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下塘后多久不会死(鱼苗下塘必须注意)
导语:鱼苗刚下塘几天就死亡,逃不过这几个主要原因
相信你也见过类似情况,刚投放的鱼苗没过几天就大量死亡,部分鱼塘甚至全部死光,有的重新投苗2~3次才成功。这不仅带来极高的苗种成本,而且耽误了养殖时间,鱼当年不能上市。那么,放苗后导致鱼苗大量死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01
苗种质量差
亲鱼培育得不好或近亲繁殖的鱼苗,先天的抗病能力差、发病率高、成活率低。有些鱼苗繁殖场的孵化条件差、产出的鱼苗本身带有病菌、寄生虫等,鱼苗下池后成活率必然很低;
还有的苗场通过加温等一系列手段,缩短鱼苗的孵化出膜时间,鱼苗的器官没有完全发育,体质差,导致放苗后的死亡;
02
病害多发
苗期病害相对较多,如加州鲈苗期“熟身”,大多是因为频繁降雨、驯化转料等因素,造成强应激后体质下降,并发柱状黄杆菌感染。爆发之后死亡量一般都会超过5成,排塘的也不在少数,致使很多方案还没来的急用,就已经损失大半;
还有,水体中也大量存在着“野毒”,常见的草鱼出血病病毒、鲤疱疹病毒、传染性肝肾坏死病毒(鳜鱼)、鮰疱疹病毒等,都会造成鱼苗的大规模死亡;
除此之外,真菌感染、寄生虫、气泡病等都是苗期常见病害,常导致鱼苗瘦弱,伤口继发性感染,并发病毒或细菌性感染,造成大量死亡;
03
水质多变
鱼苗对pH的变化非常敏感,很多苗塘易出现pH偏高的情况。苗塘pH偏高时,鱼苗吃料差、易死苗、易黑身,鱼苗成数低,这是养殖朋友的共识;
还有的地区降雨较多,鱼苗常出现不吃料、行动缓慢等情况,一测pH,大多在6.0以下,呈酸性。这种环境下,鱼鳃会受到腐蚀,使鱼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载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较高,但鱼依然会浮头,这就是生理性缺氧;
04
放苗不合理
多数常见情况是,放苗密度高、放苗时间早,有的还将不同批次的鱼苗,放在同一鱼塘养殖,或将不同品种鱼苗也放在同一鱼塘养殖,又忽略了调节温差等细节,造成了鱼苗入塘后极不适应,导致大量死亡;
除此之外,南苗北运、不当运输、清塘药物残留等,也会导致鱼苗的大量死亡。总之,苗期体质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侵袭,需要格外重视。
本文内容由小梓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