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兵的回忆:在小村子扫荡时,少年的惨死令我终生难忘
1945年6月,日军第59师团54旅团独立步兵第111大队的200多名日本兵,突然袭击了胶东半岛新泰县一个叫索格庄的村子。
当时绘鸠毅(原名石渡毅)是大队的本部的助理教员,负责训练新兵,他参加了这次扫荡,并写下了日军在村里的暴行。
绘鸠毅被捕时的照片
6月12日那天,绘鸠毅接到大队长热田的命令,让他去领几个俘虏来进行刺杀训练。在前天的扫荡中,大队扫荡并占领了这个村子,村子里反抗的男人都被杀死,来不及逃走的年轻妇女都遭到了糟蹋,还有些村民当了俘虏。
绘鸠毅带着4个日本兵,很快来到村东头的一间像牛圈般的房子里。这间房子里关押着40多个身穿脏衣服的中国人,他们都是住在这个村子里的农民。仔细一看,里面还藏着10几个剃光了头的妇女。
绘鸠毅直接跳过那些战战兢兢的女人,从人群中选出4个男人出来,其中3个是30-50岁的农民,1个是只有15岁上下的少年。四个人全部被反绑着双手带出村子,来到了村口的一块大田里。
在距离大田不远处的高地上,立着4根2米多高的木桩,木桩之间相互距离有三四米,木桩后面早已经挖好了大小刚好可以放入棺材的土坑。
村民们看到这些木桩和土坑,立刻意识到了危险。他们向绘鸠毅恳求道:“我们只是普通的老百姓,我们不是八路军呀,不要杀我们!”他们的声音极为哀楚。
那少年紧紧地抱着绘鸠毅的腿哀求:“俺家只有一个老母亲,她还在家里等着俺回家,你就放了俺吧!”绘鸠毅听了少年的哀求,心中有些触动。因为他也是在父亲病逝后,丢下母亲一人来到中国的。
绘鸠毅画下当时的情形
但是,放走他们就是违背长官的命令,也就是违背天皇的命令。就算他肯放走这些村民,他身后的这4个日本兵也未必肯。一旦稍有差池,他自己也会性命不保。
日本兵们将包括少年在内的4个村民,全部绑在了木桩之上。一切准备就绪后,绘鸠毅跑回中队带来了30个新兵。教官池田准尉站在距离4个中国人30多米远处,助理绘鸠毅离教官有70多米远,热田大队长在一边检阅。
绘鸠毅将新兵们集合在地势稍低的洼地处,命令他们排成4个纵队。然后对他们说道:“前方的中国人全都是敌人!一定要刺死他们!”随后命令排在最前面的4个人立刻出发。
1945年的绘鸠毅
四个新兵匍匐前进,越过大田爬到斜坡的尽头。池田准尉下令:“冲上去!”
新兵们紧握着刺刀,冲向绑在木桩上的4个中国人。但是几乎所有的新兵冲到“活靶”前都站住了。池田准尉恼怒至极,冲上去“啪啪啪”连打了新兵们好几个耳光,命令他们重新再刺。
新兵们不敢不从,跑回去又重新匍匐着越过大田,爬上斜坡来到木桩前,举起刺刀扎进“活靶”的身体。绑在木桩上的中国农民,包括那个少年,每遭一次刺杀便喊叫一声:“啊!哎呦!”一边痛哭呻吟,一边扭动着身子。
木桩上的农民们愤怒地大喊:“俺们只是普通的老百姓,凭什么杀我们!”“日本鬼子!”“东洋鬼子!”……叫骂声持续不断,一声比一声惨烈。
平时训练,新兵们刺杀时要对准心脏,但新兵们由于紧张和害怕,都刺到了腹部。结果弄得“活靶”们满身是血,肚破肠流。他们扭动着身躯,显得痛苦异常。
池田准尉实在看不下去了,铁青着脸怒吼道:“混蛋,你们都刺哪儿呀!好好看,要这样刺!”他从新兵手中夺过刺刀,一刺刀戳穿了一个中年农民的心脏。农民当即垂下头,气绝身亡。
新兵们再次被迫拿起刺刀,喊着冲向木桩上的农民。他们疯狂地向木桩上的农民戳一刀,然后又轮到下一组。一轮刺杀下来,农民们都满身创口,血肉随着刺刀的刺杀被削落在木桩下。
日军的残忍刺杀
绘鸠毅再看那个少年,少年的惨状令他心中感到一阵窒息,令他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在身中几十刀之后,农民们好像都断了气。那少年死得最是凄惨,他身上的衣服被刺刀削光,小腹部被拉开一大条口子,花花绿绿的肠肚流了出来,又被刺刀划破、切断,掉在地上。
最令人头皮发麻的是胸前的创伤,锋利的刺刀和来回的削刺,削掉了胸骨上的肉,露出了惨白惨白的骨头了。这具少年的躯壳,像被恶魔用锋利的指甲划开了皮肉,折断了肋骨,啃噬了上面的皮肉。
而这恶魔不是别个,正是我们这些披着人皮,打着所谓大东亚共荣的皇军刽子手。
杀死这些农民后,他们的尸体被埋进了木桩后挖好的坑里。热田大队长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走下斜坡朝村子的另外一边走去,那里同样在进行惨无人道的新兵屠杀训练……
晚年的绘鸠毅
1945年10月,绘鸠毅在东北被苏军俘虏,随后抓到西伯利亚做了5年的苦工。1950年7月,包括绘鸠毅在内的970名战犯被移交被中国,关入抚顺战犯管理所。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绘鸠毅写下了这段残忍的回忆,作为他残害中国人民的铁证。绘鸠毅于1956年9月被释放回国,回到日本后成为了一名反战人士,致力于和平友好工作。
绘鸠毅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惨死的少年,忘不了日军当年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恶,他多次为自己的罪行道歉,并希望世界上永远不要有战争。
日军战犯认罪
绘鸠毅写下的这段往事,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心痛。那个惨死的少年,如果他还活着,已经是一位耄耋老人了。惨痛的历史教训不容忘记,任何时候都要居安思危,避免悲剧再临……【文/李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