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唐宣宗想让新科进士当驸马,进士猛磕头:我体弱年老,当不了驸马

中国有句老话,叫“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在封建社会,皇帝是天子,皇帝的女儿,那是金枝玉叶,谁要是娶回家,那立马就成了皇亲的女婿,不仅光耀门楣,一辈子都可以安享富贵。

不知道多少青年才俊都抢着求娶公主呢。

传统戏曲《铡美案》里,陈世美为了娶公主,不惜抛妻弃子,编造谎言。

明朝的时候,皇家给公主找夫婿,在全国进行选拔,多如牛毛的小伙子争先恐后地排队应选,有的不惜用重金行贿。

但在唐朝,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男人们很害怕娶公主,就算是自己被选中,也尽量拒绝,实在无法拒绝才勉为其难。公主们很难嫁出去。

唐宣宗想让新科进士当驸马,进士猛磕头:我体弱年老,当不了驸马

一、唐朝公主无人愿意娶

唐朝的时候,男人们害怕娶公主到了什么程度呢?

公元857年,唐宣宗有个女儿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他就吩咐宰相,在当年的新科进士中留意一番,挑选一个品貌出众的当驸马。

宰相刘瑑考察一番后,向皇帝推荐了新科进士王徽。

岂料,还没等册封驸马的旨意下来,王徽就哭着跑到刘瑑家里,扑通一声跪倒,嘭嘭嘭磕响头,一边哭一边哀求:“恳请相爷可怜可怜我,劝皇上不要选我当驸马。我王徽已经40多岁了,身子骨弱,常生病,实在是不适合当驸马呀!”

听说自己被选中了驸马就吓成这样,也着实是令人瞠目,不知皇帝知道后,会不会觉得尴尬呢。

其实唐宣宗的老爸唐宪宗,遇到过比这更尴尬的情况。

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次想为女儿择婿,就命所有的士族、士大夫、公卿大臣家的未婚小伙子们,进宫参加选拔。

结果到了选拔当天,一个小伙都没来,只收到了一堆病假条。

又不是疫病爆发的时节,公子们一起生病肯定是不可能的。显然,他们就是拿生病当借口,不想来罢了。

当然,也有被皇家选中,且无法拒绝的。

公元850年,宰相白敏中为万寿公主推荐了一个驸马,青年才子郑颢。唐宣宗很满意,就给两个年轻人赐婚了。

可郑颢对这婚事并不情愿,只不过是不敢推拒罢了。

此后,郑颢就深深地恨上了白敏中,每次和他照面,眼神都狠厉的像要杀人一般。

白敏中心里明镜儿似的,见了郑颢都发虚。

几年后,白敏中调任地方官,临走的时候,他惶惶地对唐宣宗说:“陛下,臣当年推荐郑颢当驸马,他就一直对我怀恨在心,现在臣要离开京城了,万一郑颢趁机在您面前诋毁中伤我,还请陛下明鉴!”

唐宣宗听了,连连叹气。

看看,娶了公主,竟然对媒人恨之入骨,可见唐朝的这些男人有多么不愿意娶公主。

唐宣宗想让新科进士当驸马,进士猛磕头:我体弱年老,当不了驸马

二、为什么唐朝男人不想娶公主

那么,为什么唐朝的男人不愿意娶公主呢?

可以归纳为5个原因。

1、唐朝公主普遍妇德差劲

唐朝的社会风气极度开放,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那就是,皇室公主们普遍妇德差劲。

不能说百分百,但起码大部分唐朝公主都是放荡风流的。

她们找情人,养男宠,即使结了婚,私生活照样丰富多彩,而驸马也只能任凭绿帽子越摞越高。

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嫁给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后,还公然和辩机和尚私通。

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玩得更过火。

她二婚嫁了懦弱的武攸暨,婚后明目张胆地找情人。

唐宣宗想让新科进士当驸马,进士猛磕头:我体弱年老,当不了驸马

据史料记载,光是有名有姓的情人,至少3个,惠苑和尚、崔湜、高戬,三人后来还全都沾了太平公主的光,加官进爵。

除此之外,太平公主还豢养了一批高大帅气的男宠。

还有一个初唐时期的公主,私生活更加辣眼睛。

李渊的女儿房陵公主,竟然和亲外甥杨豫之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驸马忍无可忍杀了杨豫之,随后她与驸马和离。

后来,房龄公主二婚,婚后照样不讲究,不断和年轻的男友们约会。不过第二任驸马为了保平安,不敢有半句怨言,只能当乌龟。

唐朝的公主,对于婚姻忠诚这方面的观念,是很淡薄的,情人和男宠对于她们来说,似乎是稀松平常的。

男人一旦当了驸马,要想不得罪公主,就只能任凭绿帽子戴上头。

不仅如此,公主们往往还玩双标,自己可以滥情,可以不忠于婚姻,但是驸马不可随意纳妾,驸马想纳妾,必须经过公主点头同意。

试想,这么糟心的婚姻生活,哪个男人愿意要?

唐宣宗想让新科进士当驸马,进士猛磕头:我体弱年老,当不了驸马

2、骄纵跋扈,家宅难安

唐朝的女性地位相对较高,唐朝皇室更是对公主们相当宝贝。

于是,公主们往往被惯得嚣张跋扈、任性妄为,非常难相处。

公主们这样的性格,结了婚,对驸马和公婆,自然是不会贤淑温柔的,就只有别人迁就容让她的份儿,断没有公主让步的份儿。

婚后,公主和驸马闹了矛盾,若是驸马敢有任何反驳的意思,那事情就闹大了。

历史上著名的“打金枝”事件,就是个典型例子。

唐朝大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升平公主。

郭子仪过生日,郭暧让公主也来行礼祝贺,升平公主很不满:“在家里,我是君,你们都是臣,哪有让我行礼的道理!”

