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被雍正、十三爷惯坏的李卫,任上干过哪些出格的事?

要说清代最著名的封疆大吏是谁,那么李卫绝对能排进前五名。大部分读者对李卫其人的了解,应该都是通过影视作品得以了解的,那么历史上,李卫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被雍正、十三爷惯坏的李卫,任上干过哪些出格的事?

开挂入仕的李卫

李卫,字又玠,江苏徐州丰县人(寄籍铜山),生于康熙二十七年,他与鄂尔泰、田文镜齐名,是雍正朝著名的“模范”三督抚之一。

影视作品中说李卫大字不识一个,其实略有夸大,李卫的家境十分优越,很早就接受启蒙教育,只是他不是读书的料,一见四书五经脑袋就疼。

李卫读书不多是实,但不至于斗大的字的不识一筐,基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还是有的。

康熙五十六年,虚岁30的李卫花钱捐监,并被任为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从五品)。这事说起来透着邪,因为按照清代的捐纳制度,外官最高到四品的道员,京官最高到正五品的郎中。

话虽如此,可捐纳为官有很多限制,必须逐级递增,通俗地说就是要从低级别的八九品官捐起,然后再逐级往上。

被雍正、十三爷惯坏的李卫,任上干过哪些出格的事?

再者,捐纳为官只是获得了“候补”的身份,至于实授则要看运气,没有个十年八载,绝对不可能做到从五品的郎中。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李卫花钱买官的时间必然早于康熙五十六年,而且他又是汉人无任何政治背景,捐纳之路应是漫长曲折的。

史料中没有留下李卫前期捐纳的记载,起步就是从五品的郎中。而且两年后,又升为户部广西司郎中。

需要强调的是,在康熙一朝,李卫与皇四子胤禛并无个人交集,更不是影视作品中提到的“潜邸奴才”。

雍正即位当年,即康熙六十一年,皇十三子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在他的举荐下,李卫被雍正帝授予云南驿盐道。

被雍正、十三爷惯坏的李卫,任上干过哪些出格的事?

大致猜测,李卫在康熙朝与十三爷的关系应该不错,雍正与胤祥的关系自不必说,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信任,所以胤祥举荐的人,自然也会被雍正当作“自己人”。

光凭十三爷的举荐还不够,李卫能不能成大器,还得用成绩说话。雍正元年五月,李卫到任。六月,即连呈三折,将沿途所见风土民情文武官箴及盐弊情形一一上奏。

不久,又改革了旧有的盐课陋规,从雍正元年开始实行“余盐归公总算”。经过初步清理,云南仅前两任盐官追缴的积欠就有十一万余两,清查盐政亏空是李卫献给雍正的投名状,并因此得到了雍正帝的赏识。

雍正二年二月,李卫被越级提拔为云南布政使仍办理盐务。这还不够,雍正又授予李卫密折专奏权,要知道雍正初年,密折专奏权仅限于各省督抚,尚未下放至布、按二级。

雍正对李卫的破格任用,使这个非科目出身、年仅36岁的李卫受宠若惊。此后,他为皇帝效命,更是“止知有君,余无所顾”,即使累得几次吐血也在所不惜。

被雍正、十三爷惯坏的李卫,任上干过哪些出格的事?

一身坏毛病的李卫

李卫优缺点十分明显,甚至可以说是两个极端,这一点其实与雍正有相似之处。凭借雍正、怡亲王的赏识,李卫干劲十足。

李卫的忠诚以及办差能力,雍正是一百个放心,但是李卫毕竟不是进士出身,性情粗暴、负气好胜,且行为又欠检点往往与上司、同僚发生争执,关系比较紧张。

雍正很了解李卫的脾气,时常对他加以训诲。尽管李卫“粗率狂纵”的缺点十分突出,但在雍正帝看来,他“操守廉洁、勇敢任事”的精神则更难能可贵。

雍正三年十月李卫被提升为浙江巡抚,半年后,又被任命兼理两浙盐政。客观地说,李卫的行政能力确实过硬,在浙江巡抚任上,也的确干出了一番政绩,不仅雍正满意,浙江的百姓也很满意。因政绩突出,雍正五年十一月,雍正帝专为他设置的浙江总督,仍兼管巡抚和盐政。

被雍正、十三爷惯坏的李卫,任上干过哪些出格的事?

