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辈子跟蓝天打交道,研究出的雷达,一连击落美军5架侦察机
“自1949年以来,我见证了祖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我自己的工作也由研制转向咨询论证,始终不变的是为祖国富强贡献绵薄之力的志愿。”——张履谦
总是走在武器装备研发前端的美国,从二战期间不断推出多款先进武器装备开始,至今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也正是因为自身实力的强大,让美国总是在国际上以自视甚高的态度行事。
不仅在海洋上大搞“自由航行”,还在领空中仗着在军用飞机领域的成就,命飞行员在不请自来的情况下出现在他国领空打探情报。而在美国不讲理的这方面,中国可谓非常具有发言权。
1955年8月,美军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瞒过了实现了一款新型侦察机的首飞,并于次年开始装备列装于美空军部队。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当时美空军一款,为中情局侦察战略情报的侦察机,竟然秘密进行了4年时间的战略情报侦察,直到1960年,苏联首次将其击落,才使得这款U-2侦察机公布于世。到此,中苏才意识到此前多次出现在领空,却多次躲过雷达的飞机,就是这款侦察机。
之后,U-2便开始“征战全球”,曾飞往过苏联、中国、古巴等多个国家领空侦察情报。不过也因为属于不请自来,所以也曾相继在他国领空被击落了15架。值得一提的 是,这其中中国占了三分之一,也就是毁掉了5架之多。而整个过程中,一名叫张履谦的功臣可谓是功不可没。
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进入关键期时期,可美军的U-2却时不时不请自来,飞临相关研制基地上空打探情报。早些时候,我国击落飞机基本都依靠的是高射炮,可由于U-2侦察机飞行高度超出了普通高射炮的有效射程,便只能通过雷达去实现。然而这对当时的中国而言依旧是难题,因为技术不够成熟,一开机就会被U-2侦察机发现,然后立马逃之夭夭。
怎么办?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刚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专业毕业,就利用“罐头加麻绳”充当跳频装置,成功让我方雷达躲过了敌军干扰机的张履谦挑起了重任。在那个时候张履谦就意识到,雷达拥有干扰功能的重要性,于是他率领团队从研发雷达干扰系统出发,与导弹营提高标图与导弹发射速度结合,经过多次尝试与改良制定了“近打快打”的策略。
第一次击落U-2是相对容易的,因为当时美军完全想过中国敢对U-2动手,于是通过标图员吴洪浦的快速标图,和萨姆导弹的顺利升空,创下了史上第一架用导弹击落U-2的记录。
美军自然也懂吃一堑长一智,经过改良之后就难了。不过这种艰难处境并未维持多久,在张履谦成功研制出具有抗干扰性的制导雷达后,相继又有4架U-2被击落。这令美军惊讶不已,也正是因此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基地上空再也没有出现过美军侦察机。
如今我国的北斗系统越发完善,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先进导航系统。而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正是因为张履谦迎难而上,在西方国家都无法做到用“两颗卫星实现定位”的情况下,通过十余年的研究在80年代搞出了“双星定位系统”。至此,为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打下了基础,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开头。
除开雷达系统、定位系统等方面的成就,张履谦也还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他在国际专家都不认可中方给出的“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方案时,率领团队经过一次又一次尝试完成了论证工作,还提供了防风险建议方案,推动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发展至今,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对接,依旧使用的是张履谦提供的方案。
所谓岁月催人老,生于1926年的张履谦见证了新中国的一步步成长,自己也渐渐无法继续奋斗在一线。于是他开始转入幕后搞咨询论证,同时还非常关注我国科研人才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去传播科学的魅力。为了更好地传达科研精神,已经90多岁高龄的张老还专门学习了如何使用社交软件,然后去转载一些关于科研的新闻。
从大学毕业时的风华正茂,到如今已经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张履谦一辈子都在和蓝天打交道,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而奋斗。所以,谨以此文向其致以最高的敬意,也愿时光善待张院士,愿其身体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