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在觥筹交错中闪闪发光”,漫谈唐朝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发展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灿若星河的历史长河中,酒作为一种客观物质,它是让人痴迷的饮品,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书写了无数精彩篇章,为中国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都知道唐朝是一个繁盛的朝代,不仅经济文化繁荣、商业发达,而且艺术文化也同样达到了一个顶峰,作为中国古代王朝时期最辉煌璀璨的朝代之一,酒文化在唐朝也是最为兴盛的时期。

“在觥筹交错中闪闪发光”,漫谈唐朝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发展

唐朝的疆域领土面积广大,且民族风俗开放包容,正是因为这样才让各国各民族的交流变得频繁,不同文化得以融合,这也使得与盛唐匹配的酒文化也开始变得繁荣多样。

唐朝的酒品种、酒文化十分发达,多为谷物酒,果酒相对比较稀少,但又十分地值得一提,而今天将要重点探讨的便是葡萄酒,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慢慢分说。

一、葡萄酒在唐朝迅速发展的原因

唐朝作为历史上国力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其实力的强大自然不必过多言说,随着唐朝社会全方位强盛,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于是不同于传统谷酒和口感新奇的葡萄酒便自然而然地赢得了唐朝人的喜爱。

“在觥筹交错中闪闪发光”,漫谈唐朝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发展

葡萄酒至今已经在中国扎根生长了两千多年,它从汉魏传入,在盛唐勃发,于元朝鼎盛,至清末衰弱,从只供应王室品鉴到普罗大众人人可饮,这个过程无疑是曲折的。

为了满足唐朝统治者的威严和野心,西域自然就不可避免地被纳入了版图扩张的必占之地,故而葡萄便自然而然地传入了中原。

西域因其特殊的自然气候,满足了葡萄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成为了种植葡萄的风水宝地,葡萄酒也成为了西域的一大特色。

唐朝纳入周边地区后,与其临近地区的文化习俗也渐渐受到了影响,各种外来文化开始朝本土涌来,葡萄酒就是其中之一,它自传入以来就迅速站稳了脚跟,席卷中原。

“在觥筹交错中闪闪发光”,漫谈唐朝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发展

当然,葡萄酒得以在唐朝大肆发展,背后少不了禁酒政策的推行。

酒作为人们平常陶冶情操的消费品,为唐朝政府提供了一笔庞大的收入,再加上酒政策的助力,新颖的葡萄酒便迅速在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

我们从唐诗《过酒家》中的诗句里可以看出,唐朝葡萄酒业在社会中的普及范围之广,群众对其的包容性和依赖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葡萄酒行业对唐朝内部商业环境造成的影响。

当追求葡萄酒成为唐朝社会的潮流后,“酒文化”也相应出现,这种“酒文化”多体现在文人雅士的身上,唐朝的杯盏之中,藏着的是生活。

因此可以说,没有葡萄酒的“唐朝文化”是不完整的,饮酒既是柴米油盐的生活,也是风流雅兴。

“在觥筹交错中闪闪发光”,漫谈唐朝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发展

二、唐代的葡萄酿酒术

作为一种象征高尚的饮品,在现代生活中,葡萄酒它代表着一种身份,一种追求,象征着高雅,它始终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追溯过往历史典籍,葡萄原产于大宛,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原地区,而葡萄酒,也同样是在汉代引进。

葡萄酒本质上是以一种整粒压碎的新鲜葡萄汁为原料,经酒精发酵产生的一种发酵类饮料(酒饮)。葡萄和葡萄酒自西域传入内地后,葡萄酒酿造技术也一并传了过来,为中原提供了更多的酿造技术和思路。

可同样是饮品,酒的受欢迎程度为何会远超过茶呢?这与酒的酿造技术离不开关系。

“在觥筹交错中闪闪发光”,漫谈唐朝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发展

唐朝的酒多是酿造酒,虽然酿酒水平差异大,但低端的酒也有不少,价格便宜亲民,受众范围广,且酿造酒没有蒸馏,度数较低。

至于茶,在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的炒制绿茶,都是煮茶,费时费力不说,喝的时候还得分场合,亲民度不高。

所以仅就两者的制作工序来说,酒成了人们心中最好的选择。

在唐朝,葡萄酒的酿造技术比同时期的任何国家都要先进,无论是质量还是品质都有十分大的突破,影响深远。

刚开始中原内地使用的酿造方式,是我国传统的加曲蘖酿制,而西域的葡萄酒则是直接用自然发酵法酿造,具体过程可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查证。这种自然的酿造方法,因不添加任何曲蘖,故而简便易行,最早传入内地。

“在觥筹交错中闪闪发光”,漫谈唐朝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发展

其实中国人很早便发现了葡萄,我国最早有关葡萄的记载详情见于《诗经》,我们从《诗经》的描述中便可以了解到,早在殷商时期便有了采集和食用野生葡萄的记录,甚至可能存在着将葡萄酿造成酒的情况。

