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还在担心找不到对象吗?专家们也是拼了!提出了终极方案!

​​​​

还在担心找不到对象吗?专家们也是拼了!提出了终极方案!

有这么一个教授,为了国人的生育率,殚精竭虑,终于提出了一个母系社会的新方案,那就是一妻多夫制!彻底解决中国的光棍问题!

还在担心找不到对象吗?专家们也是拼了!提出了终极方案!

近日还有一位专家也提出新思路。那就是把生孩子当做一个商品交易。在本届消博会一场线下活动中,她称:子女也是消费品,是长周期的消费品,是可以给你带来长久回报的耐用消费品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你没有长周期的耐用消费品。他的价值是超过你购买其他消费品的价值。

不管是不是媒体断章取义,但是生硬套用西方的理论观点将孩子当做商品,在中国这个讲究家文化的社会公开宣讲,这个得找个什么词形容呢?网友多留言指点下。

不过按照专家的逻辑,我的思路一下就通了。商品是需要才买,够用就好,那要二胎三胎做啥。一直以为孩子是爱,是责任。没想到是商品,突然就顿悟了。原来结婚证就是公司营业执照,生育登记就是生产许可证,出生证就是出厂证明。那你也没给个产品说明书呀!这个商品属于长周期耐用品,那后期维修升级售后这些服务和费用怎么办呀。

不用担心,专家都帮你想好方案

你说:产假短。

专家:我延长。

你说:没钱养。

专家:我补贴。

你说:没空接娃。

专家:我让他们课后服务。

你问:怎样用电动车送2个小孩去上学而不被警察叔叔罚款扣车?

专家:违法要受罚。还要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你问:没工作怎么办?

专家: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子。

你问:只想躺平怎么办?

专家:征收失业税,没工作要交钱!

你问:收入低怎么办?

专家:低收入群体可以出租闲置房或者用私家车拉活来增加收入!

现在经济不景气,各有关部门也上头了。经济大盘不容有失!很无奈,因为这是真的,专家们正忙着给各部门支招。

给财政部支招:快消费!

给住建部支招:快买房!

给民政部支招: 快结婚!

给卫健委支招: 快生娃!

感觉这群专家真的是不懂年轻人的世界。不过也不能全怪专家们。想想,专家很多都是6070后。那时读书,小学自己去上学,父母不操心,老师布置作业,老师批改,家长不管;初中8元学费,中午带米蒸饭,2分钱还是3分钱,自己带咸菜吃,家长不接送。那时感冒生病,去医院几角到一元钱,父母子女都有幸福感。后来工作了,可能久居庙堂,信息调查不是听汇报就是网络搜索,长期脱离群众形成信息茧房

有网友说,专家已自成圈子,可能是不愿动自己利益群体的蛋糕。这个不好肯定,但是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一是理论不合国情,照搬西方模式。学习西方经济模式,重利不重家,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生育问题注定难解。看看日本韩国新加坡,再对比儒家传统兴盛时就会发现穷并不是生育率下降的根本理由。

二是出发点不对,用生孩子带动消费。看看网友怎么说。善良的:我让他过得开心一点,因为我让他来这个世界的,我要为他负责。愤恨的:孩子不是商品。浓浓的爱,浓浓的责任感。生孩子可不是为了拉动经济消费。

三是目的不纯,尽管智商在线。你以为专家的奇葩言论是因为智商不够吗?只能倡议:专家不能只看金主,不能只顾自己,不管真理不真理,有钱就是有理,强权即真理。否则就不能怪网友调侃:建议专家别再建议了。可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专家太少了!

还在担心找不到对象吗?专家们也是拼了!提出了终极方案!

发现没,不是我们需要专家,而是专家需要我们!不生的道理很浅显不是吗?

从经济理论看,生个孩子他还得赔钱他干啥要生。谁会为了领补贴而生孩子?不会为占小便宜吃大亏的。补贴产假都是表面问题。现实还有很多你想不到的花费呀。

从生命体验看,资本让百姓没有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有网友直言:前二十年努力读书耗尽家财,中三十年努力工作还完贷款,后二十年努力给医院做贡献,最后十年努力准备一个盒子。活生生的制度消费品。张爱玲曾经说过 :“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你的劳碌,恐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人间太苦了,下辈子不来了,那么自己都不愿意的地方,为何还要将一个生命带来这喧嚣浮躁不安的尘世。”朋友们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支持谢谢!

素材来源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