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早在《山海经》《禹贡》中就有记载。大学者章太炎先生认定“中华”、“华夏”的名称就来源于华山。

孙中山先生引用了这一成果,创国名为“中华民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也用了这一成果,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华山的雄伟,经历几万年、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如故。唐代以前,很少有人能够登顶,即使是秦始皇祭天,也无从攀登。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远望华山(1936年)

古人眼中的华山,我们只有在流传下来的文章中想象。幸运的是,八十多年前的华山留下了照片,随着时间的流逝,老照片蕴含了更多的诗意。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华山上的游人(民国时期)

我们这里随着照片,跟随吴华宝先生攀登,领略88年前的华山的雄姿。吴华宝先生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专家,新中国成立后也做了不少贡献,当年的他对国家建设和乡村振兴持有满腔抱负。抚今追昔,故国山河,让人不禁感慨。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 五 岳 之 一 ·

华 山

1932年

在陕西而谈游山者,首推华山。盖华山为五岳之冠,其雄伟峻险,非一睹,无一言游山。

今夏余以事赴陕,归时顺往一游,以偿宿愿。爰将所得,实诸本志,留纪念焉。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自华阴望华山(1931年)

八月二十日晨八时,余等由西安乘汽车出发,下午三时许抵华阴县城。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肩舆上山(原文配图)

更向北十里而达华山麓之仙姑观,乃稍憩,即雇肩舆五抬而行。

由山麓至山顶约四十里,至青柯坪约二十里,青柯坪乃我等今晚之目的地也。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华山下之玉泉院(1930年)

乘肩舆上山,西行不足半里,即至谷口。

行山峡中,沿路大石嶙峋,水声潺湲,道路宽不及二尺,无十步外之坦途。

行五里,经五里观,又五里,至桃花坪。

少憩又行,而至莎萝坪,山路益陡,乃下舆步行。

此时天色将黑,乃急步而上,行十里,而抵青柯坪之通仙观,时已八时,乃投宿焉。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华山之松(1930年)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远眺华山(原文配图)

二十一日晨五时起,乃外出远眺,见地势幽秀,眼界空旷。

北望渭水平原,如在目前;

南望西峰,壁立千仞。

青柯坪以下山路,皆沿山涧进行,以上则面峭壁进行,故须舍舆而步行。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回心石(原文配图)

六时出发,行里许,至回心石。凡登山心志不坚者,至此多废然返,故名。

此上路皆斜削绝壁,须攀铁索而上。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上天梯(民国时期)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百尺峡(原文配图)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百尺峡(民国)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百尺峡(民国)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百尺峡(民国)

约里许,经千尺㠉百尺峡,皆峭壁也,其险万状。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老君犁沟(原文配图)

行五里,而至老君犁沟,相传为老聃犁耕处,甚险,凿石穴容足。两旁石壁上悬铁索,行人以手攀援而上,但下临深谷,探首下望,令人心惴。

里许而至北峰,形窄而长,有观在焉,乃小憩饮茶。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西峰南峰及骆驼岭远眺(原文配图)

半时后复向西南行,而至苍龙岭,岭宽不逾三尺,而长达三百级,势如长蛇。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苍龙岭(民国)

两旁山谷,壁立万仞,俯首下视,不寒而栗。行人攀铁索猱升而进。

昔韩退之(韩愈)登华山,至苍龙岭不敢下,痛哭投书于下求救,即此处也。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金锁关(民国时期)

乃经金锁关,而至中峰之玉女宫,乃午膳焉。

饭后,至东峰,东峰较中峰稍高,但相距不远,东峰东南有一小峰,上有一铁亭,为秦昭王博箭处。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南天门附近(原文配图)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南天门(民国时期)

下东峰,向西南行,至南峰之南天门,为华山最险处。

在绝壁半腰,承以狭板,壁上横缀铁索,人行其间,则面壁舒臂以行,下临千仞绝壁,危险万分,千人中只有一二过耳。

同行中蒋君往游,顾君及半而返。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华山南峰道观(1935年)

出南天门,行里许,而至南峰,为华山最高峰,盖高出海面已六千尺矣。南峰之庙名金天宫。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华山上的游人(民国时期)

少憩,更西北行,经老君炼丹炉,而达骆驼岭,岭之两旁为深谷,而岭上无石级铁索,大石甚滑,不易行走,其危险之程度,与苍龙岭不相上下也。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华山西峰(1930年)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骆驼峰及西峰(原文配图)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华山西峰(民国时期)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西峰之石碑(原文配图)

行十余里丈而至西峰,登舍身崖,为西峰最高处,近人在此建有一碑,因摄影焉。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华山道士(1930年)

晚七时返南峰之金天宫,晚饭后即睡。夜间闻山下风雨声大作,然山上无风雨,只觉寒冷潮湿而已。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华山云海(民国时期)

二十二日晨四时半即起,为观日出也。

粗粗洗盥毕,即拥被而上,至仰天池,池在南峰绝顶,为华山最高处,北望黄河,渭河,洛水,南望秦岭山脉,皆在目前。

余等乃拥被而坐,以俟日出。未几,日自东方升起,一时万道彩色,美丽无比,胸襟为之畅然。

八十八年前的华山,那时候的华山是什么样的?

回望华山(民国时期)

七时返金天宫,早膳后,下南峰,东北行,约三里而回至金锁关。

十时到青柯坪,肩舆已来候,乃乘舆而下。

三时至华阴庙,饭后,乘人力车东行,五十里至潼关,时已晚上八时许矣。

华山至游,至此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