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为何1999年印巴爆发局部战争仅一个月,“枭龙”研发就正式启动?

导语:为何1999年印巴爆发局部战争仅一个月,“枭龙”研发就正式启动?

为何1999年印巴爆发局部战争仅一个月,“枭龙”研发就正式启动?

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发的JF-17“枭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款战斗机。但是,很少会有人将“枭龙”的研发历史与1999年的卡吉尔战争联系在一起。

如果我们回顾一系列事件的时间点,就会发现一些微妙的细节:卡吉尔战争于1999年5月26日正式打响,7月26日正式结束,而《中巴合作研制超-7/FC-1飞机合同》的签字时间,正是在此期间的1999年6月28日!

为何1999年印巴爆发局部战争仅一个月,“枭龙”研发就正式启动?

卡吉尔战争:F-16A不敢对抗米格-29

1999年5月初,巴基斯坦渗透者进入卡吉尔山区,与印军爆发小规模冲突。5月26日,印军对渗透者发动大规模空袭和炮击,遭到巴基斯坦炮火反击,冲突升级为小型局部战争。

在卡吉尔战争中,印军出动了米格-21、米格-27、米格-29、幻影-2000等大批战机,有力支援了地面作战。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空军却尽量远离交战区,基本没有发挥作用。这场战争中,印军损失了米格-21、米格-27、米-8各一架,都是被便携导弹击落的。

为何1999年印巴爆发局部战争仅一个月,“枭龙”研发就正式启动?

巴基斯坦空军在卡吉尔避而不战,关键原因就是主力战斗机性能不足。巴军装备的F-16A/B,与印度的米格-29A同属于第三代战机,但这些F-16是1983年装备的BLOCK15批次,只能发射AIM-9“响尾蛇”导弹(射程5公里),不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相比之下,印度的米格-29A却能发射R-27导弹,在50公里以上的距离就能击落F-16A/B。

据称,巴军F-16A当时曾一度试图接近卡吉尔执行战斗巡逻,但迅速遭到印度境内的米格-29A雷达波锁定,遭到警告的F-16A无法做出还击,只能被迫撤离。

为何1999年印巴爆发局部战争仅一个月,“枭龙”研发就正式启动?

从当时的情况看,F-16A/B已经是巴军最好的飞机,当时大约装备了40架。但由于印巴核试验遭到国际禁运,美国中止了后续28架F-16的供应,并且拒绝了巴军现有F-16的升级工作。除此之外,巴军现役战斗机就只有上百架幻影III、歼-7等二代战机,更不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

相比之下,印度空军却拥有上百架米格-29、幻影-2000等三代战机,均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另外,更先进的苏-30MKI战斗机也已经被印度空军订购,未来几年就会入役。

可以说,巴基斯坦空军在卡吉尔战争中面临的形势是令人绝望的,不仅现役战机落后于印度,而且失去了西方的供应渠道。此时,唯一的救星只有来自中国的“超-7”计划。

为何1999年印巴爆发局部战争仅一个月,“枭龙”研发就正式启动?

“超-7”成为巴基斯坦的最后救星

1991年,中国成飞公司自行投资重启“超-7”项目,巴基斯坦方面表示高度兴趣。1992年10月,中巴双方签署研制备忘录。1994年10月,巴基斯坦政府开始与中国进行正式谈判。1998年2月,两国签署了合作开发“超-7”的意向协议。但此时,巴基斯坦仍没有签订正式研发合同,很多技术细节仍没有敲定。

客观来说,这个时间表明显太慢了,凸显巴基斯坦方面的三心二意。一方面,巴基斯坦仍依赖于西方的进口渠道,“超-7”只不过是国产化选项,并不紧迫。另一方面,巴方不信任中国的技术,“超-7”的雷达、导弹、发动机等几乎都想从西方引进,挑三拣四的过程大大拖慢了合同签订进度。

为何1999年印巴爆发局部战争仅一个月,“枭龙”研发就正式启动?

