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巧遇柳条边

2023年3月17日,当我途经公主岭市环岭街道的前张家街村时,偶然发现路边矗立一块石碑,碑文让我大感意外,竟然是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柳条边的新边遗址!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知道大东北有柳条边,但是仅限于字面上。柳条边究竟长成什么样子,只能根据文字去想象。今天竟然看到了活的标本,而且样貌保存还算完好,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先来科普一下,看看什么是柳条边。

柳条边,指清政府17世纪后半期,于东北兴建的堤防壕沟,因是在用土堆成的宽、高各三尺的土堤上植柳条,谓之柳条边,又名条子边,或称盛京边墙。柳条边分两期建造,第一期的柳条边亦称“老边”,始建于清太宗皇太极崇德三年(1638年),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筑成。范围从威远堡(今辽宁省开原市)为中心点,南至辽宁凤城,西南到长城的山海关,长达1950公里。第二期亦称“新边”,自清康熙九年(1670年)由宁古塔将军开始主持修筑,自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成。从威远堡往东北走向,一直展筑到松花江边的吉林市,全长690公里。

在威远堡边门偏西由南向北段称为新边,新边共设四个边门:布尔图库边门、克尔索素边门、伊通边门、法特哈边门。

从地理位置上看,我见到的,就是由伊通边门通向法特哈边门的新边遗址。

再看看文献关于柳条边形状的描述。

柳条边为宽、高均为一米,总长度为1300余公里的土堤,堤上每隔五尺插柳条三株,各柳条之间再用绳连结,称之为“插柳结绳”,外侧挖一口宽8尺,底宽5尺,深8尺,其横断面为倒梯形的壕沟,壕沟与土堤并行,土堤呈‘人’字形横亘在东北平原上。

通过图片可以看到,我见到的新边遗址和上文描述相差无几。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政府对遗址进行了有效的保护,用厚密的铁网将柳条边与农田有效隔离开来。

希望柳条边遗址能够得到持续的保护,让更多热爱大东北的人看到它美丽的身影!

巧遇柳条边

巧遇柳条边

巧遇柳条边

巧遇柳条边

巧遇柳条边

巧遇柳条边

巧遇柳条边

巧遇柳条边

巧遇柳条边

巧遇柳条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