是冤案,才又下令将驸马与公主合葬。
转而,他将公主的死,迁怒于贴身伺候公主的婢女们,下令让她们全部殉葬,还让人把壁画上的婢女像,脸全部挖掉,以表示婢女照顾公主失职,无言面对公主。
墓中壁画
六、结语
衡山公主生在皇家,拥有太宗和长孙皇后这样的父母,是当之无愧的天之娇女。
然而,她就算身份再怎么尊贵,物质生活再怎么奢华,也无法获得随心所欲的生活。
朝堂争斗,爱人沦为党争失败的牺牲品,她更是无力保全。
身为公主,一切,一生,便身不由己。
身为公主,便注定终生摆脱不了政治。
生为公主,是万分幸运,也是不幸。
参考资料:《新唐书》《资治通鉴》《大唐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