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富平之战,18万宋军精锐溃败,金人进占关中,张浚稳住川陕危局



江淮、荆襄两大战场陷入僵局,川陕地区战略地位凸显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发生后,宋高宗逃往江南,浙北一跃成为南宋政治中心,金兵长驱直入四处攻城掠地,各地宋军无不闻风而逃,一时间大有国家将亡的态势。

金人认为只要突破宋军江淮防线,则偏安东南的南宋政权将顷刻灭亡,南宋当局认识到江淮地区的战略地位,一针见血的指出江淮地区的战略地位,“淮甸者,国之唇;江南者,国之齿”,“国家所必争不可失之地”,屏障东南的江淮为金之必攻宋所必守,立时成为宋金军事冲突焦点。

富平之战,18万宋军精锐溃败,金人进占关中,张浚稳住川陕危局

水系发达河网密布的江淮地理限制了金骑兵优势,同时宋军在此集结重兵拱卫中央,金人一时竟无法突破,双方逐渐在此形成长期战略相持。

荆襄处长江中游为江南上游藩篱,在地理形势上“控引京洛,侧睨淮蔡;包括荆楚,襟带吴蜀”,虽不直接威胁临安安危,但若金军“由上流而下江,其事必成”,因而荆襄亦为保卫东南之重地。

“自古立国于东南,其攻守之势有三,曰淮甸,曰陇蜀,曰荆襄”,对于江南政权而言,川陕远离政治中心,但却为国家攻守冲要,与江淮、荆襄连为完整的防御体系,“吴为天下之首,蜀为天下之尾,而荆楚为天下之中,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富平之战,18万宋军精锐溃败,金人进占关中,张浚稳住川陕危局

在南宋防御部署全局中,按照三大战区相互配合防御策略,“若虏迫近江淮,陕蜀之兵当稍循金房而南,若窥全蜀,则江淮之兵当稍循荆襄而北,批亢捣虚,互为声援”,因此川陕得失关乎战区全局防御完整,川陕破则荆襄危,荆襄危东南亦不可保。

在江淮与荆襄战场陷入僵局后,川陕地区的战略地位立刻凸显出来。当时南宋重臣汪若海言:

“将图恢复,必在川、陕,川、陕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天下大计,斯可定矣。”

富平之战,18万宋军精锐溃败,金人进占关中,张浚稳住川陕危局

重臣张浚主政川陕,金人南侵打乱经略部署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宋高宗任用张浚为川陕京湖宣抚处置使,给予其“便宜黜陟”之权。南宋政府的此次人事选任可谓是苦心孤诣,“有才而无识者,不足以为蜀帅;有勇而无谋者,亦不足为蜀帅”,从用人上体现出对川陕地区的重视。

建炎初年宋军虽在对金人的军事战争中整体处于劣势,但川陕战场却尚存大量可战之兵;作为与西夏接壤边地,西北地区的宋军士卒常年戍边战力强悍,对西线金军存在局部优势,是南宋政府保卫川陕反攻中原所能依仗的中坚力量。张浚言道,“中兴当自关陕始,虑金人或先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川陕经略成败关乎宋室中兴与保全东南的战略。

富平之战,18万宋军精锐溃败,金人进占关中,张浚稳住川陕危局

就金人军事部署而言,此时江淮战场仍是其进攻重心。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二月金军南侵,南宋军队望风披靡,九月金军渡江,高宗先后南逃至越州、明州、定海、温州,漂泊海上长达四个月,东南形势岌岌可危。川陕形势也并不乐观,张浚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七月赴任宣抚处置使,整顿川陕成为第一要务。

浚既抵兴元,金人已取鄜、延。骁将娄宿孛堇引大兵渡渭攻永兴,诸将莫肯救援。浚至,即出行关陕,访问风俗,罢斥奸赃,以搜揽豪杰为先务,诸将惕息听命。

富平之战,18万宋军精锐溃败,金人进占关中,张浚稳住川陕危局

当时关陕人心浮动,诸路宋军群龙无首,不能统一调动,张浚到任后整治军务,安抚人心延揽人才,局势方定。以张浚规以五年后出师的构想来看,他对当时川陕形势有较为清晰的判断,但形势变化打乱了这一部署:

会谍报金人将攻东南,浚命诸将整军向敌。已而金人大攻江淮,浚即治军入卫,至房州,至金人北归,复还关陕犹在。时金帅兀术犹在淮西,浚惧其复扰东南,谋牵制之。遂决策治兵,合五路师,以复永兴。

为减轻东南战场压力,仓促决定向西线金人发起决战

张浚治兵的决策引起川陕文武官员反对,王彦进言:

