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肯吃苦 不怕苦 没有过不去的坎”
他从一名基层技术人员,成长为技术研发中心的技术骨干;他带领团队深入重卡轮端领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他走上一条从无到有的研发之路,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在制动器创新研发小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骨干力量……
13年来,他用智慧和勤奋在平凡的岗位中诠释着对机械事业的热爱,先后荣获国家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其本人先后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齐鲁工匠等荣誉称号。他就是位于山东省潍坊昌邑市的山东浩信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高世阳。“只要肯吃苦,不怕苦,没有过不去的坎。”4月26日,高世阳说。
日前,高世阳跟同事交流技术创新问题。昌邑市总工会供图
1984年12月出生的高世阳是个土生土长的昌邑市人。2010年,自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高世阳便进入了浩信集团开始工作。
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高世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遇到不懂的问题,高世阳就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现场去落实、向同事请教,一定要把问题搞清楚。
“刚进厂那会,在老师傅眼里咱就是个毛头小子,所以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请教有经验的师傅们,我没感到丢人,反而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高世阳说。
正因为如此,高世阳迅速在岗位中成长起来,具有了复杂项目的全过程把控能力。面对复杂的工艺设备选型、平面布置、安装调试等问题,高世阳都如数家珍。“蓝图上的每根线条看似简单,但绝对马虎不得,都是智慧的结晶。”他说。
在汽车装备制造领域,轮毂腔体内槽宽检测,曾一度是该行业的一大技术难题。2013年,高世阳凭借多年的机械设计制造经验勇于接下了这一重担。接下来,他利用半年多的时间不断优化改进,带领团队独立设计出了“滑轨式测量尺配千分表”,实现了该重要位置的全面测量,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大幅降低了成本。
“近半年时间,我和我的团队每天都工作10小时以上,每晚11点以后下班,在没有任何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我的设计经过团队重重审核,在不断否定自己中成长,终于在2014年5月14日拿到了槽宽检测装置专利。”高世阳回忆道。在他看来,做研发,就像是跟最强对手“掰手腕”,是会上瘾的。
虽然现在的高世阳在公司里小有成就,但在大家眼里,这位话不多、衣着朴素的工程师依旧保持着当初的那股子拼劲,跑车间,泡实验室,抓技术创新,促工艺改善,调产品结构……依然冲在最前线,依然很忙碌。为掌握现实车辆的痛点故障问题,高世阳经常深入云贵川等环境恶劣的山地地域,亲自拆检、分析研究几百套产品,掌握故障模式,经常是一身油污;在产品设计完成后,他总是亲自到试制车间测量装配产品,在道路测试时,又不分昼夜地跟在重卡车上,有时一天都顾不上吃饭;最终收集到全面的车辆轮端故障数据以及生产过程、测试过程的全部数据,为研究重卡轮端路谱奠定重要基础。
如今,每承担一个项目,高世阳都对自己和产品的要求近乎苛刻,对团队成员更是高标准、严要求。“期待更多青年职工坚定理想,学技术、练本领,不断走上技能成才、创新突破之路。”高世阳说。(昌工宣 葛红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