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河湖生态治理 亮出最美“岸线”

白鹭徘徊,鱼跃虾戏。近日,在诸城市高新片区西王门党建主题公园及芦河两岸的亲水湿地,时常看到一些观鸟赏鱼者的身影。清澈的河水、绿色的草地、摇曳的芦苇、跳动的鱼儿……伴随着活跃其间的鸟类,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的水岸美景画。

几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岸边杂乱,乱石堆积,水质也不能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从“脏乱差”到“网红打卡地”,这一切变化源于高新片区扎实开展河湖治理,实行严格的保护、管理、治理、改善、恢复、监管的工作思路,治理后的河湖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2022年12月,高新片区芦河段被评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高新片区芦河段、栗行河段、丁家潘旺水库被评为潍坊市“市级全域美丽幸福示范河湖镇”。

明晰制度构建三级监管网格体系

河湖治理,关键在于长效工作机制。高新片区成立了以片区党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为主任的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同时,邀请驻片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参与监督检查,建立并完善了河湖长制等议事协调机制,在社区及各村设立了环保网格员,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片区、社区、村三级环保监管网格体系。出台了《诸城市高新片区河湖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方案》《诸城市高新片区河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将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了全片区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流域监管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将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在全片区构建起了党政主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联动、企业治理、公众参与的多元共享共治格局。

河湖生态治理 亮出最美“岸线”

严格治理形成多元共享共治格局

高新片区是诸城市工业发展的主阵地,工业企业众多,城镇化进程较快,为从源头上解决水污染的问题,高新片区实施城镇污水提质增效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加强巡查检查,落实快速响应机制,充分运用河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安排、部署水污染防治相关工作,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水域岸线保护,健全联防联治机制,不断提升高新片区的水生态环境。2018年以来新(改)建雨污水管网40公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所有村庄均达到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标准。

如今,随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高新片区芦河、栗行河流域内的生活垃圾转运设施覆盖率已达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100%。通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和农业化学肥料治理,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

随着河湖长制的贯彻落实,各级河长主动巡河问河履职尽责,对于巡河发现的问题,立即交办,层层落实责任,督导限期整改。同时,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捕捞。整合水利、农业、交通、公安等执法力量,保持高压打击态势,查处非法网鱼、倾倒建渣等各类污染水环境违法行为。通过常态化巡河,大力整治芦河、栗行河两岸乱占、乱采、乱堆、乱建行为;严格执行涉河建设项目审查制度,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成效显著。

河湖生态治理 亮出最美“岸线”

改善提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河湖孕育着生机,河湖治理的成效还体现在改善群众生活等领域。高新片区加快流域河流整治,经过平整土地、河道清淤修复、修筑堤坝、边坡造型、种植植被、铺设路面等一系列工序,芦河两岸已成为高新片区生态湿地景观,形成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开放水岸生态空间,打造出了水岸辉映、景致优美的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满足片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观赏等需求。目前,芦河河段及芦河岸边的西王门党建主题公园,已成为居民游玩赏水的“网红打卡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鹏 通讯员 周德勇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