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破围:第一列火车顶着4公里外的德军炮兵,运进800吨黄油
导语:列宁格勒破围:第一列火车顶着4公里外的德军炮兵,运进800吨黄油
作为列宁格勒围城的生命线,拉多加湖“冰上公路”的历史妇孺皆知。但是,战役后期的另一条生命线——拉多加湖南岸走廊铁路线却容易被人忽视。
事实上,列宁格勒打破封锁后,仍被德军三面包围了整整一年,南岸走廊纵深仅8-11公里。这条冒着德军炮火运行的“死亡铁路”,为最后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
打破德军的封锁,但列宁格勒战役并没结束80年前的1943年1月12日,苏军在列宁格勒地区发起代号“火花行动”的攻势,以打破德军的封锁线(宽度仅16公里)。列宁格勒方面军第67集团军在西边,沃尔科夫方面军第2突击集团军在东边(两个集团军共20个师、15个旅),同时向拉多加湖南岸的德军“施吕瑟尔堡”集团(6个师)发起突击。
战斗持续到1月18日,苏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后,两支苏军部队在第5号工人村会师,德军被迫撤出施吕瑟尔堡。德军对列宁格勒的陆上封锁被打破了!
从1941年9月8日开始,德军占领施吕瑟尔堡,切断了列宁格勒的陆上对外通道,此时已经超过16个月。在此期间,列宁格勒军民忍受了巨大的饥荒。直到1944年1月德军包围被彻底打破,列宁格勒市民因饥饿、寒冷、疾病、战争的死亡数字达到了上百万。
1943年1月18日这天,列宁格勒军民虽然热烈庆祝突破了封锁,但列宁格勒战役还有一年才会结束,德军的威胁并没有解除。在打破封锁的战斗中,德军仅仅是被击溃,伤亡约3.4万人(1.2万人被打死),被俘8000人,苏军则伤亡高达11.5万(3.39万人死亡或失踪)。
战斗在1月31日结束时,德军多数主力已转移到几公里外的新阵地,继续威胁着拉多加湖南岸的陆上通道,在原有兵力的基础上(党卫军“警察”师、第1步兵师、第5山地步兵师等部),德军又加强了四个步兵师(第28、第11、第21和第212步兵师)等兵力,并开始发起反击,夺回了苏军一度收复的锡尼亚维诺。
相比之下,苏军的两个集团军此时已耗尽了突击力量,被迫在原地转入防御。当时苏军在拉多加湖南岸占领的走廊纵深,宽度不过8-11公里。
18天建成一条铁路线1月18日,当莫斯科接到打破封锁的消息时,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迅速在这条走廊内修建一条铁路线,连接列宁格勒和沃尔科夫铁路枢纽,同时在在涅瓦河上修建了一座铁路桥。这条铁路被命名为“胜利之路”,而国防委员会要求在20天内必须建成!因为列宁格勒的军民已经忍耐得太久了。
铁路开工时,“火花”战役仍然没有结束,直到1月30日当地的战线才稳定下来。在拉多加湖南岸,有很大面积的地区是河滩沼泽,因此铁路线不可能贴着湖边建设。所以,铁路线只能从走廊中间位置穿过,距离德军战线仅仅4-5公里远,完全在德军炮火打击范围内。
但是,施工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寒冷的气候和施工条件。
当时,1-2月的拉多加湖南岸仍然是严冬气候,气温常常只有零下10-20℃,而且地面是齐腰深的积雪。不仅如此,由于南岸走廊缺乏道路,铁轨等施工物资很难运送,工程队需要一边除雪一边开进,同时在森林里砍伐枕木。甚至于,建设路基的土壤都十分缺乏,需要从其他地方运来。
尽管如此,铁轨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开始铺设,一共投入了5000多人的施工队伍,包括建筑工人、测量员和苏军工兵部队。施工队伍面对艰巨的任务,发挥了非常高的作业效率。
为了提高安全冗余度,涅瓦河上同时开工了两座铁路桥,除了永久性铁路桥外还有一座低水位桥,作为备用路线。低水位桥的原理和抗美援朝的“水下暗桥”相似,能够大幅减少德军空袭的危害。这座低水位桥,由列宁格勒2000名工人负责建设。
2月7日清晨,拉多加湖南岸铁路线和涅瓦河铁路桥全线通车,此时仅仅用了18天,比预定提前了两天!
