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西印度公司与新尼德兰殖民地(1609-1664)
摆脱了西班牙帝国的统治后,独立后的尼德兰摇身一变成为了荷兰,这个此前重要的财政来源地,开始独立于哈布斯堡王朝之外。
荷兰在独立后不久,依靠手上已经开拓的对东方的贸易,开始了深挖,希望将其做大做强。
通过对东方贸易积累下来的原始资本,荷兰以国家信用为抵押,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吸引了大量民众参股,这让东印度公司在17世纪初一度辉煌无比,加上东方都是当时欧洲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于是探索东方成为了荷兰殖民的主基调。
对于北美殖民地的开拓,荷兰最初并不感兴趣,相反为了探索对东方更近的航路,才来到了北美,这让新尼德兰孕育而生,同时也诞生了西印度公司,主要负责对新尼德兰殖民地的经营。
可是这片殖民地在不久之后,便被荷兰转让了出去,那么新尼德兰和西印度公司为什么没有创造如东印度公司般的辉煌呢?
一、探索对东方新航路的成果
当东印度公司挂牌成立的时候,对东方的航路还是以往的老航路,在好望角绕到印度洋才能够抵达东方,一路十分艰险,于是东印度公司希望能够探索新航路。
在17世纪初,直走大西洋,穿越到东方的地理学说还十分盛行,这让荷兰诸多航海家不惜为此进行尝试,结果误打误撞地抵达了北美。
通过1609年开始起的航母探索,到1614年便已经小有成就了,荷兰在北美开拓了一片殖民地。
起初这片殖民地还被认为能够抵达东方,可是后续才进一步证明这是一片新大陆,根本不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所期盼的通往东方的捷径,于是对这片殖民地并不是特别在意,命名新尼德兰,也仅仅只是希望将它打造为荷兰的另一片国土罢了。
不过对于经济利益向来敏感的荷兰,实际上对土地资源并不是特别看重,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新尼德兰的开局实际上并不受重视。
建立新尼德兰这片殖民地后,能够吸引到的移民是寥寥无几,毕竟东印度公司已经开辟了抵达东方的航路,能够去梦寐以求的东方,何必要去一片陌生的土地,加上根据探索新尼德兰返回的船员的日记,最初的新尼德兰可谓是荒地无数,这无疑是加重了荷兰国内民众对新尼德兰的排斥之心。
国内没有人愿意移民,荷兰也只能将流放罪犯流放到了新尼德兰,这对于建立殖民地的要求来说,还是相差甚远,于是对新尼德兰的经营问题就成了一个棘手的事,这让西印度公司在这一背景下孕育而生。
1621年,由多方募资成立的西印度公司,主要目的还是开发新尼德兰,将新尼德兰打造为一个能为荷兰提供财政来源地地方。这让新尼德兰最初的经济模式,便以原材料的生产为主,同时为荷兰本土提供大量的农产品,以换取实际经济利益。
二、殖民地经营效率低下
西印度公司在经营新尼德兰时,选择以农业为主导,逼迫大量的本国流放罪犯或者战俘从事农业劳动,这让大量的农产品从新尼德兰被运往欧洲。
尽管一般的农产品不如甘蔗以及蚕丝等高贵的附加品利润高,可西印度公司经营下的新尼德兰总算是实现了盈利。
能够盈利,对于荷兰来说无疑是一件喜出望外的事,毕竟留着大片的荒地,又没有国家愿意从荷兰手里购买这片土地,荷兰就等于每年都要为此付出财政亏损。
实现了盈利,西印度公司开始渐渐在荷兰国内打下了一定知名度,也吸引了不少投资人,可与东印度公司相比,那还是大巫见小巫了,于是西印度公司为了逆转盈利不足的局面,开始尝试在新尼德兰进行种植业转型。
因为新尼德兰纬度相对较高,种植甘蔗等经济作物的可能性不大,加上当时农业技术有限,这导致西印度公司在新尼德兰尝试的数次种植业转型都以失败告终。
以今天纽约州和新泽西州为主体的新尼德兰尽管经历了从1614年起的扩张,不过直到1621年西印度公司正式接手经营时,也没能够找到适合种植香料和甘蔗的地区,这对于西印度公司的总负责人-彼得 米纽伊特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最初以60荷兰盾从本土印第安部落手中购买下的庞大领土,被认为是荷兰国内视为是一个空前获利的交易。
可到了17世纪中叶时,彼得 米纽伊特认为这不过是在一定获利的情况下的合理交易。毕竟这片土地没有达到荷兰当局预期的效果,能够产出的也只有基本的农产品,做不到产出香料和糖,这让它的价值也大打折扣,最终也难以摆脱被抛弃的命运。
三、英荷战争促使荷兰交换殖民地
曾经扶持荷兰独立的英格兰王国,看到荷兰在17世纪如日中天后,深感压力,无论是出于国家的各个方面,还是今后在欧洲的地位,都不能够让荷兰太过强大,于是英荷战争的爆发,让荷兰反倒找到了一个机会,与英格兰王国交换殖民地。
当时英格兰王国在南美开辟了一片殖民地,当地种植的甘蔗为英格兰每年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来源。
通过贸易市场中看到英格兰王国出口的白糖,荷兰当局坚信了这一点,加上西印度公司也有意要放弃新尼德兰这片传统农业经营的地区,于是在英荷战争进入到胶灼阶段时,两国都在利益中开始了自己的博弈。
当然交换殖民地的导火索,还是英格兰王国首先派出军队侵占了新尼德兰,这给了荷兰入侵英格兰王国南美殖民地的借口。
当两国各自占领了他国殖民地后,事实上利益已经完成了互换,对于当时的荷兰来说,尽管殖民地的面积减少了很多,可是能够拿到一片种植甘蔗的殖民地,已经是喜出望外了,于是这便被荷兰描绘为了成功的转折点。
占领新尼德兰后的英格兰,则陷入了一片迷茫之中,毕竟新尼德兰面积很大,可产出的实际原材料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却远不到英格兰原有殖民地的规模,这让英格兰王国为此是付出了沉重代价来经营刚得来的新尼德兰,最终让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一座又一座的种植园,用于种植大量的棉花。
这才让它在经济利益上,追赶上了过去英格兰在南美殖民地的经济水平,同时也是英格兰的苦心经营,为这片土地的独立打下了基础。
毕竟没有经济基础,北美殖民地也不会擅自选择进行一场独立战争,通过这一点也能看到荷兰在经营新尼德兰这片殖民地中的短视和在乎短期经济利益中所造成的损失之沉重。
从探索进入东方的新航路,到开辟新尼德兰这片殖民地,最终将其转让,荷兰仅仅用了不足半个世纪的时间。
在半个世纪的时间中,无论是拿到新尼德兰,还是经营殖民地中的所获经济利益,荷兰建立的西印度公司都堪称是成功的。
身为一家企业,西印度公司不仅为荷兰创造了丰厚的财政收入,也满足了投资人的期待,不过这让它只能在短期利益中正挣扎,错估了新尼德兰这片殖民地日后的发展潜力,以至于舍近求远。
来到南美,去索要一片能够种植甘蔗的殖民地,这让西印度公司在陷入短期发展收益陷阱后,便开始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只能成为历史中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