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努尔哈赤的不断崛起,明朝为何坐视不管?王振:全是我的功劳
作为十七世纪最大的历史事件之一的“后金崛起”,不仅埋葬了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明王朝,更是催生了清朝的诞生。
但是对于明朝来说,满族并不陌生,他们的前身就是由蒙古族统治的女真族。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曾多次北伐想要消灭那时的北元,收回汉唐时失去的故土,等到朱棣继位后,朱棣前后的五次北伐更是表明了他收复失地的决心。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还在世时,就曾率领大军征讨辽东地区,消灭北元的势力,在明军的攻打下,北元纳哈出部终于抵挡不住明朝的炮灰,归降于朱元璋。
自此之后,明军一路畅通无阻攻无不克,在朱元璋的率领下,明朝的军队百姓开始大批量的向北元所在地,也就是辽东进行移民,而且在打败当地的少数民族部落后,明朝顺利的接管了整个东北的统治,由此,女真族进入明朝的统治范围内。
但是那时的战争并不止女真族一族,另一边的蒙古人也在蠢蠢欲动,在清剿完女真族后的明朝,并没有对其赶尽杀绝,反而任其发展。
以至于在明朝与蒙古族苦战那几年,没有受到战火牵扯的女真族竟然开始发展,又重新恢复了“大金”的政权,并且在十七世纪时,已经发展完善的女真族联合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草原铁骑踏入中原,一举吞并明朝建立满清。
那么在万历早期时,面对女真族,面对努尔哈赤的不断崛起,明朝为什么坐视不管,为什么要放任自由?尚未完全成立清朝的后金,又是如何在明朝的层层监视下完成崛起?
前面提到,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重新统治辽东地区,为了恢复汉唐故土,在洪武二十八年与洪武三十一年两次时间内,朱元璋先后向辽东地区大批量移民。
与此同时,作为边境地区的辽东,朱元璋也曾派遣藩王镇守那一边,比如说镇守开元的韩王朱松,镇守广宁的辽王朱植,镇守沈阳的沈王朱模以及镇守大宁的宁王朱权等等,那时的明朝,可谓是将辽东方向及以上地区的战略主动权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
如果说后期上位的朱允炆,朱棣并没有实行削藩政策,而是一直让朱元璋的封藩延续下去,那么在边境数位藩王的努力下,除去保全明朝的领土外,说不定可以对外扩张势力消灭异族,彻底掌控东北。
不过可惜的是,朱元璋的去世也意味着明朝被封藩的藩王们失去了信任他们的皇帝,失去了兵权与权利的藩王又如何抵挡铁骑的进攻?
公元1399年,刚一上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进行削藩,彻底放弃朱元璋曾经的政策,虽然朱允炆在削到燕王朱棣时以失败告终,并且被赶下皇位,但是夺权后的朱棣深知藩王的危害,作为历史上第一位藩王上位的皇帝,朱棣自然也不可能让朱允炆的故事重新发生在自己身上。
于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名义上的第二位皇帝朱棣,在上位后也选择了和朱允炆一样的做法,自公元1403年开始,朱棣就开始以各种手段进行削藩,因为朱棣的政策推动,镇守在辽东地区的四位藩王被迫放弃了兵权,被朱棣委婉的迁回到内地。
不过在当时,朱棣的削藩政策弊端并没有明显的体现出来,在辽东地区的藩王回到内地后,守在边境的女真族并没有因为藩王不在,而得到喘息与发展的机会。尽管朱棣放弃了驻守边境的藩王,但是朱棣并不放弃对辽东的掌控,在朱棣的操控下,辽东地区的军事能力只会越发强大,并且没有藩王后,朱棣不断的派遣军队入驻东北地区,逐渐掌控了花松江、乌苏里等沿岸地区的据点,并且在控制的基础上,朱棣更是展开屯垦、建立卫所等一系列措施。
这样的发展一直到公元1409年才慢慢减弱下来,那时候的明朝在东北地区一共建立了130多个大小卫所。为了更好的管辖东北军事,明朝又在黑龙江下游的东岸设立都司,可见朱棣当时对东北统治的全面与统一。
而且,那时的女真族并没有发展起来,其中更是群龙无首,以至于在朱棣的操控下,女真族内部落林立,看似人数众多,实则内部战乱不断,十分不团结,加上那时的永乐盛世,面对明朝日渐强盛的国力,女真族提不起一丝反抗的念头。
