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俄军高层“大调整”,有何深意?

根据俄国防部最新消息,俄军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领导机构做出如下调整:

1、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大将被任命为“特别军事行动”的总指挥;

2、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大将被任命为联合集群部队总司令;

3、空天军总司令谢尔盖·苏罗维金大将、陆军总司令奥列格·萨柳科夫大将以及俄罗斯武装力量副总参谋长阿列克谢·金上将出任联合集群部队副总司令。

俄军高层“大调整”,有何深意?

关于此次俄军高层调整,很多观点解读为苏洛维金任期内的工作没有得到普京的认可,因而被“贬”。

这些观点认为,苏洛维金任期内不但丢掉了赫尔松,而且俄军正规军在“瓦格纳”雇佣兵进攻巴赫穆特期间完全隐身,毫无建树。因此,普京对苏洛维金不满,进而做出了相应任职调整。

实际上,这样的理解非常错误。苏洛维金自去年10月初上任以来,对改变俄军的被动处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俄军高层“大调整”,有何深意?

苏洛维金临危受命,当时的俄军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在乌军大举反攻下,俄军接连丢失伊久姆、利西昌斯克等重镇;克里米亚大桥被炸,造成了赫尔松战线补给的恐慌;俄军各条战线各自为战,战场组织混乱,处于崩溃的边缘。而俄军的被动完全源于其最初制定的“乌托邦”式的作战计划,从围攻基辅失败就注定了俄军随后被动局势的形成,而最初战略方案的制定、围攻基辅失败后的混乱局势与苏洛维金并无直接关系。

苏洛维金充当的是一个救火队员的角色。他上任后,俄军局势有了明显好转:先前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状态得以改观;对乌克兰基础设施、后勤补给的空袭也极大打击了乌军的战争潜力;至于赫尔松撤退,完全是主动行为,任何一个明智的指挥官都会做出该决定;而在“瓦格纳”集团强攻巴赫穆特期间,俄正规军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战役,是因为俄军并没有完成部署调整,尤其是兵力严重不足,尚不具备条件。

俄军高层“大调整”,有何深意?

而且,巴赫穆特之战对整个俄乌战局并起不到决定作用,充其量只是一个小规模的战役行动,“瓦格纳”集团及乌东地方武装完全能够完成。正是由于有了“巴赫穆特”之战,俄军正规军才得以利用此段时间得以休整、补充。

此前,普京授予苏洛维金“三级圣乔治勋章”也充分证明了普京对他的认可。

仔细分析,此次俄军高层人事调整,有以下深意:

一、提高对乌军事行动的指挥层级

“特别军事行动”的领导机构本质是一个临时领导机构,此前该领机构是在国防部、俄军参谋部领导下开展工作,此次调整后,国防部长、俄军总参谋长亲自指挥,并由空天军、陆军总司令充当副职,预示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由“局部战争”已经演化为实质上的“全面战争”。

俄军高层“大调整”,有何深意?

二、俄军或已完成新的部署调整,包括部队编成、兵力补充等

俄军经历了前期摔打,已经逐渐从骄纵的态度中清醒,能够客观地看待眼前的对手。寻求新的突破,无疑是俄军当下的目标。于是,俄军在兵源补充、武器装备供应、后勤保证等方面均在做准备。去年11月份以来,俄军正规军看似没有实质行动,实际上是在积极做好新的部署调整,一场新的战役级行动即将展开。

俄军高层“大调整”,有何深意?

三、普京对俄军高层一次“洗牌”,便于普京对俄军加强控制

战场是检验部队指挥员的最好场所,经过前期的战火考验,俄军高层中自然会出现分化,普京利用调整机会实现人员的重新分配,一方面把能打仗的人用在适合的岗位,另一方面也加强其对俄军控制,可谓一举两得。数日前,被免职的俄军前中央军区司令亚历山大·拉平上将,被再次任命为俄罗斯武装力量陆军总参谋长也是这次大调整的一个步骤。这里,并没有部分人说的普京“任人唯亲”的说法,大敌当前,普京不可能把战争当儿戏。

俄军高层“大调整”,有何深意?

因此,俄军高层的此次调整,本质上是一次正常的人事任免。从苏洛维金的角度说,担任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第一副手,实属理所应当,并没有被“贬”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此次调整可能预示着俄军的一场大规模的战役行动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