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美军F-35后,英国的弹射座椅要一统天下,唯独拿捏不了中俄
导语:拿下美军F-35后,英国的弹射座椅要一统天下,唯独拿捏不了中俄
(马丁·贝克公司的两处展板)
有人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反差。制造弹射座椅的马丁·贝克公司在日本参展,海报上写着“我们的弹射座椅救了20名日本人”。该公司在印度参展时,海报写的是“我们的弹射座椅救了230名印度人”。
这个数据差距之大,不由得让人首先联想到,印度空军频繁坠机的“名声”。但背后原因其实很复杂,包括两国使用马丁·贝克弹射座椅的机型、时间、规模以及训练强度不同。印度空军从1952年开始就使用马丁·贝克弹射座椅,并且大量购买英制战机和轰炸机,而其多次直接参战争和军事冲突。
(印度自研的LCA战斗机也采用了马丁·贝克弹射座椅)
印度这种经历和日本自卫队有很大的差异,日本海自没有固定翼战机,自然也谈不上使用弹射座椅,而空自的主力战机此前基本都是美国货,使用的弹射座椅也是美国产品,实际上也就是F-4J战斗机和2019年引进的F-35A战机采用了马丁·贝克弹射座椅。日印两国的坠机数量,并不能简单的相提并论。
【玩笑背后,有个弹射座椅帝国】这个展板数据的背后,无意之中还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马丁·贝克公司已经垄断了西方军用飞机的弹射椅市场。
即便像家大业大的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原来F-15和F-22等战机还使用美国厂商生产的弹射座椅,比如ACES 2火箭弹射椅,到了F-35时代,也换上了马丁·贝克的产品。美国空其他一些新晋的航空强国国家,例如日本、印度、韩国包括土耳其,他们自主研制的战斗机,也选择了马丁·贝克的MK系列弹射椅。
(马贝的Mk16在F-35项目中测试)
据统计,全球已经有160个型号的战斗机依赖马丁·贝克提供设备。换句话说,除了少数国家外,马丁·贝克一家,就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弹射座椅的市场份额。
【弹射座椅厂商,也要大浪淘沙】现代作战飞机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研制成本和费用也越来越大。许多国家已经放弃了独立研制战斗机,转而采购成品,或者与其他国家联合研制。飞机性能提高又对机载系统和设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研制这些子系统和设备难度也直线上升,预算和时间限制了很多国家的投入。
(马丁贝克公司专门维持了两架双座流星战斗机,作为弹射座椅的空中测试平台)
在军用飞机换代的过程中,许多厂商也在不断被淘汰或者合并,有些先进子系统的研制工作,逐步集中到了行业领先的几家厂商手里。
(每一代新战机诞生,都让很多厂家因技术跟不上时代而消失)
以火箭弹射椅为例子,原来有美国、苏联、中国、英国和法国这五国具备研发实力,法国考虑到难度、成本等方面因素已经放弃自行发展,转向采购马丁·贝克公司的成品,美国出于供应链全球化的考虑,也在F-35中引进了马丁·贝克的弹射座椅。半个世纪过去,五花齐放的格局,变成了英国的马丁·贝克一家独大,中俄两国各有特色的现状。
(每当有战机坠毁,就会成为马丁·贝克给自己打广告的机会)
至于印度、韩国和土耳其等后发国家,在航空领域沉淀不足,自研的军机项目自然不会全面铺开,搞全系统国产化,弹射椅这样的子系统可以通过背靠的西方体系,很轻松的买到合适的型号。另外他们自身经济技术实力有限,难以实现战斗机全产业链独立自主,换句话说他们既没有足够的资源,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发展国产火箭弹射椅,不如直接采购成品。
(使用马贝产品的部分机型)
【就是个椅子,有这么高科技吗?】按照国内外技术人员的说法,火箭弹射椅的原理看起来简单,但是要做好确保能救命,难度就相当大了。
火箭弹射椅理论上要求在任何角度、速度、姿态条件下,把飞行员安全弹离飞机,还要保证飞行员能够安全着陆。这里面涉及到数十个参数,想掌握其中的控制规律,需要长期的试验、大量的投入。
(雷鸟飞行员在战机俯冲时,成功弹射逃生)
另外弹射椅的反应时间非常短,要求系统能够在毫秒级时间内响应,并且做出准确的动作,这对于系统设计制造、安装维护都是重大挑战。即便这些参数能够确定下来,应用飞行平台的需求也在变化,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变化,飞行员体形、体重也会发生变化。
(英国F-35B坠海时弹射成功的飞行员,颈部被舱盖爆破索溅射伤害)
这样火箭弹射椅就要重新进行人机工程匹配,防止以前确定的推力线与现有飞行员之间的重心偏离出安全范围,从而导致弹射失败。这又要求精确测量仪器来搜集测量飞行员体型、体重和座椅重心,得到新的座椅重心分布模型,然后再根据新的模型进行优化设计。这些工作都需要先进的仪器和长期的经验,非短时之功。
(F-35的弹射座椅早期按照欧美飞行员体重制定参数,导致体重较轻的亚洲飞行员,弹射时可能导致颈部损伤)
因此火箭弹射椅技术含量日益提高,这也意味着其中技术壁垒越来越高,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直接采购成品。这个做法能够直接获得先进火箭弹射椅,但是也会受制于人。
韩国曾经向阿根廷推销F/A-50教练攻击机,但是英国拒绝提供配套的火箭弹射椅,韩国自己也没办法找到替代品,最终只得作罢。英国正是凭借马丁·贝克公司火箭弹射椅的垄断地位,多次阻止阿根廷空军购买新战斗机。你看,一个小小的弹射座椅,其实已经能制约一个国家空中力量的更新换代,锁死两个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
(主力仅有A-4天鹰的阿根廷空军,几乎名存实亡)
【马丁·贝克制霸国际市场,唯独无法制约中俄】当然英国能够通过弹射座椅来拿捏韩国和阿根廷,但还是有两个国家是例。一个是俄罗斯,作为航空工业强国,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遗产,依然具备较强的火箭弹射椅研制实力,他们研制的K-36系列火箭弹射椅性能优越,美国也曾引进成品反复测试。
(用来测试K-36D弹射座椅的苏-35UB)
另一个就是中国,中国已经自行发展了三代火箭弹射椅,其中歼-10系列采用的HTY-5火箭弹射椅,技术水平达到国外三代火箭弹射椅的水平。HTY-5采用了电子程序控制技术,用于感受弹射离机后的速度和高度,确定救生伞的最佳射伞时间。舱盖封面采用了微爆穿盖技术,相比抛盖方案减少了弹射离机的时间,提高了低空不利姿态下的救生能力。
不过国产的HTY-5与马丁·贝克公司新一代火箭弹射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应用在F-35系列上的MK16和MK18,是代表着MK系列的最高水平。
(HTY-5弹射座椅)
我国在引进苏-27系列战机后,配套的K36系列弹射座椅也进行了吸收消化,国产型号成功应用在了歼-11B、歼-15和歼-16之上。
国产第四代火箭弹射椅也已经研制成功,它用于歼-20等国产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它体积小、重量轻、技术先进,具备自适应弹射能力。电子控制系统既能感知离机之后参数,也能从机载电子系统之中获取飞机信息,以实现自适应弹射。
(国产新型弹射座椅重约100公斤)
国内出口的作战飞机,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专门配备马丁·贝克的弹射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型号的出口规模以及利润。比如出口到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国的K-8教练机,比如“枭龙”系列战斗机,都是马丁·贝克用户。直到像巴基斯坦出口歼-10C,才标志着国产高性能弹射座椅真正打开了国际市场。