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会打多久,谁会赢?
俄乌冲突已经打了300多天,但目前并没有停火的迹象。这场胶着的战争打了这么久,是当初多数人始料不及的。关于这场战争何时结束,哪一方会赢得最终胜利,也存在不同的说法。
一场战争的发生、发展、结束有其自身的规律,当然也可以推测大体的结局。
一、“俄乌冲突”中双方战局的变化
当下,俄乌冲突的状态可以概括为“势均力敌”。当然,所谓“势均”是建立在乌克兰有美国为首的北约支援的基础上。
回顾“俄乌冲突”自开始至今,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合围基辅。冲突爆发后,俄军制定了合围基辅的作战方案,计划从北、西、东三个方向出击,首先由300多人的空降兵乘坐直升机占领基辅安东诺夫机场,随后由伊尔-76运输机将部署在白俄罗斯空降兵后续部队迅速输送至机场并开始攻占基辅,同时地面部队从三路进击基辅。但事与愿违,各路兵马均折戟沉沙。300多人的空降兵部队差点在突袭安东诺夫机场的行动中有去无回,遭遇了乌军驻基辅的第四快反旅的反击,只能在后续装甲部队的救援下才得以返回;同时,俄军地面部队绕过主要据点向基辅前进,途中频繁遭到伏击,后勤线始终未能畅通;最终,合围基辅任务失败,俄军于4月份从基辅周边撤军。
俄军在第一阶段北线、东线的军事行动组织混乱,丢弃了大量武器装备,只有南线方向基本完成了预定目标,攻占了赫尔松并攻入了扎波罗热,俄军第一阶段的行动基本以失败告终。
俄军战争初期行动计划示意图,但远未成功
第二阶段,亚速钢厂之战。进入4月,俄军重点围攻了马里乌波尔并进攻了北顿涅茨克,亚速钢厂的战斗成为重头戏。尽管俄军夺取了马里乌波尔与北顿涅茨克,但未能预期击溃乌军的主力部队,也未能动摇乌克兰政府的统治基础。
第三阶段,乌军大反攻。进入9月份,双方态势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乌军开始反攻,在数日内席卷哈尔科夫区域,并深入顿涅茨克北部俄占区和此前俄全境吃下的卢甘斯克西部,给予俄方军事布局造成很大冲击。不得以,普京开始了30万兵力的“局部动员”,并任命了苏洛维金大将为总指挥,同时在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州举行入俄公投。在南线,为了保存实力,俄军于11月份撤离赫尔松。在第三阶段,俄军被迫由攻转守,同时大量人员、装备损失并丢掉了先前攻占的大片区域,政治上严重失分,也彻底宣告普京最初对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目标的彻底破产。
第四阶段,巴赫穆特“绞肉机”。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后,俄军逐步改变了作战思路,大量使用了伊朗“沙希德-136”无人机和俄罗斯“柳叶刀-3型”巡飞弹袭击乌克兰境内的电力、运输系统等基础设施,造成了乌军后方生产、生活的巨大困难,严重打击了乌克兰的战争潜力。在巴赫穆特,俄军以消耗乌军有生力量为目标,与乌军展开拉锯战,双方你来我往,消耗了大量武器弹药,并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据俄军透露,每天约有7.5万发炮弹射向乌军阵地,巴赫穆特成为名副其实的“绞肉机”,俄乌双方都企图考验对方的承受极限。
俄乌双方战局的变化脉络,由战争之初俄军处于优势,俄军攻乌军守,转化为乌军攻俄军守,直至现在的“势均力敌”。
二、俄乌战局变化的内因
俄乌冲突至今,对于俄乌双方的表现,已经完全出乎早期多数人的预料。俄军的“拉跨”表现与乌军越战越勇形成鲜明的对比。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对俄军的前景持悲观的态度。实际上,必须全面客观的看待俄乌冲突可能影响战局进程的各种因素,才能准确预测战局的走向。