第一列火车运进800吨黄油2月7日清晨,拉多加湖南岸铁路线“胜利之路”正式开通,列宁格勒市民迎来了第一列火车。这列火车装载的物资也十分特别,是整整800吨食品黄油!相当于一百万人每人能分到800克。
每人800克黄油,对于列宁格勒人而言,是非常宝贵的。黄油比面粉热量更高,当时人们认为这些黄油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所以被列为了最优先的供应品。
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普通市民的每天配给定额只有150-200克黑面包,最艰苦的时候甚至降到120克!即使拉多加湖生命线开通后,列宁格勒的食品补给也是非常困难的。当时,每个人的面包配给卡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
铁路线开通后,列宁格勒的食品供应得到极大改善。两周后,普通市民的配给定额就提高到了400克,工人则提高到700-800克,而且不再只是黑面包。此外,其他食品供应也开始增加,市民的饿死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
炮火下的生命线尽管“胜利之路”顺利开通,但随后的整整一年,这条铁路线的运作都是非常艰难的。前面曾经提到过,德军的战线前沿距离铁路线仅仅4-5公里。
4-5公里的距离,意味着德军75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从前沿阵地开火基本都能打到铁路上。甚至德军120毫米迫击炮也拥有6000米的射程,足以对运行列车构成重大威胁。
从1943年2月到1944年1月,通过这条铁路线的所有列车,都要冒着德军炮火威胁冲过拉多加湖南岸走廊。多数情况下,列车的穿越行动都是在夜间进行的,以减少损失。尽管如此,这条“胜利之路”也一直被列车司机们视为“死亡之路”。
在此期间,先后有110人在铁路运输时牺牲,175人受伤,其中包括了列车司机、消防员、工程兵甚至售票员。此外,铁路线也经常被炮弹和炸弹炸断,需要苏军工兵反复进行抢修。
尽管如此,这条铁路线发挥了巨大的战略运输作用。列宁格勒不仅得到了大量食品供应,该市的工业企业也获得充足的原料和燃料供应。在随后的一年里,列宁格勒发电量急剧增加,武器生产得到全面恢复。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波罗的海舰队的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从而大大改善了西北战线的态势。
1944年1月,苏军发起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攻势,即“十次打击”中的第一次。在战役发起前,苏军秘密向奥拉宁鲍姆桥头堡运送了大量兵员和装备。奥拉宁鲍姆桥头堡,与列宁格勒的陆地联系都被德军切断了两年多,堪称列宁格勒围城中的围城,也是二战中的一个奇迹。
从1944年11月开始,苏军向奥拉宁鲍姆桥头堡运进了整整一个军(第2突击军),包括3万名步兵、47辆坦克、400门火炮、1400辆卡车和10000吨弹药。毫无疑问,拉多加湖南岸铁路线的存在,是苏军能够向一个孤立桥头堡调集大量兵力和物资的有效保证。
1月14日,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攻势正式打响,苏军投入了124万兵力,德军当面兵力为72万。战至1月27日,德军全线溃败,被苏军逐出列宁格勒100公里以外。至此,列宁格勒的包围圈才被全部打破。
1月27日晚上8点,列宁格勒城内,324门喀秋莎火箭炮和大炮发出红、白、蓝的礼炮庆祝胜利。这些礼炮背后的物资供应,自然也来自于拉多加湖冰上公路和南岸铁路这两条生命线的保障。(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