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手书墓志出土,他的书法是一个大时代的背影
2020年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咸阳城考古队在发掘唐代元氏家族墓葬时,出土颜真卿手书的墓志,墓志中的撰文为颜真卿早年书法,发现是目前国内唯一经由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年书法真迹!
根据墓志铭的记载,墓主人——元大谦,字仲和,北魏常山王七代孙。延载元年(694),初仕姚州都督府(今云南西北部)录事参军,后历任陇州(今陕西省西北部)司参军、右骁卫长史,开元六年(718)三月十三日卒于绛州(今山西西南部)龙门县令任上,享年58岁。
罗婉顺,字严正,元大谦妻。天宝五年(746)四月卒于长安城义宁坊。
元大谦夫人罗婉顺墓志铭(颜真卿书)
天宝五年(746),颜真卿38岁,任长安县尉,为其书写墓志铭!这是目前唯一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期书法真迹。
元大谦夫人罗婉顺墓志铭(颜真卿书)
颜真卿
炼就旷代大师
颜真卿
709-785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书,而在许多人心目中却是第一行书。
不同于《兰亭序》中的优雅风流,《祭侄文稿》完全是草稿。颜真卿一改往日刚劲有力的唐楷风格,纵横涂抹于纸面的是激愤悲痛之情。字里行间不仅倾泻着的愤懑,更与中国千年来重要转折的大势相连。
公元755年,安禄山造反,自渔阳南下,直取中原,欲破潼关而入长安。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先后罹难。颜真卿曾派人寻得季明的头骨。于公元758年写下这篇祭文。
在正统的历史教科书中,安禄山确确实实是“反贼。”而千年以后的我们,却依然在教科书中认为他是“反贼”。许多人仍然认为“唐朝廷一手捧上来的宠儿,竟然会造成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的势态。”
安禄山就那么可恶吗?
欧阳修所撰《新唐书》载:幽州“俗谓禄山、思明为‘二圣’,弘靖惩始乱,欲变其俗,乃发墓毁棺,众滋不悦。”安、史本为胡人,且系唐朝的叛臣,幽州百姓却将其视作圣人,并在唐将掘其坟墓的时候“众滋不悦”。
唐玄宗就那么圣明吗?
公元755年,当杜甫自长安前往蒲城时,旅途所见所感深为痛楚,写下《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首诗里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面对唐玄宗与杨贵妃避寒的骊山华清宫有感而发的。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公元755年十月,是年十一月,安禄山举兵造反。
杜甫既然能看到民间的疾苦与唐明皇的无道,难道安禄山就看不到?仅仅是安禄山一个人,就可以使处在盛世的唐朝转而朝下?!
中国历史在最盛世的时候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天下悔祸,谁为荼毒!”颜真卿的堂兄及子侄即使忠勇,也必不能改变这大势。
更大的大势则在以后千年的变局中,以至于其下的宋元明清,至如今。
“长安”作为首都是那么长久,它几乎成为首都的代名词。然而,当《祭侄文稿》完成之后,长安逐渐没落。安禄山起兵的渔阳则成为北方少数民族进攻中原的前哨。安禄山的身后是一千年一波波的铁蹄。之后的辽以北京为陪都,之后占据中原的金则以北京为首都,之后的元、明、清,乃至当今。
在历史大势面前,个人的抵抗是微不足道的。而在审视历史时,需要冷峻的眼光,去剥去那层层伪装的道德外衣。
颜真卿书写的《祭侄文稿》未尝不是对中国所谓盛世的祭奠?
《祭侄文稿》的真迹犹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另一种形式无言地诉说着另一段“国破山河在”的历史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