但是一旦等到明朝国力开始衰落下来,那么一切都不一样了,朱棣在东北地区设立的都司尽管统治着女真族,但是都司的存在只是一个让朱棣便于管辖的地方机构,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支撑,都司可有可无。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伐回京途中驾崩,朱棣的陨落也代表着明朝对外扩张的势力的结束。而后,又在明宣宗、明仁宗的统治下,朱棣辛苦扩张的势力又逐渐缩小,建立在关外的防线也在急剧收缩。
看见明朝逐步衰弱的国力,曾经被明朝一度压制的女真族看见了希望。宣德九年,明宣宗朱瞻基下令撤回朱棣时期在东北设立的都司机构,彻底放弃了对女真族的军事掌控。
也正是这一举动,使得女真族与明朝的关系更为松懈,由曾经的隶属关系,变成了如今的朝贡关系。而且,就是这朝贡关系,也并非是女真族心甘情愿拿出自己的宝物或是特产进贡给明朝,而是他们拿着自己少量的东西去换取明朝巨额的赏赐。
关于赏赐的多少,曾经有一个相关的记录,那时的明朝国力尚未完全衰败下来,对待周边各国的出手更是大方阔绰,以至于在日本遭受到经济危机时,走投无路的日本在听闻明朝的赏赐后,就带着东西前来朝贡大明,结果明朝赏赐的财物竟然帮助日本度过了那次危机,可想而知明朝的赏赐如何。
等到宣德年间,明朝的国力依旧强盛无比,为了换取明朝的赏赐,女真族各部落依旧对明朝保持恭顺的态度,但是这样以利益换取利益,以利益维持利益的关系并不稳固,等到明朝衰败时,就是女真族彻底撕开伪装面子的时候。
正统十四年,听信王振等人谗言的朱祁镇面对女真族来犯跃跃欲试,毫无作战经验的他选择御驾亲征北方。
以至于在明英宗朱祁镇的率领下,大明军队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更是险些将“土木堡之变”演变成为“靖康之耻”。好在在于谦的带领下,明朝力挽狂澜,在后续的“北京保卫战”中更是击败了来势汹汹的瓦剌,可惜尽管如此,于谦也无法拯救明朝日渐下滑的国力。
因为此事的发生明朝元气大伤,连带着给各个小国和女真族的赏赐越来越少,无法满足女真族的胃口后,女真族三卫开始与明朝反目成仇,面对毫无兵权控制的辽东地区,女真族不断出兵来犯。
但是此时的明朝不仅要抵御瓦刺的入侵,而且那时的皇室内部也是出现了纷争,根本没有力气去应付边境来犯的女真族。
眼见明朝不管,女真族的气焰也越发嚣张起来,从最初的派兵骚扰,到现在的烧杀掠夺,以至于辽东地区一度不太平。
成化三年,此时的明朝皇帝朱见深对日渐强势嚣张的女真族选择出兵镇压,那一年,朱见深先后共派遣五万明军去围剿建州女真,同时,朱见深又命令朝鲜配合明军进行战斗。
终于在数月的战斗后,明军一共攻破女真族驻扎的寨营五百余座,斩首一千七百余人,而且在此期间中,努尔哈赤的五世祖也被明军俘虏处死,明朝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不过,受到明朝围剿后的女真族并没有偃旗息鼓,凭借草原铁骑的来去自如,依旧对明朝边境地区进行不断骚扰,挑衅明朝。
成化十五年,面对女真族的不断来犯,忍无可忍的朱见深再次派兵征讨建州女真,此战明军大获全胜,这一战基本铲除了女真族中较为有威望的首领,而后元气大伤的女真族再也无力与明朝开战,只能选择继续臣服于明朝。
但是,作为胜利方的朱见深居然和朱瞻基一样的做法,一个是撤回建立在东北的都司,一个是并不建立都司。
不过朱见深与朱瞻基不同,虽然朱见深不建立机构,但是朱见深选择在辽东地区修筑长城,彻底隔绝女真族的来犯。
由此可见,随着明朝国力的日渐衰落,自知已经无法回到朱元璋、朱棣时期的强势扩张,只能选择收缩领土抵御外敌。
等到嘉靖后期时,喜爱修仙沉迷美色的嘉靖帝面对异族的来犯也是毫不作为,以至于沉寂数百年的女真族重新看见希望,又开始活跃起来,此时的明朝不止要面对女真族,还要面对倭寇的骚扰,数面夹击下明朝已经开始力不足。
而且那时的女真族也出现了一个名叫王杲的有能之人,作为曾经臣服于明朝的建州卫指挥,王杲带领女真族与明朝进行过多次交易,更是明朝的重点扶持对象,但是王杲并不满足于此。
在一次交易中,王杲再也忍耐不住,他出兵洗劫了抚顺,并且击杀了当时的抚顺守将。
王杲的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大明,万历二年,受皇帝命令,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兵前去攻打王杲,强势的明军顺利攻入建州右卫,并且斩首千余人。
并不甘心的王杲只能暂且退下,等到次年时,王杲再次起兵来犯,而后又被明朝击败。之后,失败的王杲被哈达部落的首领王台俘虏,为了得到明朝支持的王台,又将王杲献给了明朝。