李卫尽管做出了不少成绩,但他因缺乏修养(有时是因恃宠骄纵)而带给雍正帝的烦恼也不少。

雍正三年十一月,李卫奉旨于赴任途中至清江浦与河督齐苏勒议论河工,因礼数不周,得罪了齐苏勒。

雍正五年,李卫从四川买粮,嫌湖广收过境税太多并行文查询,此举属于越俎代庖,是官场大忌,因而触恼了四川总督迈柱。

雍正六年四月,李卫因清查马厂等事,又与杭州将军鄂弥达产生了隔阂。在此前后,李卫因行使职权,又与浙江观风整俗使王国栋、许容等人关系紧张。

雍正六年九月,李卫堂弟李怀谨、李信枝居乡放纵,李卫怕江南总督范时绎借此事在他家乡整他,竟将二人“拿解至淅”,“圈禁在署”,直到范时绎于八年解任后才放还故乡。

范时铎也是不好惹的主,论出身背景,李卫和他简直是天上地下,范时铎乃是范文程之后,又深受雍正赏识。可就是这样,李卫还敢派人到江苏去拿人,可见他胆子有多大。

被雍正、十三爷惯坏的李卫,任上干过哪些出格的事?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李卫其人性格上有很大的缺陷,这其中固然有天生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倚仗雍正的宠信。

不仅如此,李卫还被人参奏对下属管教不严,爱逛西湖,爱看戏,节礼生辰收受馈赠,甚至用白契收税,“征收入己,归公寥寥”等等。

所有这些都使雍正帝对他不能放心,但这些在雍正看来都是小毛病,最令雍正帝恼火的是,这个未曾由科目出身的李卫,竟然也学会了旧时地方官于上任之初必拜访当地豪绅名儒的那套陋习,在到任之时,为当地已故名儒吕留良“赠送祠堂匾额”,以邀取“重儒之誉”

吕留良是被雍正定性为“反清”分子,李卫办事不知轻重,居然敢给他赐匾,因为雍正在评估李卫的为人时,不无遗憾地认为:“李卫之病不在躁急,在自持不谨。”

雍正十年闰五月,李卫调离浙江署刑部尚书。八月,实授直隶总督。直隶与京师连界,近京州县官办理公务,常常会遇到来自京城的权贵干扰。多数情况下,都是芝官隐忍屈就,任凭摆布。

被雍正、十三爷惯坏的李卫,任上干过哪些出格的事?

大学士鄂尔泰胞弟、户部尚书署步军统领鄂尔奇平日骄盈放纵,胡作非为,侵官越职,鱼肉小民。甚至对总督李卫两次请求赈灾的紧急题本也敢任意拖延至四五个月后才予答复。

雍正十一年九月,因鄂尔奇庇护家人,又越职使用户部印牌干预房山县公务。李卫被彻底惹毛了,上疏参奏鄂尔奇种种罪状。雍正将鄂尔奇革职,但看在其兄鄂尔泰的面子上免予治罪。

李卫参奏有功,则给予议叙加一级。可是李卫不领情,恳请雍正收回成命停其议叙,此举似乎在发泄雍正对鄂尔奇宽大处理的不满。

雍正很不高兴,将自己即位前编辑的一部有关修身养性的著作《悦心集》赏李卫阅读,后来李卫呈上一份读书报告,谈“气质化于和平,性情化于恬淡”的体会,才使雍正比较满意。

李卫能不顾一切,甚至连当朝首辅鄂尔泰的面子也不给,这完全取决于雍正对他的信任。

被雍正、十三爷惯坏的李卫,任上干过哪些出格的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突然死去,同李卫结怨较深的大学士鄂尔泰又被任命为辅政的总理事务王大臣。

李卫自感“结怨招尤,孤立无倚”,对雍正之死“哭临极哀”,嗣皇帝弘历及时召见安抚了他。但是,李卫对鄂尔泰的戒备之心却始终不懈。

乾隆与雍正的执政风格不同,他本人对李卫、田文镜两人的印象并不好,只是李卫是前朝老臣,办事还算勤勉略有微功。

进入乾隆朝,李卫的处境大不如前,好在李卫久任封疆,总算领悟了官场哲学,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为此,李卫性格渐有收敛,说话办事少了往日的犀利,多了谨慎圆滑的一面。李卫后半生的政绩主要集中在营田、水利两项。

乾隆三年四月,李卫因河工、赈务繁忙,积劳成疾。八月,李卫随谒泰陵时暴发肝病。十月,乾隆帝特遣太医为卫诊治,并允准卫解任调理。

被雍正、十三爷惯坏的李卫,任上干过哪些出格的事?

李卫未及还乡,即卒于任所。乾隆帝深为悼惜,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乾隆五年,李卫入祀直隶名宦祠及京师贤良祠。总得来说,李卫的归宿还算圆满,基本上得到了乾隆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