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4万人已参与个人养老金
伴随部分银行个人养老金开户促销活动的结束,账户争夺战已从前期的一片火热逐步走向理性。个人养老金制度如何持续拓宽覆盖面,仍是市场更为关切的问题
文 | 《财经》记者 张颖馨
编辑 | 张威 袁满
距个人养老金制度开闸已近五个月,市场持续关注其落地进展。
4月2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在2023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稳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平稳有序运行,截至3月底,参加人数为3324万人。
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实施,包括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青岛等入选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同日15时左右,多家银行均宣布全面启动个人养老金服务,账户争夺战随之打响。
从2022年报中已披露相关数据的银行来看,部分银行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户数抢眼:截至2022年底,兴业银行达到229.16万、招商银行达到165.92万、民生银行为39.52万、中信银行为30.25万……另据《财经》记者了解,招行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已于近日突破300万。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部分银行个人养老金开户促销活动的结束,账户争夺战已从前期的一片火热逐步走向理性。
多家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账户争夺只是第一步,即便用户完成开户,但他可能会选择不缴存或不购买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变更账户开立行的成本很低。只有持续完善产品货架、提高服务能力,才是拓展、留存用户的关键。”“有的银行开户数很高,但实际进行缴存的用户比例非常低,后续可能就会面临客户流失的情况。”某股份行个人养老金业务负责人表示。
当前,个人养老金制度如何持续拓宽覆盖面,仍是市场更为关切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此前向《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第三支柱”养老金的选择必须是、只能是“普惠型”,即“多数人的制度”。只有“普惠型”的制度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成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一个层次,否则终将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实现共同富裕所要求的。
郑秉文进一步指出,两个潜在需求支撑了构建“普惠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可行性:一是中国的储蓄率很高,需要将一部分居民储蓄转换为个人养老金,这对个人有好处,对国家经济建设也有好处;二是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中等收入群体逐渐成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一个既定改革目标,这一群体日益需要个人养老金改善他们的家庭财富构成。基于这些判断,郑秉文预测,未来“第三支柱”养老金的覆盖率可以超越企业年金。
公开资料显示,个人养老金是有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通常所说的“三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同时还包括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都是对第一支柱的有效补充。
据人社部披露数据,截至3月底,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52亿人;截至2022年底,全国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规模超过2.11万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5.29%。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容有赖于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调整缴费上限。此前,业内就有不少关于12000元的税优额度设定是否较低的讨论。
“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大多数人的个人所得税未达到起征点,不涉及纳税问题,所以与税优政策不会产生直接关联;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地提高税优额度上限,因为可能会带来社会整体的不公平。”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此前告诉《财经》记者。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亦向《财经》记者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及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额度可以再调整。起步时如果额度过高,将导致后续调整余地不大,也不利于社会公平。
此前的3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副部长李忠亦表示,目前,每年缴费上限是12000元,以后会适时调整缴费上限。
另一方面,个人养老金制度覆盖面的扩大有赖于在更多城市(地区)的落地。目前,个人养老金制度主要是在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启动实施。业内人士认为,伴随个人养老金相关工作稳步推进,覆盖城市(地区)有望进一步扩大。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接下来会稳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规范发展。
(《财经》记者严沁雯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