在王杲死后,王杲的两个外孙被明军俘虏后,又被李成梁看上,成为了李成梁的仆从。这两个人,其中一人就是后世耳熟能详的努尔哈赤,另外一人则是他的弟弟舒尔哈齐。
万历十年,妄想起兵谋反的建州右卫再次被李成梁攻破,同年,李成梁将建州右卫的治所古勒城交给努尔哈赤,并且不断扶持他让其帮忙攻打女真族。
但是李成梁也没有想到的是,他现在大力扶持的努尔哈赤会在将来成为明朝的敌人。受到李成梁扶持的努尔哈赤并没有和明朝进行正面冲突,他一边向明朝示好,一边不断打压女真族。
万历十七年,建州各部基本被努尔哈赤征服,累积攒下五千兵马的努尔哈赤并没有引起李成梁的担心,因为比起努尔哈赤来说,当时的辽东西部还面临着更大的威胁。
明朝的主要目光都放在了边境蠢蠢欲动的蒙古族察哈尔部上,根本无力去清剿女真族和防范崛起的努尔哈赤。
因此那时的明朝在东北地区,一直采用打一派与养一派的方式,以努尔哈赤牵制女真族,明朝则去全力应付蒙古族。
万历十九年,崛起的努尔哈赤开始对日渐衰落的哈达部落起兵,对于这一举动,李成梁并没有制止,因为作为曾经明朝部下的哈达部落已经衰落,而努尔哈赤无疑是新的代替品,那时的明朝迫切的需要一个新的人物来威慑女真族,所以努尔哈赤的扩张非但没有受到阻止,反而得到了明朝的大力支持。
不过尽管如此,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朝的打一派养一派政策并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努尔哈赤也大概率受到李成梁的牵制不会对明朝动手。
不过可惜的是,本来发展的好好的李成梁却因为张居正受到了弹劾,被罢免了辽东总兵的职位,在李成梁退位外,新上任的辽东总兵不仅对事务完全不熟,对女真族也无法起到统治作用。
自万历十九年开始之后的十年时间里,辽东总兵竟然先后换了八位,而且在李成梁离职一年后,丰臣秀吉率领日本大军入侵明朝,明朝不得不派出兵力前去抵御。
也正是这样,明朝驻守在东北地区的兵力迎来空前的衰落,抓住机会的努尔哈赤开始大肆扩张地盘,培养人马,一举成为女真族各部落的领头人。
那时的努尔哈赤深知自己的实力对比起明朝依旧微弱,因此,在取得胜利后的努尔哈赤面对明朝仍旧恭敬照常,甚至入京亲自朝见万历皇帝。
面对日渐强势的努尔哈赤,明朝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于是明朝开始拉拢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继续执行养一派打一派的计划,用新扶持的舒尔哈齐来牵制努尔哈赤。
但是问题出在了辽东总兵那边,摸不清状况的辽东总兵并不能有效的去对抗女真族,以至于辽东地区越发混乱不堪。
万历二十九年,眼见辽东就要沦陷,万历皇帝终于下旨,重新任命已经七十七岁的李成梁为辽东总兵,但是终究还是晚了一步,首先李成梁已经老了,不复当年意气风发,其次李成梁十年未接触过职位,他的上任就像前面那些看不清局势的新人一样,毫无作用。
万历三十四年,李成梁采取收缩态度,撤掉明朝长城以外的宽甸六堡,而这宽甸六堡是李成梁年轻时设立的,里面有十余万边民与马场,是辽东铁骑的主要支撑地。然而年迈的李成梁竟然轻易的放弃了这一块地方,并将万匹战马与数十万百姓尽数送给努尔哈赤。
好在李成梁及时认识到不对,开始大力扶持舒尔哈齐企图弥补过错,终于在明朝的栽培下,舒尔哈齐有了和努尔哈赤正面战斗的能力。
万历三十五年,就在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的拉锯战中,李成梁再次遭到弹劾下位,无人处理的辽东又陷入一片混乱,失去明朝扶持后的舒尔哈齐最终不敌努尔哈赤,战败于此。
此后,明朝的党派之争更加严重,甚至放弃了对辽东地区的管辖与掌控,趁此之际,努尔哈赤更加努力发展,征服女真族各部落,成为东北地区名副其实的皇帝。
万历四十四年,眼见时机已经成熟,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登基称汗,国号为大金,一个以女真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
两年后,努尔哈赤兵指大明,攻破辽东地区,重新拿下抚顺,次年,明朝发兵围剿,但在萨尔浒之战中败于大金,之后的多次战争,明朝鲜少有胜利。
纵观女真族的崛起,几乎就是明朝的荣辱兴衰。强大时的明朝多次北伐,不复盛世的明朝以朝贡牵制外族,等到国力衰败时,明朝只能以养外族攻击外族的政策来抵御入侵,而到明朝彻底衰落后,等待明朝的只有灭亡。
在阅读此文后,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