1998年5月,印度公然进行核试验,巴基斯坦紧随其后,两国均遭到国际制裁,巴基斯坦从西方军购的渠道基本被切断。如此一来,巴方对“超-7”以及配套子系统的挑三拣四,都变成了无情的泡沫。

技术禁运,有时反而是大发展的契机。打破幻想后,巴基斯坦对“超-7”的态度反而更坚定了,西方发动机没法用了,改用俄罗斯发动机,西方雷达和导弹都指望不上,直接换上中国雷达和导弹。

为何1999年印巴爆发局部战争仅一个月,“枭龙”研发就正式启动?

遭到禁运后仅仅一年,卡吉尔战争爆发,更是将巴基斯坦推向了“背水一战”的境地。F-16A/B完全无法对抗印度三代机,更不用说即将服役的苏-30MKI,而“超-7”却能够基本满足正面对抗的要求。

从技术角度看,采用数字电传的“超-7”机动性基本满足未来需求,雷达达到三代机中等水准,而且能够发射主动雷达导弹(PL-12/SD-10),不仅远胜F-16A/B,也优于只能发射半主动雷达导弹的米格-29A和幻影-2000,甚至能够与苏-30MKI掰手腕。

可以说,卡吉尔战争的失败给巴基斯坦空军蒙上了一层阴影,而“超-7”是当时能洗刷这些阴影的唯一救星。而且,巴基斯坦再也没有时间等了。

为何1999年印巴爆发局部战争仅一个月,“枭龙”研发就正式启动?

“枭龙”研发速度惊人

1999年6月28日,卡吉尔战争正式打响仅仅一个月,巴基斯坦就迅速与中国方面签订了《中巴合作研制超-7/FC-1飞机合同》。参照时间表,印度军队正在卡吉尔大举反攻,6月29日就夺取了卡吉尔山区两个关键点,并于7月4日攻占重要制高点虎山,在7月11日占领卡吉尔所有要点,全面击败巴军。

从这个角度看,卡吉尔战争确实大大加快了“超-7”/“枭龙”研发的进度,巴基斯坦已经没有能力拖延了。

为何1999年印巴爆发局部战争仅一个月,“枭龙”研发就正式启动?

随着两国签署飞机研发合同,“超-7”的名字也改为了FC-1。此时,FC-1的最关键问题就是“研发速度”,能否在最短时间弥补巴军的短板。在FC-1正式入役前,巴基斯坦空军都将一直处于对印度空军的技术劣势状态。

随着巴方资金投入的到位,FC-1的研发全面展开。2001年9月,冻结FC-1原型机技术状态。2002年5月31日,完成设计。2002年9月16日,制造出首架FC-1原型机。初期制造4架原型试验机,其中两架用于静力试验。

为何1999年印巴爆发局部战争仅一个月,“枭龙”研发就正式启动?

2003年8月30日,FC-1战斗机01架原型机首飞成功。2004年7月,FC-1正式命名为“枭龙”,巴方则称为JF-17“雷电”。

2006年4月28日,经过大规模改动的“枭龙”04号机首飞。04号机增加了大边条、DSI进气道、玻璃座舱、垂尾电子舱等多项改进措施,再加上数字电传、新型多普勒雷达等技术,“枭龙”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三代半”的水准,远远超越了F-16A/B和米格-29A。

为何1999年印巴爆发局部战争仅一个月,“枭龙”研发就正式启动?

2007年1月,第一批“枭龙”战斗机正式交付巴基斯坦空军,此时距离卡吉尔战争结束仅6年半!“枭龙”只用如此短时间(6年另6个月),就完成了启动研发到入役的全部过程,几乎匹敌冷战时期F-16的研发速度(6年另4个月)。

不仅如此,在“枭龙”即将服役的同时,美国在2005年恢复了对巴基斯坦交付F-16A/B,并且在2006年批准出售一批新型F-16C/D。美国的这些动作,很难说与“枭龙”的快速进展没有关系。

相比之下,印度的LCA“光辉”战斗机研发时间超过了22年。同样也遭到技术禁运,但印度却没能将其变为真正的发展契机。(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