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山西悬空寺遇神秘人,给我宣讲儒释道三位一体的高论,颇有见地

要是说中国哪一座寺庙最为神奇奇绝,那就是山西的悬空寺了。这座寺庙是我去过的寺庙里,最让人震惊震撼的寺庙。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

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91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

山西悬空寺遇神秘人,给我宣讲儒释道三位一体的高论,颇有见地

北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仙逝前,给弟子们留下遗训:你们要想办法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

提出这个天才般的想法之后,寇天师羽化而去,之后天师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居然完成了师父的遗愿。悬空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建成。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在游览悬空寺后,忍不住激情,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

有一年,我去山西大同出差,到了山西大同,我啥事也不想做,就想去悬空寺看看,而且当时我还正好在修习佛法。更加对悬空寺十分向往。

我把工作暂时搁置,先叫了个出租车,直奔悬空寺,到了景区,买了门票,就沿着石阶走了上去,亲眼看到这悬挂在悬崖上的佛寺,我内心十分感叹古人的鬼斧神工。

悬空寺呈“一院两楼”般布局,总长约32米,楼阁殿宇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的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各个相连,高低错落。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几根大约碗口粗的木柱支撑,最高处距地面50来米。

山西悬空寺遇神秘人,给我宣讲儒释道三位一体的高论,颇有见地

我一个殿一个殿的游览参拜,一会儿道一会儿佛,一会儿儒,眼花缭乱。

我走到三教殿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五点了。我站在三教殿,发出一声感慨:这寺庙虽然好,可是儒释道混杂,一会儿佛家一会儿道家一会儿儒家,有点乱。

我说完,就听见旁边有人笑,我一看,是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打扫殿堂。这位工作人员五十岁左右,我看他正在干杂活,于是说:你笑什么?难道不是吗?

他说道:儒释道本来是一个,你看起来有那么多的分别,其实他们三个说的是同一件事。你觉得乱,那是你不懂看而已。

我一听,抬杠的劲头就来了,我说:啊,大哥你此言差也。

你看这悬空寺,如果只是一家寺庙,那不是挺好的,搞这么乱,人家都不知道要信谁了?

他说:中国老祖宗厉害啊,给你三个选择,你信谁都行,都不会错,比如你从大同出发去北京,可以坐火车,可以坐汽车,也可以坐飞机。你爱坐什么是你自己的意愿。儒释道就好像三种交通工具,都可以去同一个目的地。

山西悬空寺遇神秘人,给我宣讲儒释道三位一体的高论,颇有见地

我说你这个话我觉得不对,儒释道三家看起来都是不同的东西,比如儒家,讲的是在社会上怎么建功立业,怎么为人处事,怎么才能够做好一个人,而佛家讲的是出离世间,得到解脱了却生死,而道家讲的是长生不老,清静无为。你怎么能说这三样是一件事呢?

他说:你说的是对的,确实是这样,但是这些都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应用。是道在表面层次有不同种类的应用,

比如在天空,它是白云飘过,风吹过、闪电劈过、日月轮替,

在地上它有水在流,有山有湖有大海的磅礴,有树木的茂盛,有鸟兽鱼虫的热闹。

在人间他有车水马龙,有尔虞我诈,有男女情长,有名利恩仇等等等等,这些都不过是道的不同的展现,儒释道三者不过也是不同的展现而已,只不过是圣人以众生不同的因缘和特点来设教而已。

比如道家,你说他说的是长生不老,清静无为,这也没错,可是要想长生不老,清静无为,实际上就一定要守住那个清静心,正所谓老子讲守静笃致虚极。这个方法实际上和佛家的禅定是一件事。六祖云外离相内不乱为禅定,老子的守静笃致虚极也是一样的道理。

而儒家虽然表面上在说建功立业,为人处事。可是他背后提出君子的赤诚之心境界,其实也便是心明澄澈的中庸之道。

也就是说要想做到儒家最正宗的修行境界。也必须在心地上要做到纯净澄澈不偏不倚。这和道家佛家是一样的。如果你搞佛家执空,搞道家执清静,和儒家的执着君子品质高洁是一个毛病,最后办事不成无法灵活运用。这三家都是活泼泼很致用的学问。