“陕西兵将上下之情,皆未相通;若少不利,则五路俱失。不若且屯利、阆、兴、洋,以固根本,敌入境,则檄五路之兵来援,万一不捷,未失大也。”

宋军名将吴玠也提出极具战略眼光的进言,他认为当前形势宜依托嵯峨之险,扼守关辅之地,但均未能说服张浚改变战略。

富平之战,18万宋军精锐溃败,金人进占关中,张浚稳住川陕危局

就客观形势而言,张浚的到来虽然使川陕战场抗金局势走上了正轨改变了各路宋军的敌视对立,但川陕宣抚处置使司深层的内部矛盾并未化解,如曲端、吴玠等高级将领之间并不和睦;且宋军整体战备上尚不充足,此时确实不宜在川陕战场发起决战。

但张浚“顾今东南之事方急,不得不为是而”。站在宋金战争的全局而言,江淮安危关乎南宋存亡,为减轻江淮战区压力,张浚决定在时机未成熟时发动富平之战,从这一层面上看川陕文武官员仅是站在川陕地区局势去考量此次战役的,缺乏全局眼光。

宋军战术部署失误,全线溃败

公元1130年八月,张浚发布檄文,随即向西线金军发起进攻。宋军凭借绝对优势收复了长安、麟州、延州等大量失地,张浚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认为金人不过如此。

金人见宋军来势汹汹,急忙命令名将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骑兵2万、完颜娄室率军数万集结陕西遏制宋军攻势。

富平之战,18万宋军精锐溃败,金人进占关中,张浚稳住川陕危局

张浚见金军主力西进,立刻筹备与金人决战,他调动熙河经略刘锡、泾原经略刘錡、秦凤经略孙渥、环庆经略赵哲等五路兵十八万、马十一万,号称大军四十万,集结于富平一带。为保障大军后勤,又自献黄金万两,借贷关陕民赋五年,将川陕地区战略资源调动殆尽。

9月宋金双方在富平拉开阵势,宋军以沼泽作为屏障与金军先头部队对峙,宋军将领向张浚进言趁金人立足未稳先发制人,但张浚此时轻视金军一心等金人聚集完毕进行会战,因而未予采纳谏言。

富平之战,18万宋军精锐溃败,金人进占关中,张浚稳住川陕危局

金人调动完毕后玩起心理战,故意示弱,宋军更加骄狂。9月24日,宋军熙河经略刘锡派遣千余兵力向金军发起试探性进攻,被金军全歼。金人趁势向宋军发起进攻,宋军外围的辎重兵阵脚大乱,裹挟大批散兵游勇冲击主阵。

宋军没想到金人会在此时发起总攻,仓促迎战,五路大军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其中泾原路兵马在与完颜宗弼的战斗中占据优势,金人损失惨重被迫撤退。但宋军环庆路官兵却在金人猛攻下一败涂地,主将赵哲临战脱逃导致部下一哄而散。战场局势瞬间发生变化,本来占据绝对优势的宋军兵败如山倒,五路大军系数溃散。

富平之战,18万宋军精锐溃败,金人进占关中,张浚稳住川陕危局

金人占据关中,张浚调整部署稳定川陕危局

此战宋军有生力量虽未被全歼,战略资源却损失颇重;加之张浚未曾料败面对残局举止无措,贸然解散五路败兵各归本路,放弃北山山系天然屏障。

刘子羽、孙恂处置将领不当引发泾原兵变,曲端被贬、心腹张中彦等陆续叛变投降,陕西局势岌岌可危。

金军掌握川陕战场主动权后巩固了对关中地区的占领,同时顺势占据陕西五路;基于东线战场军事灭宋战略难以实现,金人转而将战略重心西移,企图由陕入川而后顺江而下。

富平之战,18万宋军精锐溃败,金人进占关中,张浚稳住川陕危局

此时南宋军在蜀口外围仅有关外五州(阶、成、凤、岷、天水)及和尚原、皂角堡等据点可为屏障,川陕战场压力陡增,军心不稳,甚至产生宣抚司移驻夔州的考量,但被刘子羽阻止:

官属有建策徙治夔州者,子羽叱之曰:&34;浚然子羽言,而诸参佐无敢行者。

富平之战,18万宋军精锐溃败,金人进占关中,张浚稳住川陕危局

在刘子羽建言下张浚惊魂稍安,同时派刘子羽赴秦州聚集诸将、收拢溃兵;经历整顿残兵稍集,张浚见局面尚有可为即着手安定人心稳定局面,宋军军势复振。为应对即将到来的金军进攻,张浚调整军事部署:

“命吴玠聚兵扼险于凤翔之和尚原、大散关,以断来敌之路;关师古等聚熙河兵于岷、巩,孙渥等聚泾原、凤翔兵于阶、成、凤三州,以固蜀口。”

川陕局势暂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