战前,俄军高层制定了大纵深、机动穿插的作战计划,目的是发挥俄军的比较优势,试图利用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战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符合俄军实际,具备一定的实战价值。但这套方案是建立在乌军在俄军的威慑下丧失抵抗能力的基础上,同时低估了美国及北约对乌军援力度,因此,这样的计划实际上是“乌托邦”式的计划,必然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合围基辅失败后,俄军并没有及时调整战略,也可以说当初就没有制定第二作战方案,以至在随后的战役攻防中,显得毫无章法,不同战线的部队缺乏配合,各自为战。
随着时间、战线的拉长,俄军兵力不足的弊端凸显,直至陷入在乌军反攻下大溃败的结局。只是在苏洛维金上台后,俄军的作战策略才被动的作出调整,利用俄军空天军的优势瘫痪乌克兰的基础设施,打击乌军的战争潜力,同时俄军部队攻防开始出现起色,逐步挽回了颓势。
反观乌军,由于是本土作战,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面对貌似强大的俄军从一开始便没有放弃抵抗,这一点是决定乌军以后战局走势的关键因素。俄军合围基辅遭到乌军的袭扰、反击,致使俄军计划落空。在后续战役中,乌军利用有限的力量迟滞了俄军攻势,同时积极动员,补充兵力,为后续的的反攻争取了时间。乌军于9月份开始的大反攻是乌军作战的高了,不仅夺回了大量“失地”,也打击了俄军的士气。但随着俄军战略部署的调整,及时间线的拉长造成的装备损失与人员伤亡,乌军也不得不陷入与俄军“拉锯”的局面。当然,乌军自至终得到了西方国家情报、侦察、装备、经济、培训等全方位的支持,这也是其得以坚持的关键。
综上,俄军作战“拉垮”的原因:1、作战计划脱离实际,知己而不知彼;2、投入兵力严重不足;3、军队高层意见分歧,战场指挥混乱,贻误战机。
乌军能够扭转战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原因:1、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从一开始就没有放弃抵抗;2、乌军高层战场组织指挥得当; 3、西方的大力支援。
三、战争持续的影响因素
接下来,战局会如何演绎呢?俄乌冲突目前陷入了一个僵持的局面。双方均希望取得突破但均无力突破。对乌军来说,尽管前期取得了一定战果,但随着战局推进,自身在短板会逐步显现;而俄军经历了前期摔打,也逐渐从骄纵的态度中清醒,能够客观的看待眼前的对手。对双方下一步的比拼还需要认真分析,关于战局的走势,并不能盲目下结论。
战争从根本上说打的就是资源。左右战局的因素,包括人口潜力、武器装备生产供应能力、经济再生能力、人心向背、政治环境等因素。
1、经济因素。就乌克兰一方来说,在俄军的持续空袭下,国家经济已经处于完全瘫痪的状态,几乎丧失战争潜力。而俄罗斯则不同,俄罗斯有相对完善的自循环体系,尽管遭到了西方的制裁,但从应对战争的角度来说,并未伤筋动骨。2021年,俄罗斯的GDP总量为1.78万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7万亿美元左右,并未严重下滑。可以预见,2023年,俄罗斯将进一步扩大与中国、印度、伊朗等国家的经济合作,以弥补西方制裁带来的损失。
从军费开支来看,普京已经签署了2023年俄罗斯联邦预算的法案,为了应对俄乌冲突带来的军费增长,国防支出将增加到4.9万亿卢布(约合671亿美元),比2022年增加43%,与2022年实际军费支出相当。
乌克兰支撑战争的经济来源只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援助。2023年,美国的国防预算为8580亿美元,计划为乌克兰提供450亿美元军事援助,英国计划提供23亿英镑(约2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欧盟宣布分期提供180亿欧元(约192亿美元)援助,乌克兰总计将获得670亿美元的援助,已经超过了2022年的实际军费支出(乌克兰2022年的军费支出为390亿美元)。
可见,从数据来看,俄乌两国的军费支出接近。
2、人口潜力。乌克兰总人口为4113万人,经过前期8次动员,乌军目前总兵力达到75万人,按照伤亡10万人,北约培训30万人计算,前线部队兵力约30万人。