山西悬空寺遇神秘人,给我宣讲儒释道三位一体的高论,颇有见地

这三家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论你要在哪一个方面有所成就,你首先要做个好人,起码与人为善。

心地不善,这走不下去。你看这悬空寺里面供奉的这些神佛菩萨。这几十个殿堂虽然辉煌,可是他靠的是下面这几条大柱子来支撑,这几条大柱子是什么呢?就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可是只是做善人依然还不够,远远的不够,你还要往上继续修。修到把行善去恶正念正行成为自己的习性,把不思善不思恶不被善恶捆绑也变成习性,也就是说你要改变自己原来的习性。

这个改习性,可以说是儒释道三家修行的必然阶段。

我们以为改习性是佛家独有的,其实不然,道家也要改习性。你看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了非常多的内容,都是针对改习性的,比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一套都是要人好好的从旧有的感官意识执着习性上下功夫。

比如佛家讲的戒律,也是针对习性来讲的。如果你习性改过来了,戒条也都不需要了。那儒家对于行为规范对于习性的修改就有更多更具体的指导了。哪怕是去到王阳明这样的心学上,他也总是强调要在事上去磨,磨什么呢,当然是磨习性,

用佛家的话讲就是对境心不乱,对境没有思惑了。修行首先是断见惑,然后断思惑,见惑本来就很难断,知见要搞清楚,要正确,要有正知见是很难的,

一个人一辈子有时候遇不上,遇到了也不相信,所以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你要有上士的这种根性,有这样的缘分,有这种信心和理解力,你才有机会断见惑。

因此儒家讲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很重要的就是那个解惑。孔子也说40而不惑,不惑是什么呢?就是首先你要断见惑,

你的知见道理要搞清楚,要搞明白,你首先要做个明白人,懂道理。道家讲行住坐卧都要在道上。都要契合大道,这也是说你的见解要正确。

因此古来高明的老师传道都是一步步要把你的见解搞准确。而不是首先给你传一些技术性的东西。你看孔子,一辈子在教学生的时候,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他都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他就是希望通过各各种不同具体的事例来教学生明理。

山西悬空寺遇神秘人,给我宣讲儒释道三位一体的高论,颇有见地

一个人明理,在任何事情上他都能明理。所以我们中国人说的好,说,人要讲道理。就是这样,你的理要在道上,古人说厚德载物,所以人明白了,见惑断的多,才有可能厚德载物,才有可能厚道,你的见惑要断掉,才能真正说是入了修行的门,否则基本上都是盲修瞎练。

见惑断掉就接着断思惑,断思惑就是要去磨习性种子。八识种子里面带的这些信息,他随时都在翻动,遇到缘他就现行。

哪怕你是明心见性,也免不了要去磨习性,六祖大师得道之后也跑到山里面,住在猎人队里面,搞了16年,就是来干这件事。二祖慧可晚年跑到烟花巷去,也是为了调心断思惑。

断思惑当然是非常难,因为对镜不起分别执着,这个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如果能够做到,便是范仲淹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也是儒家说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了。也就是道家庄子说的真人了。

范仲淹写文章说的是很容易,可是要做到嘛,确实是难,因此,儒家磨练人的方法更加厉害,在家国大事上去磨练,你在这些名利争斗当中,江山社稷当中,你死我活的身家性命当中去磨练你的心性,那当然你会比别人更加快速的进步更加深刻。

所以佛家也从来不是说要你躲到山里面去,他是你要到生活当中去把你的心性调好。故有句云: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

圣严法师曾经倡导人间佛教,就是这个意思,佛教是在人间的并不在山里面。

你看看这个悬空寺悬在空中,实际上他是很接地气的,悬空而不空,看似是空,实际要有山体来依靠,这是个空中的妙有啊。

(本文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