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平庸的曾国藩,依靠什么逆袭走向成功的?
说到晚清历史,必然会说到曾国藩。曾国藩是中国近代Z治家、战略家,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也是洋务派代表人物,对清王朝很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无数人将曾国藩奉为精神引导者和人生导师,伟人也给予曾国藩高度评价,说他“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有人更是推崇曾国藩,将他誉为“千古第一完人”。不过,你可知道早年的曾国藩是什么样的?他早年天资愚笨,在年轻时好些的缺点:爱出风头,性情浮躁,傲慢自大,看不起其他人。那么,早期这样的曾国藩,是依靠什么,才让自己取得了蜕变,走向成功的呢?
“梁上君子”这个故事,成为伴随他多年的笑柄。他的才华,也远远不及同代名人,曾国藩16岁开始参加科考,考了7次,才以倒数勉强考中。
为了提高学识,曾国藩给自己定了三条铁律:
一是“勤奋”。天亮即起,不恋床。为此他自己做了一个“闹钟”克服赖床的毛病:每日天刚亮,即立马翻身下床,点灯读书。
二是“耐烦”。他读书不求快不贪多,一句没有读通,就不看下句;今天没有读懂,明天再继续读;今年没学透,明年继续学。曾国藩要求自己所读的书全部掌握且能融会贯通。
三是“坚持”。曾国藩不管是考功名还是带兵打仗,每天都必定坚持读书,一日下落。
因此曾国藩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基础,所以他的学识日益精进。中秀才的第二年,就中了举人之后又高中进士。再看那些早年天资卓绝的天才们,早已被他远远甩开了。
为此,曾国藩感慨说:“拙看似慢,实则快。”实际上若想要做成一件事,基础且至关重要的是:勤奋和坚持。很多人知道但却不愿吃这份苦或坚持不了,所以无法实现梦想。
曾国藩28岁时,在京城的头两年,他当官后也和多数人一样,每日赴宴,日日玩乐。时间久了,变得性格乖张,傲慢无礼,还数次和同乡、同事发生矛盾……那时候的他看起来虚伪、圆滑。直到他30岁时,曾国藩突然意识到:“假若这样混下去,自己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为了改变自己,首先他要立志。因此曾国藩立下重誓:“不为圣贤,便是兽类。”
曾国藩原本狭隘,自私。早年赶考,旁人用他油灯,他生气大骂,为此深刻反省:这样会招惹祸端,不利人际关系,故坚决摈除这种性格。初入宦海,懒散,混沌,以致学业荒废。决心改掉这毛病,于是他坚持每天制定学习计划,坚决执行。若有一天没完成功课,必骂自己“不如兽类”,逼自己今日事必今日毕。
在这长久坚持之后,终于有所收获。他深知“人为财死,少贪少祸”的道理,为了不让自己被名利困扰,他不断反省自己,遇到关乎名利的事情,总是自己主动先退开,不仅如此,对于自己的亲弟和儿子,也是这番教导。曾国藩是“吾日三省吾身”,反省后会制定计划改进,严格执行。因此从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九年,曾国藩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宦海上几乎一路顺风顺水,成为晚清一代名臣。
曾国藩之于后人重要的意义在于,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自律才是普通人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