郭暧争辩:“父亲过寿,连父皇都派了太子来贺寿呢,你作为儿媳妇,行个礼怎么了?”

夫妻俩互不相让,郭暧争不过公主,情急之下打了公主一巴掌。

娇生惯养的公主哪里受过这种委屈,立马收拾东西带着侍从,哭哭啼啼跑进宫里,向老爸告状去了。

唐宣宗想让新科进士当驸马,进士猛磕头:我体弱年老,当不了驸马

在当时来说,驸马家里遇到这种情况,那就危险了,皇帝爱女心切,随便给驸马家里降个什么罪,驸马一大家子就完蛋了。

不过,幸好唐代宗明大义,郭子仪也非常机智,两个当爹的都不护短,都争着承认自己孩子的错误,打金枝事件才算平息了。

3、驸马地位低

驸马虽然是皇帝的女婿,是公主的丈夫,但是站在权力地位的角度来说,驸马的地位还是低的。

驸马算是古代的上门女婿,封建社会的上门女婿,地位低不说,还会受到轻视。

唐朝的公主地位高,公主成婚后,皇帝会给公主设府,也就是公主府。公主府内,还有属官,有奴仆,除此之外,皇帝还会给公主赏赐田产、财物。

但是,这一切都只属于公主,而不是他们夫妻。

属官和奴仆只听命于公主,财物田产只由公主一人调配使用。

那驸马在这种以公主为主导的家庭里生活,自尊心得多受打击?

除此之外,男人一旦做了驸马,未来的事业基本就全完蛋了。

因为唐朝时未了防止外戚干政,通常都不会给驸马实权官职的,绝大部分的驸马,都只有一个“驸马督卫”的虚衔。

曾有唐史专家统计过,唐朝160多个驸马中,有过正式官职的只不过10人而已。

不管你多么有才华,多么有理想抱负,只要是当了皇家的女婿,人生使命就变成了和公主好好过日子,哄公主开心,想入朝堂势比登天。

所以,开头奇韵提到的那个新科进士王徽,当他得知自己被举荐做驸马时,才会如此崩溃。

一个有理想有才能的人,寒窗苦读十几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入仕为官、有一番作为。人家可算考取了功名,结果却要被迫做驸马,今后的事业就全没了,他怎能不崩溃呢?

做了驸马,无论是在府内还是在朝堂上,可以说都没有立足之地,一切都要仰仗自己的公主老婆,本质上就是公主的附庸。

这种生活是压抑的,是愁苦的,哪个公子想过这样的日子啊。

唐宣宗想让新科进士当驸马,进士猛磕头:我体弱年老,当不了驸马

4、“名门不纳李氏”的顽固观念

历朝历代,几乎都是视皇族为最尊贵、门第最高的家族,可唐朝偏不是这样。

在唐朝,山东的“崔、卢、李、郑、王”五大姓,被视为门第最高的家族。

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还有太原王氏。

注意,五大姓中的“李姓”,和李唐的“李”姓并不是一码事,李渊当年是下了大功夫,可劲儿在族谱上做文章,非说自己是陇西李氏的一支,实际上并不是。

这五个大家族,是因世代累积传承下来的家族文化传统、家法门风,和社会名望,而得来的最高门第的地位。

当时的名门望族认为,李渊家族具有鲜卑血统,出身于蛮夷之地,是不配和名门望族结亲的。

所以,开头奇韵讲的那个名门望族家的公子们,都以生病为借口,逃避驸马选拔,还有一层原因就是这个。

五大姓看不起皇族李氏到什么程度?唐朝存在了200多年,李唐皇族一直想和五大姓联姻,想把女儿嫁过去,愣是都没成功过。

到了唐朝末年唐文宗时期,皇帝再一次想“高攀”五大姓,又失败了,最后他好不容易把女儿嫁给了杜氏家族。杜氏是比五大姓地位略低的名门,无语的是,人家杜氏娶公主,还是勉强才答应的。

因为这样的文化氛围,李唐公主能嫁的人选就更有限了,名门望族的子弟压根看不上公主们。

那么皇帝择婿,就只好把选择范围放在那些普通些的官宦家的子弟,以及那些靠着军功或者裙带关系上位的新贵家族,还有个别没有靠山的新科进士之类。

郭子仪家的子弟,武则天娘家的侄子,杨贵妃娘家的子弟们,都是这样被选中做驸马的。

唐宣宗想让新科进士当驸马,进士猛磕头:我体弱年老,当不了驸马

5、公主易卷入政治斗争

除了以上四条,公主容易卷入政治,也是很多名门望族所忌惮的。

公主是皇家人,本来就容易和政治沾上边,再加上唐朝的公主们,很多还热衷于染指前朝政事,这就更加大了公主卷入政治斗争、宫廷阴谋的概率。

而一旦卷入其中,便是危机重重,搞不好,自己的命就没了,再倒霉点,全族受株连。

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就是因为自己的公主老婆卷入了谋反案,自己明明没有参与,最终也被牵连,丢了小命。

唐中宗李显的女儿,永泰公主,就因为和驸马私下里议论了祖母武则天的男宠,惹怒了武则天,夫妻俩全都丧命。

唐宣宗想让新科进士当驸马,进士猛磕头:我体弱年老,当不了驸马

三、结语

唐朝的驸马,很少有生活幸福的。

他们基本上,过的都是压抑、忧愁、屈辱的生活。

他们在家里不仅感受不到家庭温暖,夫妻和美,还要面对外界的嘲讽和白眼。

这种日子,哪个男人情愿过呢?

唐朝时民间有句传言,叫做:娶妇得公主,无事生官府。

可见在当时,娶公主做驸马,是一件多么令人避之不及的祸事。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