相较来说,俄罗斯总人口1.4亿人,是乌克兰人口的3.4倍。普京已下达2023年的扩军令,计划将俄军总兵力扩充到150万人,其中战斗人员115万人,计划春季再动员50万人。俄军9月份已经动员30万人,目前已经投入前线17万人,尚有13万人的补充力量。俄军当前的前线兵力总数与乌军相当,略低于30万人。根据英国国防部情报部门统计,截止12月初,俄军一共在乌克兰境内部署了115个营级战术群。
如果战斗持续僵持下去,兵员消耗将成为左右战局的最大因素,很显然,此方面俄军占优。
3、武器装备。同样,在俄军的不间断空袭下,乌克兰境内的诸如哈尔科夫军工厂,已经没有武器装备的自产能力,武器弹药均需要西方援助。自俄乌冲突伊始,西方援乌的武器包括“海马斯”火箭炮、M777榴弹炮、“凯撒”榴弹炮、“毒刺”防空导弹、“标枪”反坦克导弹、“鱼叉”反舰导弹系统、S-300防空导,以及各型坦克、装甲车、无人机等,美国至今给乌克兰了最多的军事援助,其后是英国和波兰。
俄罗斯尽管在战争初期损失了大量坦克、装甲车及部分战机,但军工产能并未受到影响。俄国防部的武器供应商“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表示,该集团将某些类型武器向特别军事行动区的供应量增加了数十倍,包含用于多管火箭炮、装甲车、高精度系统的各类型弹药。而且,一些新式武器装备也陆续投入战场,比如“匕首”高超声速导弹、苏-57战斗机、T-90M“突破-3”主战坦克、2S7自行榴弹炮等。普京曾此前亲自视窗图拉兵工厂,要求“在短时间内向前线部队提供所有必要的武器、技术设备、弹药和装备”。另外,俄军预计在2023年度将装备更多的先进武器装备,包括无人机装备、先进主战坦克、空射/远程火箭炮发射的精确制导武器。
可见,俄军的武器可以一边消耗一边生产,而乌克兰的武器只能靠“借”。两相比较,双方陆战武器在性能上没有明显差距,数量上也基本均衡。但俄空天军相比乌军处于绝对优势。
4、政治环境。乌克兰在美国的庇护下,在国际舆论中占据了优势,目前西方舆论一边倒的支持乌克兰。俄罗斯在新的一年里依旧会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严厉制裁,但目前俄罗斯依旧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政治环境虽然恶劣但不至于被挤压殆尽,依旧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比如“俄白联盟”、“集安组织”、“上合组织”等,在新的一年里,俄罗斯必然加强与上述组织成员国的联系,进一步稳固并拓展自己的政治生态圈。
可见,在政治环境上,乌克兰占优,但俄罗斯会做出积极调整。
综合以上比较,在西方国家的持续支援下,乌克兰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经济支撑等方面均具备与俄罗斯抗衡的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上,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就是兵源的持续性,很显然,乌克兰在这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四、“俄乌冲突”的走向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尽管俄罗斯由于前期的战略失误陷入了被动,但战场局势一旦进入相持消耗的阶段,俄罗斯依旧能够任凭其综合战争潜力赢得最终的“惨胜”。
具体来说,在经过长时间的消耗战后,大约还要持续一到两年的时间,乌克兰被迫参与和谈。和谈在土耳其的斡旋下进行,但由于美国的干扰并不能达成一致,不过俄乌双方可以实现事实上的停火。俄罗斯完成对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的实际控制,但四州长期得不以国际社会的承认,乌东四州最终“克什米尔”化。
乌克兰经过几年的战争,将沦为一片废墟,国内陷入更严重的混乱,经济重建任务漫长而艰巨,西方的援助将只停留在口头上。俄罗斯经过战争消耗,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元气大伤,综合实力下降,国际话语权降低,好在没有伤及根本,加上有东方大国的帮助,逐步走向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