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一男子到大使馆办签证:我是刘少奇孙子,要回国探亲
“祖国和人民等待着你的归来。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能无条件地牺牲个人的利益而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
这是1955年,刘少奇写给其长子刘允斌的一封信。内容言简意赅,就是想让他从苏联起身回国,用自己在苏联学习到的知识报效祖国。中国人素来讲究落叶归根,对于回国刘允斌没什么意见,可是他的妻儿要怎么办?
刘允斌生于1924年,1939年15岁时就去到了苏联学习,与之同行的还有自己的妹妹刘爱琴。妹妹在1950年时就完全回到了祖国,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计划系学习。而刘允斌也就是在这一年与一个叫玛拉·费拉托娃的俄罗斯姑娘结婚的。
婚后的两人日子过得很幸福,也相继生下了一女一儿。还给两个孩子取了很特殊的小名“苏苏”和“辽辽”。而两个孩子也同样成了刘允斌回国的牵绊,但是经过慎重考虑,刘允斌还是以祖国的利益为先,于1957年一个人踏上了回国路。
其实刘允斌在与玛拉·费拉托娃成亲前,就带她回过国,毕竟结婚是大事,还得听听父母亲的意见。虽然刘少奇没有过多干涉孩子的爱情,但还是让刘允斌自己慎重考虑,毕竟刘允斌终究有一天是要回国的。爱意正浓时恋人们自然更愿意享受当下,于是两人在苏联结了婚,有了幸福的小家。
得知公公的来信意愿后,玛拉·费拉托娃表示自己并不想去中国。一是她不习惯中国的生活,二是她是家中的独生女,不忍心丢下父母。她也自然也是不想刘允斌回国的,可尽管她动员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同事给他做了无数次思想工作,刘允斌还是选择了回国,两人便开启了分居生活,次年两人的婚姻就走到尽头。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的一声巨响令新中国迎来了崭新局面,刘允斌同所有科研人员一样,用着欢呼表达喜悦之情。然而那时候谁也没想到,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忍痛离开了原本幸福的小家,离开了恩爱的妻子和两个可爱孩子的刘允斌,结局会是因为被诬陷成苏联间谍,在1967年的寒冬里卧轨自杀。
在玛拉·费拉托娃与刘允斌离婚后,由于中苏关系陷入僵局,便彻底失去了和刘允斌的联系。而后再得消息时,已经是1987年,那时候刘允斌已经离开20年了。
1960年时,刘少奇前去苏联参加一项重大会议,期间他特意去看了看玛拉·费拉托娃和两个孙子孙女,这张与孙子阿廖沙的合影就是当时留下的。这成了阿廖沙对爷爷为数不多的一份记忆,也是促使他后来想要来中国探亲的因素之一。
2003年4月的某一天,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里的工作人员依旧如往昔一样的工作者,直到一位自称是“刘少奇孙子”,说办签证是想“回中国探亲”的俄罗斯男子的到来,让大使馆内有了些别样的氛围在。而这个人就是阿廖沙。
工作人员当时是十分诧异的,但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还是拨通了向有关部门求证的电话。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开国元勋刘少奇竟然真的有一位俄罗斯籍孙子,还是长孙。确认无误后,工作人员给阿廖沙和他的妻子办理了中国签证。
来到中国后的两人,相继见了很多亲人,有奶奶王光美,姑姑刘爱琴等等。感受到了亲人们的热情后,阿廖沙更加坚定了定居中国的想法。因为他的外公外婆和妈妈玛拉·费多托娃玛都已经相继病逝,妹妹索妮娅也到了美国定居,他在俄罗斯几乎没什么亲人了。
而之前阿廖沙能和刘家取得联系,其实也是得益于姑姑刘爱琴的多方打听。王光美当时也托人给他们带去了生活费,还带话说:“有困难就找奶奶”。
其实在1998年刘少奇诞辰100周年时,我国有关部门就向阿廖沙发出了邀请,但由于他当时是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的一名高级工程师,本着保密原则他必须要等到退役三年之后,才能获得出国资格。所以兜兜转转,他终于在2003年,刘少奇已经逝世34年后才带着妻子来到了中国。
2007年阿廖沙获得了中国绿卡,落户广州番禺,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刘维宁,这是姑姑刘爱琴给取的。阿廖沙很喜欢这个中文名字,也很爱中国,他说:“他有两个故乡,一个是中国,一个是俄罗斯”,所以他往后一直在做利于两国友好发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