而现在的葡萄则多为西域传入的品种,刚开始中原葡萄产量并不高,多依靠西域商人朝贡,所以新鲜葡萄和葡萄酒便显得十分珍贵。

正常只会供给皇宫食用,普通的平民百姓根本享受不到,甚至有的时候连达官显贵都难以弄到。

直到唐贞观13年(公元 640 年),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附近)被唐太宗所派的名将侯君率兵平定。

唐太宗爱喝酒,而且他本人就是个葡萄酒爱好者,不仅把马乳葡萄,种进了唐宫禁苑,还在皇宫中尝试酿制葡萄酒,设宫宴邀请一堆人来品酒。结果出人意料地好,酿成的葡萄酒不光色泽很好,味道也很好。

从这以后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才得以在京城的权贵之间相互流传,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传至民间。

“在觥筹交错中闪闪发光”,漫谈唐朝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发展

原来唐朝是每一个爱酒之人心驰神往的朝代,唐朝饮酒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流行的风气,除文人雅士,王公贵族爱喝外,底层的市井之家在平常也同样喜爱这诱人的杯中之物。

故而可以说,葡萄美酒只有遇到了盛世唐朝,才得以焕发出其独具特色的魅力。

葡萄酒与唐朝本土的粮食酒(谷物酒)不同,与常见的果酒也不同,它有着令人陶醉的香气,让人赏心悦目的颜色以及独特的口感。

它的特殊让每一个品尝过它的人都难以忘怀,也让每一个爱它的人沉迷陶醉。

“在觥筹交错中闪闪发光”,漫谈唐朝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发展

三、由葡萄酒演变而来的“文化艺术”

作为一种饮品,葡萄酒在中国有着相当久远的发展历程,它随着年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再加上唐朝的强盛国力和其开放的思想政策,都为葡萄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最佳条件,创造了丰富灿烂的葡萄酒文化。

“在觥筹交错中闪闪发光”,漫谈唐朝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发展

(一)由酒文化延伸的工艺进步

葡萄酒得到了整个唐朝从上至下的一致欢迎,最终成为了唐朝葡萄酒文化繁荣的一个历史见证,甚至还推动了葡萄酒酒具的改进。

比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中提到的“夜光杯”就是其中一种经玉石雕琢而成的饮具。

骆宾王曾在《荡子从军赋》中写道“凤凰楼上罢吹箫,鹦鹉杯中休劝酒。”我们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唐朝人对鹦鹉杯的喜爱。当然除了鹦鹉杯,还有很多可以随身携带的酒壶和酒盏等。

除了杯具外,唐朝还有一系列因葡萄衍生出的工艺品,比如说印有葡萄纹的锦缎(唐朝的葡萄纹图案非常丰富),刻有葡萄的铜镜等。

“在觥筹交错中闪闪发光”,漫谈唐朝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发展

(二)藏在唐诗里的葡萄酒

唐朝开放雍容的文化能容下一壶好酒,也能容下每一位醉酒癫狂的文人,他们用浪漫自由的文字,抒写着对于葡萄酒的重视和喜爱。

就像著名的“酒八仙”中既有皇亲国戚、达官显贵、艺术名家,也有草根出身的平民百姓。古人好酒会诗者不在少数,饮酒作诗更是盛唐时期的人休闲娱乐的常见方式。

在盛唐时期,文人学士相聚在一起,一边畅饮葡萄美酒,一边创写诗作文、讨论社会政治,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我们都知道,李白以“斗酒诗百篇”而被誉为“诗仙”。

“在觥筹交错中闪闪发光”,漫谈唐朝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发展

那给李白斗诗的酒到底是什么酒,虽很难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李白一定对葡萄酒有着很深的印象,因为他曾多次在诗作中提及。

葡萄酒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逐渐被人们寄予了各种寓意,可以是军旅的豪迈,也可以是雍容的富贵。

但不过无论葡萄酒象征了些什么,它都成为了唐朝文人心中的独一无二,给诗人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灵感,丰富了唐诗的数量,给唐朝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其顺利地成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觥筹交错中闪闪发光”,漫谈唐朝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发展

结语:

葡萄美酒满足了后世之人对于一千多年前那个盛世唐朝的好奇与幻想,从西域而来的葡萄美酒得到了皇宫贵族、边塞将士、市井百姓的共同喜爱,在全国各地不同人群的手中绽放出不同的光芒。

而那些流传下来的酿酒文化,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会被人们所承袭,在新时代中迸发出崭新的活力。

人们通过饮酒,追求自由、创造艺术,在饮酒的过程中养性怡情、获得享受,增进交流,葡萄酒也在一次次地觥筹交错中创新,一次次地推杯换盏中发展,时代更迭中迸发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葡萄酒赋并序》

《新唐书》

《旧唐书》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